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英语跨文化教学引发的思考与对策

2020-07-14司莉巍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7期
关键词:跨文化教学混合教学

摘要:文章以研究生英语跨文化实践教学为基础,在介绍其教学设计和模式的同时,总结了研究生的跨文化英语现状,并分析了产生现状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充分运用“互联网+”教学资源,采取混合教学模式及开展以“文化”为中心英语教学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教学;混合教学;文化翻译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与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世界给予中国更多、更深层次的关注与探究。丹麦议员在北欧时报的报道中就明確表示:“其实,全世界都想了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呈几何倍数增长,赴英美等发达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也在近几年不断攀升……所以,此刻是对外宣传我国悠久历史、民族传统与时代精神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用语言和文化作为纽带夯实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2007)。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2012)。高校是实施中国文化外宣的主要阵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2010);《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对外展示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随着时代的召唤、政策的指导和责任的驱使,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针对2019级艺术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展开了为期一个学期(12周)的基于跨文化“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实践,以拓展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化他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培养学生的创新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使学生“既能够用英语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思想,又能够用英语将中国的文化传统与当代的中国特色介绍给世界”(文秋芳,2012)。

一、研究生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实践总结

(一)教学设计

本轮实践教学采取小组合作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小组任务的展示与总结为表现形式,共有3个教学班,共计224名学生参与,并把他们分成38个小组。小组任务为近20年热播的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影视剧,寻找这些影片其中的一个具体文化现象,并与我国相应的文化现象作对比,并分析同一现象不同外现形式和思想观念的社会历史及文化因素。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师生用英语做汇报。

(二)文化现象聚焦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三个教学班的小组报告共涉及剧目37部,其中英文33部,作为辅助的汉语剧目4部。纵观学生探索的文化现象,其中以饮食文化(5组),教育观念(2组),包括婚礼、葬礼、节日和生日在内的风俗(5组),爱的表达方式(3组),以及种族歧视和女权运动(2组)这5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文化现象为集中。有个别小组关注到了美国的小费文化——没有本国参照的国外文化特色,还有美国的陪审团制度——既远离日常生活,又与学生的专业毫不相关,但是却对剧集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纵观学生所关注的文化现象,多集中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传统跨文化话题,很少关注时事、政治、中国特色或中国经典的具体文化现象。对诸如:一带一路、5G网络建设和改革开放40周年等热点时事基本没有提及;对中国的孔孟思想、唐诗宋词和修辞作品也没有涉足。如此看来,学生们只关注一些文化现象的表层,并未深入思考与剖析此现象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成因,无法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我国优秀的文化哲学思想,以及惠及每一位公民的民主与政治制度,又怎样能够满足以丹麦议员为代表的外国人想“了解中国政治”的外宣任务?

二、跨文化能力现状分析

经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师与学生的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为端正,能够各尽所能,通力完成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任务,但在任务准备、执行以及反馈过程中反映出跨文化能力的不足,具体表现和原因如下:

(一)中国特色文化知识积累不足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上互动等活动,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对典型的中国特色内容语言知识掌握不足。以谈及最多的话题,即饮食文化为例,介绍了英语国家的主要饮食种类以后,提及中国饮食时多以列举原材料和饮食习惯为主,而对菜系及菜品的介绍寥寥数几,提及诸如油条、麻花、鱼香肉丝、臭豆腐一类常见又充满特色的食品时,绝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要求用英语介绍家乡或者印象最深的旅游地景点时,学生多表现的比较为难,几句泛泛的介绍后就草草收尾,很少有能够从景点的历史、发展,在世界、中国或者当地的地位等人文和历史的角度进行介绍的。早在2002年张为民教授就对清华大学的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测试,高考平均成绩122分的被试群体其成绩也不理想。十多年过去了,相信随着学生视野的开拓和英语能力的提升,其整体的跨文化水平都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然而对于中国特色的表达还存在灌输不够、积累不足和应用不多的现状,我们的学生还难以担负起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的时代重任。

(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本次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们在课堂上用英语报告本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只有少数小组能比较自如地表达出自己小组的内容和观点,并与听众较为自然地互动。大多数小组要么靠PPT上的字幕,要么拿着提前写好的稿子宣读,在报告结束的互动阶段也很难自如交流。当然,英语基础对英语的口语表达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学生阅读能力明显好于听说,翻译和写作能力居中。这与学生多年来以应试为目的的语言学习有很大关系,但是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研究生而言,日常的语言交流、思想观点的表达和中国特色文化的外宣是对其最基本的语言要求。

三、应对措施

(一)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海量资源,开展混合

教学模式

针对当代研究生在学术和文化方面的综合要求,对其教学应该细分为学术英语及文化英语两部分,既保证学生们有能力随时补充本专业的经典基础理论、跟进学术前沿,又使学生通过文化英语的学习及训练了解更多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統、哲学思想和时事政策,增加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升了其文化外宣能力。

面对当下研究生英语课时有限、学生学术英语和文化英语语言基础不高的现状,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混合教学“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同数字化或网络化(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何克抗,2005)。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分专题筛选行之有效的网络资源,发布明确的任务及要求,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内容、思考内涵,并完成相应练习。面授时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即根据课下所学知识进行以口语和写作为主要模式的实践训练和应用,据此,学生在课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输入,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进行语言输出,内化语言技能。

(二)利用现有的优秀资源开展以“文化”为中心的

英语教学

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整体上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英语基础,但文化储备不足、训练不够和相关技能有限是限制其文化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以“文化”为中心开展听说读写译的相关教学是解决当前困境的有效方法。

提升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外语的学习很难穷尽所有的词汇与表达,习得一定的文化翻译技巧,就可以根据现有的储备进行文化翻译的“再创造”,当然这种创造是建立在一定依据基础上的。我们可以借助现有的优秀中国经典文化翻译作品,如《中国日报》(China Daily)和21世纪报(21st Century)等比较权威的报刊作为教材和语

料,以专题的形式,一边讲解其中的文化语言知识,一边讲授其中的文化翻译技巧,使学生在大量的文化知识输入中了解文化翻译的内涵、原则、策略及外延,并活学活用,有依据地对中国特色的相关表达进行文化翻译。

跨文化能力既包括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又包括熟知自己国家的文化,在此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和接受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有针对性地向外宣介我国的优秀文化,用国外受众能理解的表达方式增加他们对我国文化与制度的认同。学识越高的年轻人,向外宣介我国文化的几率相对越高,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英语教学,对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的话语权和强化年轻人的爱国情感都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崔校平,史成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39—142.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

[3]司莉巍,刘超男.中美母语教育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5):36—37.

[4]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283—292.

编辑/姜雯

猜你喜欢

跨文化教学混合教学
宾馆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大班教学环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混合学习视角下《建筑水电工程计价》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让文化意识的养分浇灌小学英语课堂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