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谋”变
2020-07-14赵嘉
赵嘉
每一代的年轻人,总有自己专属的精神归属地。
如果说天涯、西祠胡同是70后的,那么B站就是90后的。
2009年,B站成立,1991年出生的人18岁了。你手中的这本杂志喜迎创刊一周年。iPhone还没有霸占我们的24小时,微信,哪怕只作为一个社交软件的想法,也还没在张小龙的头脑中出现。
18岁本就是个一贯被称颂的年纪,之后,90后又成了年轻人深受追捧的标签,这代年轻人生活在前辈不曾经历的多元化环境里,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下一秒可能就会有个idea神奇地走到现实中来,每个人可以更畅快地寻找自己喜欢的人群和生活方式。
B站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并成长起来。
最早,它被年轻用户称为“小破站”。移动互联网没有发展起来,盗版而来的番剧让更多人认识到二次元——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存在——更多少年、青少年被吸引过去。他们很快不再满足于上传舶来的视频,而是开始释放自己的创造力,制作富有个性色彩的原创视频。他们有了个新名字——UP主。
一种独特的氛围形成了,弹幕、鬼畜、ACG、只有自己人听得懂的梗,更有一套区隔于社会主流的话语体系诞生。这是一段商业力量尚未渗透的青葱岁月,也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前夜的纯真年代。B站在一个真正边缘的位置上,林林总总汇聚着天真的个人兴趣。
大约从2015年开始,UP主们开始接到更多广告单子,B站的商业化步伐也开始加快。不断涌人的资金试图激发B站的野心,2018年,B站登陆纳斯达克。在资本市场上,它必须是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的互联网平台,也必须是有着无限盈利潜力的资本标的。
顺理成章,同时也是有意为之,在B站成立10周年的2019年年底,一场跨年晚会让这个“小破站”彻底出圈了。
2020年第一季度,B站月均活跃UP主数量达到180万,同比增长146%,UP主月均投稿量达490万,同比增长138%。累计有8200万名用户通过考试成为B站正式会员,低龄用户增多,非ACG用户增多,明星们疯狂涌入,忠实的老用户们发现——二次元氛围被稀释,B站变了。
在商业化的道路上,B站的困境愈发明显了:一边是要争取用户的增长并赚钱,一边是要保护作为基因的社区氛围。现在,市值150亿美元的B站正在用雄厚的资金,小心翼翼地维护社区文化。从版权合规、内容审核到政府关系,B站做了大量投入,2019年底时仅内容审核人员便有1220名,规模仅次于产品和技术团队。
早年怀揣乌托邦梦想闯入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公司,似乎总会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遭遇商业化与原教旨价值觀之间的冲突。同样重视社区文化的知乎,在用户规模增长到一定程度后,难以维系原有氛围,导致老用户流失;曾倡导“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的土豆,在并入优酷后放弃了UGC战略;更极端的例子来自Google,2015年Google重组,设立母公司Alphabet,将“不作恶”的口号改为“做正确的事”,后又将其删除。
B站正在采取一种截然不同的策略,它劝说自己的用户理解并接受B站之变。既然次元壁已经打破了,不妨和主流社会建立一种融洽的对话关系。不管怎样,UP主在,B站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