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0-07-14战永洁
战永洁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不断地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而使其管理效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的可能会致使国有资产流失。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加以有效解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5-0087-02
在我国的国有资产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无论是资产总量还是发展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各行政事业单位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构建了管理制度体系,规范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管理,进一步完善了信息系统、产权管理等基础工作,有效提升了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但是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发现问题、找出原因、解决问题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目前的重要工作。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由此可见,国家把科学有效管理国有资产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经过相关的审计调查可以发现,仍存在资产管理不到位、处置不规范、使用效益不高和产权不明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配置不合理导致使用效率不高
部分单位的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国有资产难以做到保值增值。在行政事业范畴内使用国有资产因为具有无偿性和服务性,致使个别单位盲目、随意购置资产,不经过资产使用的充分调研和可行性分析,不切实际超量地配置基础设施或者办公设备等资产,造成部分资产闲置,未能为开展日常业务服务;有的单位没有及时配置采购来的固定资产,导致这部分资产长期闲置;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机构没有及时梳理和分类管理国有资产,导致资产不能流动和共享,其使用效率自然不高;个别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管理体制的影响,导致单位的资产在各部门分割封闭运行,尽管事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但是资产不能进行相应的流动,导致资产存在有的部门闲置、有的部门又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总体上资产营运效率和质量不高。
(二)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科学的资产管理制度是合理利用资产的基础保障,但是部分单位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国有资产管理无章可循。同时,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没有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因而无法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很多资产在账上没有登记,而是在账外循环,在资产领用的时候审批手续不规范、不完整。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其没有科学地管理国有资产。
(三)资产产权和底数不明确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产权不明确,以及对于资产的底数没有摸清。例如,产权登记与核算完全处于脱节状态,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由于具有较多的投资和资产建设渠道,资产的管理和资产的使用不协调、不衔接,往往导致一个单位登记产权,而另一个单位负责使用核算;部分单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不能及时处置、变更处理资产,甚至实物形态的资产已经消失,但是仍然没有处置其账面价值。又如,有的单位建设的办公业务用房多年前就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但是竣工决算却迟迟不予办理,仍旧处于“在建工程”状态,始终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转为单位的固定资产。再如,有些单位不及时按照相关规定对于上级调拨资产、接受捐赠进行登记入账管理,导致这部分资产长期游离于单位资产管理之外。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问题存在的原因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之所以存在一定的问题,是因为部分单位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管理过程不规范等若干综合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的。
(一)规范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不强
其一,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单位的负责人管理思想存在偏差,往往片面地重视管理资金而轻视管理资产,过于注重资产数量而忽略资产效益,由于没有深刻认识到加强管理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导致行为上不能全面落实管理职责。其二,产权意识不强。有的单位负责人对于本单位到底拥有多少资产,全部资产是否具有产权,现有资产是否存在风险不甚了解;有的单位认为国有资产是本单位或某部门公有的,导致处置或者转让国有资产过于随意。其三,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强。有的单位的财务人员由于对国有资产的概念模糊,不能深入学习掌握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致使资产管理工作水平不高,落实不到位。
(二)亟待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随着国家深入推进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在逐步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但是还没有完全理顺和健全管理制度,尚未明确管理主体、管理职责,导致了一定程度上对于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不够,最终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国有资产质量、数量、结构不断变化,但是对其进行管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却相对滞后,有的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甚至有的资产还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最终导致难以规范管理国有资产。
(三)存在较为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
现阶段,国有资产管理往往面临着较多的历史遗留问题。例如,在部门之间进行资产交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职责不清而交叉管理资产,甚至存在着资产没有相关部門负责的情况。又如,随着国家或地方政府多次进行机构、部门的改革,在这一过程中频繁地调动资产,从而严重阻碍了资产的账实核对。总而言之,历史遗留的资产管理问题一方面导致部分国有资产闲置浪费,另一方面也致使国有资产存在流失的隐患。
(四)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不力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着监督不力的问题,即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而这极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设专人进行管理和监督,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也不够健全,最终导致账物分离或者账账、账物不符。有的单位即使建立内控制度,但执行力度不足,导致管理松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加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强化落实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
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深刻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坚决克服“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狭隘思想,把科学配置、使用和管理国有资产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要充分调动本单位全体职工主动參与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强化培养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和财务人员,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与业务水平。单位领导班子要明确职责分工,对于国有资产管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强化责任、产权、效率和质量等各方面的意识,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坚决杜绝资产的浪费和流失,确保资产使用效益的提高。
(二)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要科学梳理现有的制度,通过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与市场环境相结合,从而构建起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确保在资产的购入、维护和使用、清点和盘算等各环节都具有严格科学的制度,把各项职责切实明确下来,并落实具体的责任人。同时,建立监督制度,严格监管各环节的资产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另外,还应该坚持保持与其他体系的联动,比如把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资产评价体系和预算管理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更好地规划和使用资产。
(三)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首先,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将国有资产管理纳入法治的框架内,并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其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国有资产,从而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和利用效率。
(四)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制度
为了有效管理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资产产权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中资产的性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必须要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制度,在资产销售或转让的过程中要明确资产的产权,而且无论进行哪种活动,都应当坚定地保持国有资产的国有性质,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产权,从而保证国家的利益能够切实地得到维护,充分实现国有资产的价值。
(五)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资产权属不清的问题
对于存在国有资产历史遗留问题的部分单位,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依法依规、妥善解决的原则,及时进行全面的调研,厘清各方面责任,对问题资产分类进行处理。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权属问题,彻底清查本单位的全部资产,彻底摸清底数,切实做到数据准确、实物清楚和账实相符,以此为基础全面确认产权并进行登记。
参考文献:
[1]王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 (11):39-40.
[2]张金龙.浅议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国商论,2016 (23):47-48.
[3]闵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7 (1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