APP下载

中国古代天文术语的英译策略

2020-07-14刘睿刘卉

西部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淮南子英译本典籍

刘睿 刘卉

摘要:美国学者约翰·梅杰及其团队翻译的《淮南子》被相关专家认为是权威的英译本,其团队在翻译《淮 南子·天文训》里的五星、八风、六府等天体术语时,对中国特色词汇采取直译为主的翻译策略,在保证读者理解 的前提下,更好地传递了源文的文化形象和内涵。这种直译的翻译方法既保留了汉语的语言和文化特征,又促 进了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和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分析、总结约翰·梅杰对古代中国天文术语的翻译策略对今后的 天文典籍的英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文化传播;天文典籍翻译;英译策略;《淮南子》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9-0158-03

一、中国天文典籍英译现状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文化交流是民族发展进步 的重要动力,文化传播能力代表着国家的软实力。随着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鼓励中华文化走出国门,积极 推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平等对话。中国文化“走出 去”离不开翻译,古代中国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方面 都取得了灿烂的成就,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典籍翻 译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促进中国文 化与世界文化的平等对话与融合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 国内学界在中国典籍作品外译、出版发行、研究等方面均 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我国典籍英译研究领域主要集 中于古代哲学和文学作品的英译,相较而言,科技、医学 等领域的典籍英译研究成果数量明显较少,且研究深度 也较为局限。”[1]

林宗豪、王宏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典籍作品的英译《淮南子·天文训》保存了大量的天文学资料,反映了当 时天文学发展的水平,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 页。“把天文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并把乐律和计量 标准当作它的附庸,专立一章来叙述,这是第一次,它影 响到后来的《史记》《汉书》以及其它的各史。”[4]

1884 年,《淮南子·原道训》第一次由英国汉学家巴 尔家·巴尔福(Frederic H.Balfour)翻译成英文。1962 年《,淮 南子·齐俗训》由美国汉学家 Benjamin E.Wallacker 翻译成 英文。1985 年,加拿大汉学家白光华(Charles LeBlanc) 翻译了《淮南子·览冥训》。1998 年,刘殿爵(D.C.Lau) 和安乐哲(Roger T.Ames)合作翻译了《淮南子·原道训》。 2010 年,克劳德·拉尔(Claude Larre)和伊丽莎白·罗切得 德拉瓦利(Elisabeth Rochat de la Vallée)合作翻译了《淮 南子·精神训》。以上均为《淮南子》的节译。2010 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了了翟江月今译、牟爱鹏英译的

本偏少……(且)科技典籍英译本分布不均。”[2]   张汨、  《淮南子》全译本。同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发行了由文军教授自建了中国科技典籍英译本数据库,他们的统 计表明:“现有的科技典籍中,不同类别的典籍的英译本 数量极不平衡,许多典籍,如天文典籍、生物典籍等基本 找不到英译本。”[3]

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天文学最早的国家之一,天文学、 数学、农学和医学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是 对外译介的重点内容。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很少,关于 天文典籍英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淮南子·天文训》英译历程

《淮南子》成书于西汉初期,内容广博繁富,囊括诸 子百家的丰富思想,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

美国汉学家约翰·梅杰领衔翻译的全译本。 约翰·梅杰退休前是达特茅斯学院东亚史的专家,对于古代中国的思想颇有研究并造诣深厚。1973 年,他将《淮南子》的第四章定为其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的研 究主题,研读并翻译了《淮南子》的第三章至第五章。 在随后 20 年的时间里,他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宇宙学 及其相关的课题,著作颇丰。他把深奥、晦涩的中国古代 天文学、占星学、宇宙学、神话学等相关知识翻译成英文, 介绍给世界,为中国古代文明在当今的知识殿堂里谋得 了应有的一席之地。1993 年,他出版了《汉初思想的天 与地:<  淮南子 > 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一书。“约翰·梅杰 20 多年的辛勤努力使他的研究成果成为研究古 代中国思想的经典读物。”[5]2010 年,约翰·梅杰及其团 队的《淮南子》全译本在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塞 尔马恩对此译本的评价为:“是对过去 40 年汉学研究发 展的证明,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权威的英译本。”[6]  美国汉 学家 Benjamin E.Wallacker 表示“约翰·梅杰的《淮南子》 全译本将为研究《淮南子》及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学者提 供极大帮助和参考。”[7]

三、《淮南子·天文训》直译与异化的英译策略

约翰·梅杰的全译本有着很鲜明的特色,包括序言、导 言、注释和附录。序言长达 40 页,向目标读者提供了大量 有关《淮南子》重要的背景信息:如内容、文本组织形式、 历史地位、学者评价等,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接受译本 的内容。在每章的译文之前,译者增加了导言部分,介绍 本章的篇目、内容、主旨、以及在全书中的位置,以帮助读 者全面地了解该部分的内容。除序言和导言之外,译本还 增加了大量的注释,这些详实的注释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 信息。仅《淮南子·天文训》一章,注释就多达 65 条。附 录部分提供了主要汉语术语及其英译对照表,以方便读者 阅读理解源文。这个译本以及约翰·梅杰团队的翻译策略 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杨凯从丰厚翻译的视角对其进行 了研究,指出“:《淮南子》译本的序言、注释和附录等向读 者展示了《淮南子》的历史语境,讨论了其文本内容、文 本组织形式,以及其思想渊源等至关重要的背景知识。”[8] 而这些信息无疑有利于读者理解源文本,促进一种文化在 另一种迥然相异的文化中傳播和接受。

作者反復阅读了约翰·梅杰的译文,尤其观察、分析 了其天文术语的翻译策略,结果发现,在翻译星辰、星宿 这些天文术语时,约翰·梅杰及其团队主要采用了直译 / 异化的翻译策略,见表 1。

对于八风的翻译,约翰·梅杰也采用了直译 / 异化的 翻译策略,在努力保留中文韵味的同时,也通过英译展现 了八风对应的时节,深化了人文内涵。比如条风来临就 要释放关押的轻罪犯,明庶风来临就要修整疆域田地,清 明风来临就要派使者拿币帛慰问诸侯,景风来临就要给 官员封爵和奖赏有功人员等,凉风来临就要报德大地的 恩德和祭祀四方神灵,阊阖风来临就要收起悬挂的钟磬 和停止弹奏琴瑟,不周风来临就要修缮宫室和边疆城池, 广莫风来临就要封闭关卡和桥梁,判决案件和执行刑罚, 见表 4。

在六府的翻译中,约翰·梅杰统一采取了异化的翻译 方法,通过对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等进行异 化翻译,将十二时辰的概念引入到英文中,拓宽了英文读 者对于中国古代天文的认知范围,见表 5。

对于五星对应的护神,约翰·梅杰则采取直译加意译 的手法,见表 2。

对于古代中国天文系统里的二十八个星宿,约翰·梅 杰几乎全部采用了直译 / 异化的翻译策略,见表 3。

四、约翰·梅杰的翻译带给天文典籍英译的启发

翻译策略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林林总 总的翻译策略令人眼花缭乱,有归化翻译、异化翻译、交 际翻译、语义翻译、显性翻译、隐性翻译、语用翻译、补偿 翻译、语法翻译、零翻译、看易写等策略,但是,“翻译策略的创新仍将以传达文本原意为着眼点,在直译、意译、 零翻译三元素的框架内发展。”[9] 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典 籍的英译策略,梅阳春认为:“可采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 增译、意译、逻辑重整、去人称化和具体化等。”[10]

刘性峰、王宏认为:“这些源自译者翻译实践的原则 对于同类文献的翻译具有重要的价值。”[11]  目前,中国 天文典籍的译介尚处起步阶段,译者既要向世界译介尽 量完整的中国古代天文知识,又要保证译文的可读性。 殷丽基于自己的实证研究指出:“典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 凝练,无论是其中蕴藏的文化哲理抑或是精炼的表达,对 于西方读者来说都不太容易理解。因此,译文的可读性 是影响西方读者译本选择的首要因素。”[12]

约翰·梅杰的《淮南子》全译本得到了国内外专家 学者的认可,他在翻译《淮南子·天文训》里的天文术语 时,对中国特色词汇采取直译为主的翻译策略。这种直 译的翻译方法既保留了汉语的语言和文化特征,又促进 了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和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分析、总结 约翰·梅杰对古代中国天文术语的翻译策略对今后的天 文典籍的英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系统的翻译理论 固然能推导或衍生出与之相应的翻译策略。在大量的翻 译实践中,译者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将这些感 性认识和实际经验综合、归纳,加以范畴化、概念化,深入 剖析其潜在的规律性,建立起涵盖面较广的经验模块,形 成策略。”[9]

五、结语

中国古代有当时先进的、自成体系的天文知识,这些 知识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通过国 内外学者的译介传给了全世界,还有更多天文典籍要向 海外传播。美国学者约翰·梅杰及其团队翻译的《淮南子》 被相关专家认为是权威的英译本,其团队在翻译《淮南 子·天文训》的天文术语时主要采用了直译的翻译策略, 在保证读者理解的前提下,更好地传递了源文的文化形 象和内涵。在当前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 这样背景之下,我国译者应向世界译介更多的中国天文 典籍,借鉴国内外优秀学者的译介策略,向世界客观地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天文知识。

参考文献:

[1] 孙乃荣 . 国内典籍英译研究综述(2012-2016)[J]. 浙江外 国语学院学报 ,2017(7).

[2] 林宗豪 , 王宏 . 古代科技典籍英译本现状及成因的传播学 阐释 [J]. 中国科技翻译 ,2017(8).

[3] 张汨 , 文军 . 中国科技典籍英译本概况探究:现状与建议 [J].语言教学 ,2014(11).

[4] 席泽宗 .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点 [J]. 大自然探索 ,1984(4).

[5]Field S.Heaven and Earth in Early Han Thought:Chapters Three,Four and Five of the Huainanzi (review)[J].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1995(2).

[6]Sellmann J D.Major,John S.Sarah A.Queen,Andrew SethMeyer,and Harold D.Roth (translators and editors),A King of Huainan,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2,vii+252pages[J].Dao,2013(2).

[7]Wallacker BE.The Huainanzi:A Guide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overnment in Early Han China by Liu An,Kingof Huainan;John S. Major;Sarah A.Queen;Andrew SethMeyer;Harold D.Roth;Michael Puett;Judson Murray[J]. Journal of Asian History,2011(1).

[8] 楊凯 .“丰厚翻译”视角下的约翰·梅杰《淮南子》英译本

研究 [J]. 湘南学院学报 ,2016(12).

[9] 方梦之 . 中外翻译策略类聚——直译、意译、零翻译三元策 略框架图 [J]. 上海翻译 ,2018(1).

[10] 梅阳春 . 古代科技典籍英译——文本、文体与翻译方法的 选择 [J]. 上海翻译 ,2014(3).

[11] 刘性峰 , 王宏 . 中国科技典籍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 [J]. 西 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12).

[12] 殷丽 . 中国经典丛书的出版思考——以《大中华文库》和

《企鹅经典》系列丛书为例 [J]. 实物 ,2017(8).

作者简介:刘睿(1994—),男,汉族,河北邯郸人,单位为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典籍英 译、跨文化交际。 刘卉(1962—),女,汉族,辽宁大连人,大连理 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商务翻 译、典籍英译。

(责任编辑:王宝林)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古代天文典籍英译的翻译研究”(编号:L17DYY003);国家社科基金“茶文化模因的 跨时域表征与古今茶著翻译研究”(编号:17BYY057)

猜你喜欢

淮南子英译本典籍
《孙子兵法》罗志野英译本研究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嫦娥奔月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在诗词典籍中赏春日盛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浅析《红楼梦》两个全英译本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
传承与转化:《淮南子》核心价值理念探析
国外首部《淮南子》英语全译本研究
先秦典籍中的男嬖形象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