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德育课堂的构建

2020-07-14华逸琦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核心素养

华逸琦

【摘要】音乐不仅是具有使人休憩娱乐的作用,而且还能陶冶人的性情,让人产生对人生欢愉的正确感应,形成高尚的情操和性格。音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表达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在小学音乐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增进学生个人情感,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对世界多样音乐文化的认同,强化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故构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德育课堂是我们作为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音乐  德育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222-02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的变革,“立德树人”已经成为现阶段学校教育的根本性目标,而践行“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目标与学科教育相融合的体现,可见要真正培养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品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故在接下来的文本写作过程中,我将结合教學经验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以期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一、核心素养小学音乐德育教学

音乐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也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高尚人格有效手段,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自古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早在春秋时期,统治者就以采风的形式编写《诗经》教化民众,春秋末期更有“乐崩礼坏”的说法,可见音乐的德育功能很早就被人们发现并使用了。

而自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在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推广以来,德育作为核心素养中的重点部分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广泛重视,作为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主要承担者之一的音乐学科自然也不例外。不少专家指出要拓宽核心素养的范围,挖掘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但是,从目前来看,研究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文献较少,主要集中在审美能力和育人价值方面。在这些文献进行透彻研究后,我发现要想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就要优化小学音乐课堂审美活动,让学生们从音乐审美中获得音乐的熏陶,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音乐从属于美育范畴,我们进行音乐教育不仅是要教授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学生正确品德、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培养,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看更像是通过音乐的教育。它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具备时代性、科学性、民族性等特点,发挥着育人的作用。

二、如何构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德育课堂

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发挥音乐的德育作用呢?我将我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总结成了以下三点。

1.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美好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也是抽象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灵魂,也是音乐鉴赏过程中必须感受到的内容。但是,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较少,逻辑思维能力差,其思维感知方式仍以形象直观为主无法准确的透过音符和旋律探析音乐背后蕴藏的情感,进而无法获得情感体验,唤醒自身的美好情感。故要想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我们就必须采取适宜的方式,降低学生的情感唤醒难度,丰富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体验。而教学情境是学生进行音乐鉴赏之时面临的基本外部情境,也是影响学生个人情感激发的重要因素,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激荡。

例如:在第一课时《春天来了》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视频,然后问学生们:“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视频中的景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吗?”“是春天的力量。”学生答。“那春天来了,你们想不想去春游呢?”我问。“想。”学生答。“那我们一起出发吧!”我一边说着,一边播放音乐《快乐的旅行队》,学生们跟着音乐的节拍晃动着身体感受着旅行的乐趣。“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前面也有一队春游的小朋友,他们还唱着歌呢?你们听他们唱的是什么呀?他们高兴吗?我们跟他们一起唱吧!”我一边说,一边展示《快乐的旅行队》的歌词及乐谱,并告诉学生们:“我们的步子这么轻快,声音也要轻快一点呦!但不能太大,不然会吓坏道路两旁的小鸟的。”……

就这样,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完全倾听了本课的全部曲目,在特定的音乐情境中感受歌曲中蕴含的美好情感,产生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赞美之情。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视频教学和语言引导的方式创设了一个生活化音乐欣赏情境,让音乐与学生生活充分的结合起来,方便了学生的个人情感转化,深化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悟。

2.文化介绍,发展学生爱国情怀

作为一门艺术,音乐是以一定的社会文化为依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文化,这些音乐不仅具有独特的音乐鉴赏价值,而且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对音乐产生的文化社会背景的介绍,不仅可以深化学生们对音乐情感的理解,而且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在《金孔雀轻轻跳》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展示了云南风情图片,然后,我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云南。”学生答。“聪明。为什么是云南呢?”我又问。“因为,我看到的孔雀和傣族姑娘。”学生答。“你们知道傣族的姑娘有什么特点吗?”我问。“能歌善舞。”学生答。“那她们是如何跳舞的呢?”我问道并展示了孔雀鹤立、孔雀开屏等傣族舞蹈动作图片,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随后我为学生介绍了傣族的音乐与风俗,深化了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接着,我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播放音乐《金孔雀轻轻跳》,并让学生们根据音乐的韵律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用肢体语言强化了自身的音乐情感,感受了孔雀的优雅、高贵之美。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音乐文化背景介绍的方式,丰富了小学音乐鉴赏课堂的教学内容,深化了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唤醒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3.名曲鉴赏,提升学生审美层次

音乐是流动的艺术,音乐鉴赏是一项极富个性化特点的艺术,要想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是让学生背会某种鉴赏套路就可以的,而是要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美,学会审美,在不断的审美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审美层次。而经典名曲是在经历史和时代的检验的,具有一定传承价值的曲目,组织名曲鉴赏活动可以营造高雅的音乐审美环境,让学生们在雅乐的熏陶中不断提升审美层次。

例如:在竖笛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们选择的曲目是美国经典电影《音乐之声》的主题曲《雪绒花》。

在课堂的开始,学生伴着歌曲《多来米》走进教室,在师生以音乐进行问好之后,我通过问学生们该歌曲的出去引出了《音乐之声》与《雪绒花》之间的故事,随后引导学生们学唱《雪绒花》,边学边感悟“雪绒花”的象征意义,找出歌曲的特点和难点,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了音乐鉴赏任务。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们对照该歌曲的曲谱试着用竖笛演奏该歌曲,并问这段音乐中的哪些音的指法是没有学过的,并尝试着自己探索这些音的指法。最后,由我演示这些音的正确演奏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连音、断音、吐音练习。

在这一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以经典曲目为蓝本进行器乐教学,增加了学生的乐理知识积累,让学生们可以从文化价值和音乐价值等多个层面进行音乐鉴赏,提升了学生音乐审美鉴赏活动专业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层次。

总之,音乐与德育之间的联系自古有之,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德育课堂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是回归教育初心、回归音乐学科本质的需要。故在今后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我将继续探究音乐与德育之间的联系,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小杰.浅析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艺术评鉴,2019(08):126-127.

[2]吴征.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J].北方音乐,2019(08):154+156.

[3]侯宇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探讨[J].北方音乐,2019(08):198-199.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德育核心素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