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康德与魏宁格“天才理论”的共通性

2020-07-14龚一舟

西部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禀赋康德天才

摘要:受冷落的魏宁格与被关注的康德在“天才理論”上有诸多相通之处,二人论证天才的基点均为从禀 赋到天才,并讨论其中的差异。康德和魏宁格分别从美的艺术和“无时限性”角度,把天才的禀赋特点视为由 想象力带来的创造性,同时,两人各以审美理念和感性结合与超越三重无限角度把天才放在艺术领域中,魏宁格 的天才理论可视为康德相关理论的一种注解。

关键词:天才理论;康德;魏宁格;共通性

中图分类号:B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9-0024-03

在 18 世纪的德国,天才理论为人广泛关注和探讨, 魏宁格在其著作《性与性格》中对才能与天才问题做了 论述,但并未引起关注,人们对康德天才论的研究却十分 火热。从受康德影响的魏宁格的天才理论来看康德的天 才说,以天才理论出发相比较,魏宁格详尽地讨论了天才 的概念,尽管康德的天才说存在于美学领域,但二者的天 才说仍有紧密关系,或看为一种相互补充。

一、康德与魏宁格天才理论的概述

(一)康德的天才理论

在康德的三大批判中,《判断力批判》具体阐释了 关于艺术的问题,讨论了一般的艺术和美的艺术,认为美 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天才”由此而引入。

由于人在判断艺术美和自然美时皆单纯从令人喜欢 而批判,也不借靠理论和概念 [1]150,因此艺术美和自然美 在此是统一的,但艺术如何与自然统一则是需要所谓“天 才”来完成一种为其立的规则,如康德在提到天才时所 说:“天才是给艺术提供规则的才能”,康德所说的天才是 艺术领域中规则的制造者。

康德提出天才四特征:独创性、示范作用、神秘灵感、 艺术领域。[1]152 在“对有关天才的阐释和证明”中,康 德强调了科学领域由于可模仿性而无法出现天才,认为天才与鉴赏间是相互对立的,“在一个是美的艺术作品 上发觉没有鉴赏的天才,在其他作品上发觉没有天才的 鉴赏力”[1]157 若把天才当作某种感知的想象力,鉴赏即 理性的,使一个概念以普遍传达而得以体现。康德在天 才的内心能力中阐释了想象力的作用,与其相对应的知 性和规律性,认为“在协和一致中,那不做作的、非有意 的主观和目的性是以能力比例和搭配为前提的,该比例 和搭配不是对任何规则的遵守所导致的,只是主体的本 能性所能产生的。”[1]162 可见康德实质上更重视鉴赏、强 调知性等与“天才”能力相对应的范畴的作用。

(二)魏宁格的天才理论

魏宁格在《性与性格》中谈到:“大量具有逻辑学意 义的问题,包括关于审美、爱情和善的理论以及天才的问 题……以这些内在联系有助于考察其提出的问题”[2]15。 在天才理论的论述中,魏宁格是从经验心理学角度切入, 在把握人本质的层面上讨论天才者。

魏宁格对天才的定义:“天才像独创性和个性一样, 表现为一种全面的多产性。”[2]118  他认为因才能只表现 某一特长,与天才的全面无法相比。魏宁格认为天才的 特征包括复杂的丰富性,“天才是那种禀赋更复杂、更丰 富、更多样的人,一个人个性中容纳的人越多越接近天才。”[2]122 天才更能理解人,创造深刻的人物形象,展现 不同侧面。魏宁格认为天才的理解力更强,对事物更能 显豁,故天才的大脑在察觉事物上更敏锐。天才还体现 在全面性上,有无限但却“并不包括了解科学从事实中 归纳出来的各种理论和思想体系”[2]127 的知识,魏宁格 提出的天才是具备创造性的才能,但未提及根由,“究竟 是什么决定了一位天才变为神秘主义者,不属于讨论的 范围。”[2]128

在“才能与记忆”一章中,魏宁格强调天才的记忆 特性,追求不朽的价值欲望特征,并最终论证实践家和科 学家不可能成为天才。

二、康德和魏宁格天才理论的相通之处

(一)论证天才的基点:从禀赋到天才

在提出天才概念时,无论康德和魏宁格都先提到禀 赋,进而以此为基点来引出天才理论。康德说“天才是 给艺术提供规则的禀赋 [1]150”,讨论禀赋的特征包括创造 性、天生的,是“一种产生出不能为之提供任何确定规则 的才能”[1]151。可见康德在提到才能的时候着重强调限 定语“为艺术提供规则”等,康德认为艺术家具备的才 能是某种禀赋或将才能和禀赋认为是同一概念。康德在《实用人类学》中说:“人们也把对此具有禀赋的人物称 之为天才,该词既用来指人的自然天赋也用来指人本身。 在许多领域都成为天才,是博大的天才。”[3]  因此,康德 的才能、禀赋、天才基本是同义词,其所谓“许多领域” 也与魏宁格相符。

魏宁格廓清了才能的概念,明确提出才能与禀赋是 完全不同的,并说在论证中处于明显弱势的“女人才往 往把天才和才能看作一回事 [2]119”,认为“天才显然不是 最高级的才能,性质截然不同、既不能互相衡量,也不可 互相比较”,认为“天才是那种禀赋更复杂、更丰富、更多 样的人。他个性中容纳的人越多越近于天才。”魏宁格 认为的才能是天生的特长,不能算作天才,而拥有全面的 禀赋且真正在能力上高于常人的才是天才,与康德所提 出的概念并不矛盾。

魏宁格在论证中,列举了莎士比亞和左拉的例子,由 于二人的个性中容纳有更多的天赋,因而在创作中才能 像康德所谓“灵气十足的创作”,其提出的“包含大量他 人特征,并且表现得最为活跃,精神联系越宽阔……”,拥 有该能力的天才才能达到康德所说“为艺术提供规则” 的高度。故在从禀赋到天才的论证上,魏宁格所提出的 观点正是对康德的一种补充。

(二)论证天才的主要特点:“创造性”禀赋

既然提出了所谓才能不是普通的某方面擅长的禀 赋,那么禀赋——康德和魏宁格不约而同地认为是“创造性”禀赋。

康德基于自然和艺术的差别,认为天才是以达到“合 目的性”要求的环节,而天才以其强调的“想象力”来 完成该任务。在天才的各种内心能力中,康德认为:“超 出经验的限制之外,借助于在达到最大程度方面努力仿 效这理性的语言的某种想象力,而在某种完整性中使之 可感,这在自然界中找不到实例的……该能力是想象力 的才能”,可见,想象力是天才达成理念感性化的因素,康 德说:“想象力在此是创造性的,并使理性活动起来”。

魏宁格认为有才能的人不一定拥有创造力,故反对 把才能等同于天才。他认为:“伟大的音乐家完全能具备 多方面知识,像哲学家或诗人”“天才非语言的批评家, 而是语言的创造者,是一切精神业绩的创造者”[2]154,他 强调创造才使文化材料超越时间具有永恒价值。魏宁格 所谓的才能不等于天才,而是仅有某方面的天赋,没有跨 越单方面的才能,运用自己的创造性达成“跨越不同艺 术间的界限”而成为天才。可见魏宁格认为的才能与天 才间的界限在于创造性的天赋。

从创造性发挥应遵循的规则和表现动因看,康德认 为天才的创造性禀赋或想象力所遵循的原则是“它引起 很多思考,却没有任何一个确定的观念、概念能适合于 它,因而没有能够完全达到它并使它完全得到理解。”[1]158 可见康德认为这是不可言说的作用而具有神秘性。魏宁 格也未将如何成为天才或只是发挥某方面才能而没有使 用创造力搞清楚,“已不属于讨论的范围,是什么决定了 一位天才变为神秘者或绘画师。”[2]128 魏宁格并未对创 造性禀赋不发挥作用做出解答,他仍为“为什么会拥有 创造性天赋”作了一些铺垫,譬如“自身拥有更多的对 立个性”“大脑在察觉事物有更强的敏锐性”“有更广阔、 更高级的意识阶段”等,可以说对康德完全的创造性“天 生”概念作了补充。

(三)论证天才的领域:艺术

在肃清适用天才概念的领域上,康德和魏宁格把科 学领域划在外界,这也是因为在论证天才的基点和特性 的基础之上。

康德重视天才的独创性特点,因而反对与之相对立 的“模仿”。学习是模仿能力的一种,故康德认为天才为 天生的才能,与学习能力相匹配和适应的是科学领域。 康德认为:“领会别人所思,即使有所发明,但称为天才, 毕竟无证据”,而科学研究某种程度上正是这样的范畴, 尽管牛顿“仍可把他从几何学直到他的那些伟大而深刻 的发明所采取的一切步骤,且向每个另外的人示范出来[1]152”,在康德看来,天才拥有奇妙内心比例者只存在艺术领域,须为艺术提供“不可言明”的规则。

魏宁格认为的天才,是与康德和谢林提出的“伟大 的创造者”所不同的一种“伟大的艺术家和哲学家 [2]154” 的人,同样把科学领域排除在外。魏宁格从完全不同的 角度出发,他认为超过三重“无时限性”才是判断天才 与否的标准,也是超越了单一时代、不受时间限制、成就 永恒的标准。他认为在科学领域内的“科学家并非全知 的人——只研究知识分支”,仍是因自然科学无法发现天 才者眼中的象征、现象中蕴含的意义等更深的无限感, 自然科学更多的是“把世界想象成原子与分子的混合 物……[2]188”可见,魏宁格认为自然科学给人更多的是一 种可解释、可说明的具体现象和人类对知识的认识,既然 是能被认知和言说的认识,便会随经验而不断进步,故也 无法超越时间留下意义。

魏宁格和康德把科学界排除天才存在的原因出现相 同的契机,把自然科学当作知识积累,而模仿和学习的看 法是康德无法把牛顿当作天才的原因。康德认为天才为 艺术提供规则,且创造出的艺术品具有独创性,只能被后 人所模仿,无形中占据了时空的概念,即康德认为的天 才,自然超越了魏宁格认为的三重“无时限性”的。

在魏宁格所认为属于天才的关于哲学家领域内,由 于阐发伟大的思想而总能为诸多后人所坚守,因而其认 为伟大的哲学家应享天才的美名,同时,他因天才成分不 多,把同样是科学家的哲学家排除在外,他们的内心仍是 科学本身。但即如赛普里安、柏拉图,在康德眼里也是属 于哲学家而非艺术家的范畴,天才的名头无法给予他们, 魏宁格看来,这些人因既有独创性又有深刻性便可称为 天才。

康德并未忽视他们,在最后一章“艺术的作品里鉴 赏力和天才的结合”中所说:“为把美的对象评判为美 的对象,要求有鉴赏力,但为艺术本身,即为产生出这样 一些则要求天才。[1]155”鉴赏力用来评判天才产出的艺 术对象,是接受与创作,而魏宁格所认为其所做的是判 断。康德说天才和鉴赏本是对立的,在最后康德表述:“判 断力在没艺术事情中从自己的原则出发来发表意见时, 会宁可损及想象力的自由和丰富性,而不允许损害知性[1]165”。康德把鉴赏或判断看得比天才更为重要,虽未把此类放在天才中,实质上与魏宁格从人和人间差异性出 发勾勒的“天才”概念相同。

三、結论

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说:“诗人作诗非出于智慧, 其作品成于天机之灵感,如女巫常作语而不知所云,我想 诗人也是这样。”[4]  柏拉图认为:“天才是借神力依附着 的”[5]  朗吉驽斯认为:”天才是天生无法传授的,而天分 是唯一能产生崇高的技术。”[6]  启蒙运动时,德国普遍认 为天才是天生能力,沃尔夫学派认为天才等于先天素质, 鲍姆嘉通认为天才是“天生的”禀赋,使用“美学天才” 概念。天才说不仅深刻影响到叔本华,也影响到尼采的 超人理论,把他与天才同看作强力意志的表现。

“天才”概念都带有神秘感,康德的天才说重视人主 观的“创造”,仅以逻辑的分析天才的艺术和思想表现, 并没有指明天才本身创作的理论根源,使得它的天才说 没有坚实基础,而处于康德后期的魏宁格,在其著作《性 与性格》中列举的名单,同时从性别心理角度论证天才 的特性,两人的天才说有明显的相通之处与时代印记,不 受关注的魏宁格或可作为难被理解的康德的一种注解。

参考文献:

[1]( 德 ) 康德 . 判断力批判 [M]. 邓晓芒译 . 北京 : 人民出版 社 ,2010.

[2]( 奥 ) 奥托·魏宁格 . 性与性格 [M]. 肖聿译 . 南京 : 译林出版 社 ,2014.

[3]( 德 ) 康德 . 实用人类学 [M]. 重庆 : 重庆出版社 ,1987.

[4]( 古希腊 ) 柏拉图 . 苏格拉底的申辩 [M]. 严群译 . 北京 : 商 务印书馆 ,1983.

[5]( 古希腊 ) 柏拉图 . 伊安篇(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 朱光 潜译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6]( 古希腊 ) 朗吉驽斯 . 论崇高 [M].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87.

作者简介:龚一舟(1992—),男,汉族,浙江衢州人,衢州 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 影视媒体与教育技术。

(责任编辑:马双)

猜你喜欢

禀赋康德天才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天才or怪咖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艺术百家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对康德空间观的误解及诘难的澄清与辩护
基于禀赋压力系统分析的水资源承载与分区管理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
政府干预、资源禀赋与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以煤企为例
天才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