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贯彻落实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思考

2020-07-14郑彦宏

新西部 2020年6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摘 要 本文结合甘肃通渭县实际,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坚持城镇化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机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坚持走绿色发展路子、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五个方面论述了欠发达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 通渭县 路径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必须因地制宜,深入研究当地的实际情况。甘肃通渭县基本县情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经济实力弱、基础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必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统筹协调、系统推进。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党中央为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推进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战略原则和政策导向。习近平同志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

通渭县农业农村发展短板问题突出。通渭处于“兰白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两个核心区域中间,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省深度贫困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实力弱、基础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是基本县情。具体表现在:一是农业基础薄弱。严酷的自然条件客观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全县有180多万亩耕地,川台地面积不到5%;水资源十分匮乏,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不足全省的四分之一。二是产业发展层次不高,粮食作物方面仍然停留在玉米、马铃薯、冬小麦、小杂粮和其他作物上;从比较效益来讲,亩均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作物非常少。三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缺少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仍然以分散种养为主,影响了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推广。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就要从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制度政策入手,贯彻落实“四个优先”,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一要优先干部配备。历史和实践证明,充分发挥主要领导的作用,极大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不仅关乎党的事业的成败,也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根基。要抓好主要领导干部的选派,把最优秀的干部用在“三农”工作的一线,因为好的领导干部能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带动其他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创业致富。大力倡导年轻干部到“三农”一线实践锻炼。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基层一线业绩突出,群众影响好的干部要大胆提拔重用。要有最基本的底线保障,解决农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年轻人敢于到一线,敢于到艰苦环境中干事创业,充分发挥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使他们在农村广阔的舞台大显身手。比如,可以规定,党员干部在农村工作达到规定的年限,或者步入某个年龄阶段,工作业绩达到农村工作最基本要求,可根据个人意愿,调整到县直机关或者条件较好的工作岗位任职。要抓好专业技术干部和人才的引进及选派工作,解决农业类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二要优先要素配置。要做好要素配置的制度设计,政府要大力推动更多的资源要素配置到农村去,要保障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充分流向农村,让人“流”入乡、留在乡,让钱“流”进村,让地“活”起来。三要优先资金投入。采取各种举措形成多元投入格局,解决农村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土地收益资金、社会资本、银行贷款等优先考虑农业农村发展。结合县情,优先考虑加大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争取力度和加大各中小企业产业贷款。四是公共服务优先。要在交通、文化设施,尤其是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农村道路状况和公共交通工具很难满足群众出行需要,群众进城办事极为不便,直接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所以,必须增强补短板意识,采用超常规举措,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农村优先,城乡一体,统筹推进。

坚持城镇化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机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就是要通过处理好工农关系、城镇化与农业农村发展的关系,建立城镇化与农业农村融合、协同,齐头并进的发展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

2018年末,通渭县户籍人口43.86万人,常住人口为40.98万人,城镇人口10.36万人,城镇化率为25.27%,和2018年全国城镇化率59.58%相比,相差35.31个百分点;和甘肃省城镇化率47.69%相比,相差22.42个百分点;和定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5.52%相比,相差10.2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显示,通渭县城镇化率仍然很低,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比较突出”,也意味着未来有较大的投资发展空间,给城乡融合发展带来较为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通渭县农村贫困人口较为集中,基础设施欠账较大,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相对落后,这些都是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立足和把握的基本县情。

坚持城镇化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机制,就是要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覆盖,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结构性问题。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积极调整优化村庄布局,建设特色小镇,吸引更多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集聚,加强乡村治理,加快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规范落实城镇户口迁移政策,鼓励支持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村群众进城落户,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部署。我国人多地少,小规模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在新时代,充分发挥小农生产的作用,处理好小农生产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系,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通渭有耕地面积225.3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5.13亩。2018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50.8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8.22万亩,粮食总产量315758吨。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09万千瓦;农业生产用电量2247.4万千瓦小时;化肥施用量(折纯)18141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6万亩。比较而言,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要紧紧围绕“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发展模式,建立其利益联结机制,合理规划推动培优育强现代农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如通渭可以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发展养殖业、林果业和以金银花为代表的优质中药材产业。要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土地流转有序解决农村土地撂荒问题。要深化供销联社综合改革,积极发挥供销体系扎根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的独特优势,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充分解决产品与消费市场有机衔接。要夯实提升基础条件,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厕所、垃圾、风貌的整治,营造较好的投资环境,引导农业企业积极投资农业生产。

坚持走绿色发展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就是要充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的路子。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产品供应丰富多样,解决了我国农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的短板,但是农业粗放式的发展和增长模式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就通渭县来说,农业新兴产业培育取得了新成效,如东部的苹果产业、东南部花椒产业和金银花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然而,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带来了农业的迅速增长,但农民对产量的追求往往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加之缺乏对农药化肥使用的科学系统的指导或培训,农民缺乏优质、绿色、安全生产的理念,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和检测模式滞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仍然突出,所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把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作为核心任务,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就要立足县情,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固本战略。要紧扣县域经济绿色发展崛起目标,深入实施产业优化战略,全产业链绿色养殖项目,促进重点养殖产业多元发展。要紧盯创建全省生态产业绿色崛起示范县和全市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县目标,健全生态产业“一业一策”支持政策和监测考评制度,完善推进机制。要坚持因地制宜,重点谋划充实一批数据信息、清洁生产、先进制造、中医中药项目,加快推进循环农业、清洁能源等项目建设,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数据信息、先进制造、军民融合等十个生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要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紧盯全市打造“中国药都”、“中国薯都”、“中国西部草都”和全国特色种子种业基地目标,以农业绿色循环发展为导向,以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为方向,以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为重点,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扶持壮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规模,持续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通渭乡村治理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基层组织能力薄弱,群众参与治理意识不强,农村出现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农村“老人留守”问题突出,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仍然较大,不良风气盛行,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屡见不鲜,这些问题都与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村规民约约束乏力有关。

乡村治理就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提升农民精神面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一要发挥村“两委”核心作用。村“两委”、村干部是乡村治理的核心力量,要根据新时代农村工作的需要选优配强农村领导班子,要重点增强村“两委”、村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加大政策培训力度,督促依法行使职权、宣传政策、管理村务、服务村民。二要激发村民自治动力。要指导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发挥好作用,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爱亲睦邻户”等模范评选活动,加大典型宣传力度,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推动形成向善向好的乡风民风。三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四要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遏制歪风邪气的蔓延滋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19年12月23日.

[2]耿羽.壮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习近平关于农村集体经济重要论述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2).

作者簡介

郑彦宏 中共通渭县委党校副校长,讲师,通渭县社科联副主席,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