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淮南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2020-07-14魏榕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淮南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摘要】淮南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淮南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越性。将淮南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让孩子们从小就感受到家乡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热爱家乡,弘扬家乡优秀文化,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淮南  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025-02

引言

淮南历史悠久,人才辈出,风景优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战争文化、豆腐文化、饮食文化、推剧文化等一系列具有地方色彩的优秀文化[1]。弘扬淮南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淮南人肩负的责任与义务,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淮南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并不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一、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在语文教学各环节,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彩纷呈。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越性。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小了解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关心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进而提高其文化素养[2],是我们语文老师必须认真思考并切实付诸实践的重要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启蒙初期,受接收能力、分析辨别能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有些道理是不能正确理解的,因此,在学习传统文化时,不能一味崇拜、盲目接受,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何让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作者认为着重将反映当地历史、风俗习惯等贴近学生生活和实践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在语文教学各环节中,增加学生对家乡特色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

二、多措并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淮南优秀传统文化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淮南战争文化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旨在增加学生基础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他们阅读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语文课本上涉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较少,难以满足学生获取当地传统文化知识的需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适度地加入有关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弥补教材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缺憾。

如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可以由此拓展,把发生在淮南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的相关内容,整理成章发给学生阅读;或者让学生课后查找关于“淝水之战”方面的资料并仔细阅读,完成教师设定的问题,譬如:“淝水之战”发生在淮南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给后人留下了哪些历史上有名的典故?等等。当然,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查找、阅读关于“淝水之战”方面的材料。

由于是阅读发生在自己家乡的历史故事,学生会怀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阅读兴趣浓厚、情绪高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淮南文韬武略的战争文化根植于脑海中,同时,也切实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在写作教学中体验淮南豆腐文化

写作教学应贴近人们实际生活,教师在引导学生关注文化、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的同时,要让学生乐于提笔,勇于表達[4]。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因蕴含着生动形象的写作素材,适合应用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两者的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锻炼写作能力、提高细致观察能力,更加有助于传承地方文化、提升语文写作教学质量。

淮南八公山豆腐饮誉海内外,豆腐文化俨然成为了淮南标志性名片。在写作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观豆腐生产厂区,体验磨豆浆、点膏、压制等做豆腐的全过程,然后要求学生围绕参观体验过程进行写作训练。这样的写作教学,既让学生了解了淮南豆腐文化,把豆腐文化牢记于心,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来源于实践体验,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细致入微的观察,增加学生写作的兴趣,乐此不疲,教学效果自然会显著提高。

3.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传承淮南饮食文化

“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要素,是我们日常最多的话题之一。淮南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极具特色,有家喻户晓的淮南牛肉汤、赫赫有名的寿县“大救驾”、妇孺皆知的上窑馓子等,尤其是特色糕点寿县“大救驾”最富传奇色彩。

口语交际,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重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要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善于倾听、初步学会文明表达与人际沟通,发展合作精神[5]。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结合教授内容,创设情境,添加淮南地方饮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美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拓展思维,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如在学习《中国美食》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谈谈家乡淮南有哪些美食,并要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美食串连起来,形成一篇《家乡的美食》口头小作文,用来宣传淮南的美味饮食。这些饮食,学生或亲自吃过,或通过各类媒体见过,或听别人说过,讨论熟悉的话题会让孩子们倍感亲切,兴致盎然。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让学生更加了解淮南传统饮食文化,对于提升口语交际教学质量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4.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弘扬淮南推剧文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让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的重要方法,让学生在喜爱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6]。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不但有益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更是对学生进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如在学习《我的舞台》、《月光曲》时,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了解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显著地方特色的淮南传统戏曲——推剧。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扬淮南推剧文化极具现实意义。如让学生请教长辈或他人,咨询了解淮南推剧艺术;让学生做调查问卷,探究推剧的起源、唱腔、剧种;引导学生读一些介绍推剧的图书;组织学生办一期“家乡推剧知多少”手抄报;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开办的推剧学习班,学唱“四句推”,让学生体验推剧文化浓郁的乡情乡味、享受戏曲文化的格外情调、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进而传承推剧文化。

各个地域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丰富多彩的,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也各式各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同一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渗透于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同样,在某一种教学环节中也可以同时应用多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应用,加大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并实现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是人们成长的基本土壤,是一个地方的人们的情感之根,“根深才能叶茂”,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小口诵之,耳闻之,目视之,脑记之,心触之,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进而将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开芳.“寿县地方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寿县实验小学为例[D].淮北师范大学,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刘金蜜.襄阳地方文化在宜城市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利用现状与调查分析[D].延边大学,2015.

[4]刘颖.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弘扬[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65-66.

[5]麦会.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新教育時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9):34.

[6]张秀霞.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J].古今语文,2018(12):275.

作者简介:

魏榕,女,出生于1972年1月26日,199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学士学位,现任淮南市第26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淮南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民国时期淮南经济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及特点
忆父亲徐海东在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