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育人队伍构建及实践初探
2020-07-14李茹冰李凌岩于晓艳刘思岐王然
李茹冰 李凌岩 于晓艳 刘思岐 王然
摘 要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了辅导员教师的配备数量、增加了专业教师授课过程中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的是全方位、全环境的对学生群体加强思想、道德、伦理、法律、意识形态等内容的教育,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双导师”育人队伍的建设孕育而生。本文通过简述思政教育的模式、内容的发展的基础上,总结出“双导师”育人队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的作用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双导师”育人队伍 协同育人方案
在中国发展的历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同时思想政治专业课教师的责任也是十分重大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全面的素养才能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辅导员教师要精心培育学生心灵中的种子生根发芽。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
高校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以两课为主渠道的课堂教育方式,其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信中国中产党的领导,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能够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方向,主要的教育方式是灌輸性教育方法,实施教育的主体是思政教师,内容是以历史作为切入点。这种教育模式学生是被动接收教育内容的客体,主管能动性不强,内容切入点和学生现实联系不紧密导致对内容理解相对困难;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两课的教育内容中引入了和当下相关的时政内容,开展了军事理论课教育、时事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礼仪教育、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等内容,极大程度的丰富了传统的两课课堂,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贴近生活有代入感。同时体验实践内容引入了思政教育中,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与义务支教活动、参加社区义诊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思想上有质的飞越等。
2“双导师”育人队伍的重要性
目前国内高校的“双导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多集中在研究生的专业培养,以及高职类院校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双导师”模式。其共同的目标都是通过“双导师”队伍的构建来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或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实践技能。而国的应试教育使得我们的学生内从小学到大学相对来说都更加重视成绩和专业能力,家长和学生本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不够,也给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困难。而构建辅导员结合专业教师的“双导师”队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重视程度,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大幅度的提升育人的范围,使整个校园营造出全员育人的环境,是实现大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
3“双导师”育人实践初探
3.1以专业为单位,设立专业导师
专业教育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但专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技能学习,更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教育、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内容,才能使学生既能掌握实际的专业技术、又能具备在职业过程中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觉悟。以专业为单位,设立专业导师,以辅导员老师与专业老师结合的“双导师”育人队伍,在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到无缝对接的作用,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
3.2明确“双导师”构建的聘用要求和标准
一项好的育人模式想要长久的、良好的运行下去,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标准。首先,在人员聘用上要在现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衡量各方的教育资源以及工作强度合理聘用,要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激发“双导师”队伍的积极性。其次,在“双导师”教师队伍搭建过程中要合理搭配教师专业,辅导员教师的专业要求一般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管理专业以及和学校性质相关的专业,专业教师的专业则均为和学校性质相关的专业,那么在“双导师”队伍构建时要考虑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全面性,注重专业的互补性。最后,是教师身份上,辅导员教师原则上都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而专业教师的选拔上,不仅要配备专业素养优秀的,但更需要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和一定的育人能力的教师担任。
3.3建立公平合理的“双导师”工作分工和考核机制
在确定了“双导师”队伍人员的评聘标准后,需要制定公平考试机制和合理的合作分工。在工作分工方面,辅导员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应该侧重于学生的思想引导、意识形态、心理健康以及日常管理,以专业导师为主导的教育应该是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将育人内容合理、自然的融入到学生专业课教育中,主要以学生职业发展、生涯规划以及职业道德等为切入点结合专业内容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双导师”合作分工需要明确且全面,要使教育任务可量化、可核查、可补足。在考核方面,应该将专业导师的育人时间、内容作权重处理后融合到教师的日常考评体系中,主要从自我评价、学生考评、导师互评、领导评价和育人效果评价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出一套可执行的合理考评方法。
作者简介:李茹冰(1991.3-)女,汉,黑龙江讷河,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药学院,医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讯作者:李凌岩(1986-)男,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博士,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参考文献
[1] 杜欢.网络时代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方法及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9):54.
[2] 刘少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J].人民论坛,2018,609(28):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