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越南焦虑症

2020-07-14戴老板

第一财经 2020年7期
关键词:越南工厂制造业

戴老板

疫情中的世界,讓中国人烦心的事儿不少。除了每天都要绷紧神经跟新冠斗争,还得担忧周边地缘形势的微妙变化:东北亚三角地带暗流涌动,横跨喜马拉雅两边摩擦不断,环绕太平洋一圈的噪音则更多。

上次去北京出差,我感觉出租车司机们转动方向盘的姿势,都变得深邃和忧虑起来。

而对中国产业界来说,地缘政治恐怕还不是他们首要关心的事情,真正令人焦虑的是这些年总绕不过的一个东南亚小国:越南。

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在越南引发的冲击相对较小。截至6月19日,越南累计确诊病例共342例,其中202例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感染率为每百万人仅确诊3A,相对较低,而且一个死亡病例都没有。越南本地也已经连续63天没有出现确诊病例。早在4月中旬,越南就已经实现了有序的复工复产。

另外,越南经济受到的冲击也不大。第一季度,越南GDP同比增长3.8%,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同比增长0.1%、5.2%和3.3%,越南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3%和8%。尽管越南政府已将今年的GDP增长目标从去年的7%修正为4.5%至5.4%,但在全球一片愁云惨淡的背景下,这仍然是一个令很多国家羡慕的数字。

“中国太大发展也太不均衡,我们扶贫工作都还没全做完,凭啥看不起中低端产业?产业升级的确要做,但你总不能发动富士康的工人都去学python。”

为了抢占从中国转移的制造业,越南可谓处心积虑。在各国都闭关锁国的背景下,越南批准了不少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包机,共有3000多名来自三星、LG、松下等巨头的T程师和高管获准进入越南。在全球供应链停摆的背景下,越南此举显然大大提升了吸引力。

从历史来看,越南这个国家的野心历来不会止步于经济,深度参与越战决策的基辛格当年说过一句话:越南的目标,是成为东南亚的队长。

在中国人眼里,越南可能是个小国,但它的国土面积与日本相当,人口接近1亿,要是放在欧洲,是不折不扣的大国。2019年年初,越南总理就定下越南要在2045年成为发达国家的目标,居然还要比中国早5年——中国定下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时间点是2050年。

越南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的确明显,相较于马来西亚、中国和泰国6000至9000美元的人工成本,越南的人工成本只有2000美元左右。另外从人口质量看,越南平均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15岁及以上成人识字率达到93.5%,而且这两年越南科教文卫投资增速较快,人口质量红利还有较大空间。

所以,中国人的焦虑是有道理的,所有人都在问:越南会对中国的“全球工厂”地位造成威胁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搞清楚越南和中国的同与不同。

中越两国最大的相同点,就是两个国家的发展路线。1986年,中国改革开放8年之后,越南见贤思齐,提出对应的“革新开放”政策,开启了市场化进程。2000年前后,中国开启了制造业和房地产的高速增长,并迎来了大规模产业链转移和外资涌入。越南的过去10年,正在重复这个过程。

根据中金的统计,2010年至2018年,越南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2%,其中洗衣机、手机、组装电视机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0%以上。制造业增加值的高速增长,背后是外资疯狂涌入的结果:2010年至2019年,越南吸收FDI(国际直接投资)资金年复合增速达7%,其中制造业吸收FDI资金年复合增速高达17%。

谁在押注越南?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是主力和排头兵,并在这几年有“更大、更快、更强”的迹象。2019年,越南制造业吸收FDI同比增长高达48%,其中日本和韩国占比40%,带动越南纺织服装、消费电子出口占全球份额大幅提升至6.6%和3.2%,远高于越南占全球GDP份额0.3%的水平。

至少在纺织和电子这两个行业,越南也算是全球一个中低端“小工厂”了。不过更重要的是,越南也在沿着中国的轨迹做产业升级。

以电子行业为例,在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影响下,美企代工厂逐渐分散生产据点,降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越南则闷声发大财,承接了不少企业的订单,我们以苹果产业链为代表一窥产业转移风潮。

苹果最大代工厂富士康2018年年底便与越南河内市政府讨论在越建立新的iPhone制造工厂,以减轻贸易冲突的影响。2019年8月,富士康在越南购置土地建设厂房新建越南工厂。

2019年1月,歌尔声学将在中国的AirPods生产部分转移到越南,并在越南北宁省桂武工业区投资2.6亿美元。

而国内最大的连接器生产商立讯精密,2019年7月也公告在越南义安投资2.5亿美元,扩建可穿戴设备的产能。

电子巨头们也在涌入越南。英特尔2020年将投资10亿美元在越建造芯片测试厂,而三星在今年3月宣布投入2.2亿美元在越南建设东南亚最大的研发中心。三星在2019年9月关停了在中国的最后一家手机工厂,全面转向越南,目前在越南有8家工厂和1个研发中心,投资总额超过170亿美元。

对这种攀登技术树的产业升级,我有一些直观的感受。

我老家在青岛,以前青岛有个县级市——现在已经升级为区——叫即墨,经济发达,是全国百强县前20。2013年时我去那边调研认识了一个做针织和童装的老板,他起家于1990年代,最初给在青岛的韩国厂子处理边角料,后面挖人家的技术员,撬人家的供货商,买二手设备,慢慢做起来。

2010年的时候,国内纺织圈有一拨去越南开厂的热潮,他就跟着山东民营经济协会的一帮朋友,把部分厂子搬到了越南,业务爬坡爬了两年,后面挣了不少美元,换了三四套海外的房产。那边基础设施的确没有国内好,工人也不那么好管,但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的确低,比中西部省份低。

去年这个老板身体出了一些问题,家里孩子不愿意接班,他就把工厂卖给了越南本地一家民企。接手他工厂的那家越南民企,跟他当年一样,很早就在挖中国在越纺织企业的技术员,撬他们的供货商,买他们的二手设备,然后慢慢做起来,现在已经在中低端纺织领域建立了自己的优势。

中低端制造业就是这样流失的。有人说我们可以学习韩国,只做高端,但韩国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量级,可以靠电子、半导体、汽车、造船几个行业来养活,而中国太大发展也太不均衡,我们扶贫工作都还没全做完,凭啥看不起中低端产业?产业升级的确要做,但你总不能发动富士康的工人都去学python吧?

更重要的是,中低端流失光了,高端产业想独善其身就很难。比如曾经的航空巨头波音,想给北查尔斯顿的飞机组装工厂招个流水线工人都不容易,很多工人的上一份工作是在汉堡王炸鸡、在赛百味做三明治……这也怪不得波音,100个配套商98个都搬到了海外,谁来给你养基础人才梯队?

当然,越南人口毕竟只有中国人口的7%,内需市场和基础设施都和中国有很大的距离,也无法像中国这样容纳完整的工业链条。不过,即便跟相对弱小的替代者竞争,也切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就会犯阿里巴巴的错误:一直觉得拼多多只做低端,等到黄铮搞百亿补贴笑纳中产的时候,再做反应就为时已晚。

制造业是一座山,探索和攀登永无止境。在6亿中国人月收入还不足1000元的背景下,每一个制造业岗位都弥足珍贵。我们应该想尽一切方法来降低制造业成本,尤其是老百姓收入还不高的中西部地区,应该在资源、土地、税费、房价等方面下功夫,而不是以所谓腾笼换鸟的借口,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流失到海外。

我们其实并不应该担心别人成为我们,我们真正应该担心的,是无法成为更好的自己。中国的越南焦虑症,解药在自己手里。

猜你喜欢

越南工厂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越南百里“银滩”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植物工厂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