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运用

2020-07-14陈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道德与法治课堂

陈丽

摘 要: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情境应用的内涵和优点出发,提出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生活化情境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实践出发,去收集生活中的情境应用素材,提高学生品德与素养的角度出发,合理运用生活情境,给学生特殊的生活体验等建议。

关键词:生活情境 道德与法治 课堂

引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单一化的以书本为依托的教学,与学生有一定的隔阂,弊端明显。而生活化场景则是与学生日常遇到的生活事件息息相关的,因此,学生自然会更加熟悉而容易接受。从而引发学生共鸣,减少教学阻力,增强课堂感染力。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生活化情境的基本原则

对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目的,应贯彻几个基本的原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是切合实际原则,二是符合教学目标原则,三是趣味性原则,四是互动性原则。这都是每一堂课必须具备的基本原则,内涵很明了,这里不赘述。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收集生活中的情境应用素材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收集学生日常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常见的场景,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准备生活情境素材,以引导学生接受道德与法治课本上的知识。例如,在向学生讲述亲情之爱时,首先通过家访的方式,选取几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分别向学生讲述这各个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诸如学生杨某家庭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对杨某过分严厉,长期的压抑使杨某性格变得懦弱、胆小、畏缩,对父母有怨恨及惧怕心理;学生张某父母对其过于宠爱,平时不让干家务,物质上有求必应,使他沾染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钟某家庭民主气氛浓厚,家长与孩子如朋友般相处,民主、宽松的氛围使钟某一直拥有较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性格也表现出阳光开朗、自律的一面,懂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如此事例在道德与法治“亲情之爱”课堂上向全体学生讲述,引导他们该如何看待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不同的行为方式背后所蕴含的期望与苦心。针对杨某类型的学生对父母的怨恨与惧怕心理,可以着重讲家长们的严厉背后所蕴含的苦心,尽管爱的方式不一定正确,但是出发点还是对子女的爱。并在教室多媒体播放電视剧《虎妈猫爸》片段,让孩子们试着理解父母;针对张某类型的学生平时成长的环境,可以历数父母一天的工作和要做的家务,让他们体会父母的辛苦,并教育他们要注重节俭,并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父母不同类型的、或正确或错误的“爱”,我们应该以哪种姿态去接受并回馈,使学生对亲情有更深刻的认识,对父母产生更深的爱和理解。达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

三、从提高学生品德与素养的角度出发,合理运用生活情境

从树立品德学会做人的角度出发,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以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一个有用的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一个遵守公共规则的人。这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传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时,可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来说明不道德,不守法的行为,给别人与自己及家庭带来的伤害,从而引导学生遵纪守法,乐于助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公民。比如在讲到“珍爱生命”一课时,可首先使用多媒体播放社会上的学生们打架斗殴、赌博吸毒的场景,以及社会上流行的“卖肾买iPhone”“裸贷”等事件,让学生看到这些未成年人因一时的感官刺激,换来一生悔恨的教训。在学生震撼之余,我从这些事件中引出“生命的内涵”这个课题,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珍惜自由,千万不因一时爽快而身陷囹圄,付出巨大的人生代价。因为这些案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所以学生听起来也很有亲切感,非常容易带入生活情境,深有感触。随后我把学生分开小组讨论,讨论课题“如何珍惜生命”,“如何拓展生命的长度与宽度”,学生们个个各抒己见。学生们都认为成长是一件很快乐的事,都认为改掉原有的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对人生的一种突破。这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向上,去做对生命有意义的事情,而这以生活化的场景阐述,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四、以实践出发,给学生特殊的生活体验

道德与法治的生活情境教学,本身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教师应利用好这些实践机会,去让学生有更多更丰富的实践经历与生活体验。这样的体验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添加了一笔丰硕的财富。如讲述爱国主题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抗战博物馆或当地的烈士陵园,与学生一起回忆当年的抗战英雄是如何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抛头颅洒热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更可以多媒体的方式播放《我和我的祖国》影片,让学生们从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中,体会个人与祖国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一代代的中国人如何通过努力,把一个一穷二白的中国建设成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给学生留一些生活化的作业,但要注意,这些作业的交付物不仅仅限于纸质的作业,更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地通过走出去体验,而把书本上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掌握,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如讲述遵守社会秩序这一课题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观察社会秩序在人们生活中的体现和作用,以及不遵守社会秩序(包括交通秩序)所造成的后果。从而让学生们知道遵守社会秩序的必要性,自觉而不是被迫遵守社会秩序,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要求。

结语

生活小事处处都和道德与法治的精神相契合,体现着道德与法治的精髓。对这些生活情境的有效应用,能够使课堂授课内容更接地气,更容易兼顾理性和感性,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基于上述原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探讨如何实现教学情境化,内容生活化,对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效果以及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本文讨论了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生活化情境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收集生活中的情境应用素材;提高学生品德与素养的角度出发,合理运用生活情境;以实践出发,给学生特殊的生活体验等建议。

参考文献

[1]唐文权.社区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24):33.

[2]朱庆明.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相融合[J].华夏教师,2018,(34):52.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道德与法治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