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研究
2020-07-14胡颖焰
胡颖焰
【摘要】通过阐述初中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结合当下初中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原因为主要依据,从营造良好环境、构建健康服务体系、给予积极的心理辅导、建设心理咨询室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改善初中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推动其健康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 留守学生 心理问题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选择进城务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中,这就导致诸多孩子缺少父母陪伴和管教,这就导致了留守学生的出现。为了保证农村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对其心理特点研究十分重要,通过全面分析、了解其心理特点,掌握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改善当前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推动其良性发展。下面着重阐述初中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方法。
一、初中农村留守学生常见的几点心理问题
1.相对较自私。比较重视个人利益,不注重集体与别人的利益,自我意识较强,不能吃一点亏,不礼让其他同学,无法有效处理个人同集体、同学之间的关系。
2.相对较自卑。常常认为自己被同学冷落,不愿意主动同教师、同学交往,尤其是不愿意和学习较好的同学交往;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心存妒忌,易产生自卑与失落的心理。他们大多行为比较孤僻,心理较为压抑,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常人不能理解的行为。
3.相对较焦虑。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常常出现烦躁的情绪,受到教师批评时,心理十分不安;经常担心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比较焦虑。
4.相对较贪玩。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很少有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将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只要学习就会出现不适或者压抑的感觉,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低下,而宣布下课或是放学十分兴奋。
二、导致初中农村留守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自身因素。初中阶段的学生身高迅猛增长,性发育开始。因为生理上的快速成长,很大的打破了他们生理与心理之间的平衡。他们不但感情充沛、精力旺盛,而且还十分冲动,不善于克制,易出现心理问题。
2.家庭因素。同父母之间交流较少,导致留守学生的情感严重缺失。当他们的热情无处倾诉时,就会让心理失衡,进而出现很多问题行为;外加老人教育方法的不当,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冷落,影响了个性化发展,抗挫能力较低,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3.学校因素。实际上,学校为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主要基地。而因为应试教育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依旧存在些许问题:单一的追求升学率,不注重学生素质培养;生活形式单一,让很多学生对学习感到十分乏味,自信心低;部分教师对学生心理特点重视不足,教育手段不当,损害学生自尊,让部分学生自暴自弃,走向极端。
4.社会因素。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让社会中很多不良因素污染了这些留守学生。如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因为初中时期的学生辨别能力还未发展成熟,一味地效仿,导致其不出现不健康的心理。
三、初中农村留守学生积极的管理方法
立足上述问题,需要采用多种管理方法,保证初中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当前较为常见的是营造良好环境、构建健康服务体系、给予积极的心理辅导、建设心理咨询室,详细如下:
1.营造良好环境。为了给留守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学校可以采用家校合作的方式,同留守学生的家长定期聯系,告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让其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于子女的行为变化与情绪变化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提高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注重力度,全面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和家长要利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给予足够的尊重与理解,关爱并挖掘孩子的优点,帮助其克服困难。
实际上,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员。学校应结合留守学生所在社区构成合力,一同抵抗社会不良影响,尽量优化社会环境。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来让学生远离不健康的网络环境,尽量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还可以建设教育基地,定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提高其法治理念,让其同社会人慎重交往。
2.构建健康服务体系。第一,定期组织健康讲座,指导学生行为与生活。主要诊断与鉴别心理有偏差的留守学生,对其行为、情绪、人格等进行疏导和纠正,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同其他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其环境适应力与自控能力。第二,构建心理档案。记录并存档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并整理出特殊案例,对所有学生进行实例教育。第三,组织丰富的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比如,通过采用班会、校内广播、演讲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激发留守学生参与教育活动,让其在真实活动中了解自己的父母,感受亲情与来自各方面地关怀,推动留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切实提高他们的整体素养,为其日后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给予积极的心理辅导。
爱是保证教育成功的基础。有了爱以后,才会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发现,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进行理解。教师通过博大的胸怀,关心爱护每个学生,从心理学层面入手,对学生进行了解,给予学生帮助,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地肯定与信任,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教育留守学生时,教师需要发自内心地教育和引导学生。身为班主任,需要以半个家长的身份来教育学生。因为留守学生的生活非常枯燥且单调,在节假日教师可以把留守儿童接到家中,一起过节,使这些学生感受到快乐,使其可以在温暖中生活和成长。
4.建设心理咨询室。建设心理咨询室,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部分,可以给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提供良好帮助,让其疑惑及时得到解答。现阶段,诸多留守学生认为心理有问题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基于此,学校需要大力宣传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意义,主要是为了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咨询的建设意义。如此,学校就能将心理咨询室建设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解决问题,教授他们提升生活质量与学习水平方法,进而保证其心理健康。
四、结束语
综上分析,留守学生已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应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此问题若不及时解决,便会严重阻碍我国现代化发展脚步。学校、家长及社会都需要给予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高度重视,对其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避免心理问题继续恶化,影响社会安定发展。我们可以从营造良好环境、构建健康服务体系、给予积极的心理辅导、建设心理咨询室这几方面入手,减少初中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进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月秀.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学生心理成长档案为中心[J].山西档案,2018,(04) :133.
[2]梅红,宋倩楠,王静静.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学业绩效的影响因素与改善路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8,(05):67.
[3]李铿,蒋霞,赵文莉等.甘肃省农村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关系调查[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6,(06):19.
[4]李玉华,曹道静.留守学生家庭教育与公共政策应对探讨——以湖北省恩施市为例[J].清江论坛,2014,(03):41.
[5]龙翔,章秀,陈利群,朱梅芳等.铜陵农村不同类型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