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2020-07-14王海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王海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方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从思辨性教学的原理出发,对思辨性阅读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包括开展思维训练、倡导多样化视角解读以及激发学生思辨兴趣三种方法,为今后的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  思辨阅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094-02

一、开展思维训练

(一)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批判性思维是对于一件相同事物的正面反面的不同解说。当学生面对一篇文章时,不应轻易的肯定或否定其中的观点,而是要根据文章内容拿出证据,证明自己肯定或者否定的观点,这就需要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展开训练。例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完璧归赵”的蔺相如有着不同的看法。部分学生认为蔺相如是“智勇双全”的,面对秦王的压迫,以保证国家前途为基础,深入秦国,不仅善于辩论,而且胆大心细,将和氏璧带回自己的赵国。还有另一部分学生认为蔺相如的此次行为是一种莽撞的行为,并且蔺相如可以做到“完璧归赵”也纯属侥幸逃脱。面对这些相反的看法,教师不应该否定或者肯定其中某一种观点,而是就此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展开训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看法加以解释,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客观判断,进而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

(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对旧思想和旧事物的摒弃,进而产生新思想,新成果的过程。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需要在思维训练之中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六国论》的教学过程中,作者第一段便表明了自己对于六国破灭原因的看法,即“弊在贿秦”,在作者看来,贿赂秦国是六国灭亡的主要原因,然而这真的是六国灭亡的主要原因吗?教师在此应该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质疑,开拓学生的思路,进而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展开特定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最终使学生可以不受客观环境影响,形成自己特有的看法。

二、倡导多样化视角解读

文本解读是以文字为途径,通过对文言文全文含义的理解,把握内容的过程。以下有两种文字解读的角度可以促进学生思辨阅读的能力。

(一)社会学解读

社会学解读是在理解作者所处时代内涵的基础之上,站在作者的角度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剖析,对文章的内容有较为社会性的解读。例如:在《六国论》的教学过程中,在使学生理解文章含义的基础上,还要使得学生对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有所了解,使学生可以结合当时的战局特点,对文章含义有整体的把握。

(二)美学解读

一篇文章中的文字是固定的,但是每一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有相应的差异,学生的阅读感悟成为了文言文教学的意义所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存在共性特征的东西,而忽略了每个学生的独特感悟,每个学生都有特殊的思维想法,教师在面对学生的不同想法时,应该予以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激发学生思辨兴趣

(一)充分解读文章背景

学生由于对相关背景的文学知识掌握较贫乏,进而使得学生在理解文章含义上有些难度,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据此,在上课初期的阶段对文章背景的充分解读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之中,文章开头的“晋侯,秦伯围郑”,如果教师忽略文章背景,对此句只进行简单的字面翻译,学生在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的情况下,会对学生理解文章产生消极影响。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一开始,便对历史背景稍加讲述:公元前630年由于晋文公访问郑国时,由于郑国缺少接待晋文公的礼仪,进而导致晋国围攻郑国,而秦国围攻郑国是因为秦国虽然与郑国并无瓜葛但是秦王想要扩增自己的领土,满足自己的扩张野心。因此,在文章后文才会出现相应的夜见秦伯的场景。如此讲述,学生便可以在理解历史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整体思想基调,深刻理解文章含义。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

文言文的学习是具有生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只关注其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如果只关注共性问题,那么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就会变得僵硬、死板,所以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例如:《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中,每个学生对于荆轲自刎的选择看法也是不同的,一部分学生认为荆轲是以国家大局为重,而另一部分学生认为荆轲的死完全是没有意义的。对于这种现象来说,教师可以先不发表意见,让学生主动思考,并且让其自行查阅资料,当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见解表达完毕之后,再由教师进行评价[2]。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注重开展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思维训练、提倡以不同的角度进行文章解读以及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以便提高学生文言文思辨性阅读能力,进而使其可以进一步充分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参考文献:

[1]李亚芳. 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吴屏慧. 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探讨高中文言文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新课改下的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误区分析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