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季愚哈外专、哈外院时期的教育思想解读

2020-07-14刘艺婷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7期

刘艺婷

摘要:王季愚在共和国创立之初对于外语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探索和贡献,迄今仍然令我们惊奇和钦叹。文章从“坚持教育规律”“坚持继承延安精神、抗大传统”“坚持群众路线、民主治校”“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坚持爱的教育”五个侧面对王季愚校长的教育思想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王季愚;哈外专;哈外院;办学思想

哈外专、哈外院(自1946年延安外国语学校俄文队在哈尔滨复校成立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经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到1958年在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基础上扩建为黑龙江大学,统称为哈外专、哈外院时期。)在我国,特别是在新中国外语教育史、高等教育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她们开创了中国外语高等教育、俄语高等教育的先河,并对正规化办学进行了有益探索,这些都与人民教育家王季愚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段艰苦时期,王季愚带领一班人,在环境艰难复杂、师资缺乏、经费匮乏、居无定所、学员成分复杂等几乎是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把一个最初只有几十个人的训练班式的革命干部学校,逐步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教育雏形的、多学科的、同时期内俄语教育中办学层次齐全、国内最好的俄语高等学校。王季愚作为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创立者之一,是我党自己培育、造就的少数几位杰出的女教育家之一,她对于哈外专、哈外院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总结起来,可以归结为五个坚持。

一、坚持教育规律

王季愚认为,办学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但不是惟政治。在当时政治运动不断的背景下,王季愚凭借她丰富的革命经历和人生阅历,带领一班人顶住重重压力,保障了稳定的教学质量和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党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高级俄语人才。王季愚坚持教学为主,坚持在中心城市办学,提出“不能把意识形态的斗争或国家的外交政策的调整原封不动地搬到外语教育中来”,办大学不能抛弃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不能随风走,及时纠正了下乡办学的错误。

王季愚在教学上非常注重实践,注重语言的交际性,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中正确地处理了母语与外语的关系。她指出,“忽视本族语是不对的,而且在教学法上也是有害的;但是在教授外语时滥用本族语也是有害的,因为在可以不用本族语的地方使用本族语会妨碍学生掌握外国语。”不同教育形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初大胆使用了直接教学法,之后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的变化,推进了翻译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支持李锡胤提出的圆周式教学法理论,反对集中突击法,抵制俄语速成风以及贪多冒进的教学方法,提倡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王季愚撰文指出,“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掌握外语是有好处的”。

王季愚经常强调要积极配合教学开展科研活动,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明确了提高科研水平与提高教学水平的关系。她主张每一个从事教学活动的人都应该努力地研究教学法,提高科学教学法的水平,不这样做就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不系统地研究专门科学和教学法,教师就不是真正的专家,因为他们不能自觉地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不能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二、坚持继承延安精神、抗大传统

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开始,王季愚始终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统摄办学治教全局,明确提出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和抗大校风,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1937年毛泽东亲自为抗大题词)治理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确立了坚定而明确的党的教育方針、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使学校工作服从于、服务于党的需要,学校培养的人才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王季愚秉持了延安时期的办学传统,成功地运用了延安时期的办学经验,着重对学生进行了严格的政治训练,重视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并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时要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她把德育放在首位,亲自抓思想政治工作,亲自讲政治理论课,聘请党政军各方面人士,给学生讲政治课,讲形势与任务课,讲党的优良传统。王季愚校长团结和率领大家创造了“哈外”的小环境,确确实实继承发扬了延安传统的优良校风。

三、坚持群众路线、民主治校

按照现在的说法可以说是“以人为本”——学校办学一方面是为了师生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依靠广大教职工。

学校对于学生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和目标,与此同时又要把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置于首要地位。她认为首先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革命者而非其他,她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单纯经济观点、单纯技术观点,主张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事、政治、经济建设等各方面的翻译干部,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很先进的。在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教育的基础上,王季愚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她认为欲要学生健康成长,就得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两手抓”,并积极践履之,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她还不时地检查学生的伙食情况,看是否能保证学生必要的营养和热量。

学校发展依靠广大师生员工。王季愚善于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发挥集体的智慧,她一直遵循教育与教学民主精神,反对家长作风和一言堂,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让大家通过民主讨论,集中献计献策,解决问题,“凡是学校的大政方针和重大事宜,都要经过校党委和校领导集体讨论和决定。”同时紧密联系教师、学生、干部,利用听课、参加学生文娱活动、谈心等各种机会,经常深入学生和教学一线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征求意见,形成了民主管理、民主治校的良好传统。可以说,所谓王季愚的教育思想,应该是那一时期耕耘于哈外专、哈外院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

王季愚在教育学生时,生动地指出,正确的、崇高的理想信念一方面如同车的方向盘一样,对人生发展起到了定向作用,另一方面也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她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非常注重调动和激发教师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王季愚用崇高的革命理想感召广大师生,激励师生为革命事业而工作和学习,这成为师生发展进步的强大内在动力。她向全体教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希望他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教育者首先要接受教育的自觉性,既教书又育人。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她组织成立马列教研室,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学,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她提出“每学年召开一次政治工作会议,每个政工干部都要提出一篇书面报告,或是对学生的思想调查、或是工作经验总结、或是对某些问题的深入研究。”通过了解青年学生思想动态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王季愚提出政治理论学习的方法是大胆怀疑、思想自由、展开争论、服从真理。在理论工作方面,做到了四个联系,即“联系历史的现实的革命与建设实际,阐明原理的依据和现实意义;联系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对党的政策的科学性认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联系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杰出的文学名著,突出理论的民族性”。

五、坚持爱的教育

王季愚作为管理者、作为教师,有严格管理、严格校规校纪、从严治学的一面,同时作为一位长者、一位女性,更有其特有的母性慈爱的一面。王季愚做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护知识分子,爱护学生,爱护青年。她对学生秉持有教无类的古训,一视同仁,对于病残学生、经济困难学生、特殊问题学生,多给予最大程度的关心和照顾,特别是对于家庭出身不好的学生,提出“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政治表现”的主张,保护和挽救了一大批青年学生;对于根正苗红的干部家属,她也没有特殊照顾。对于教师,也是一样,对苏侨、俄侨教师给予优厚待遇,但是对于其中有问题且不听劝诫的坚决予以辞退;对知识分子给予充分理解、爱护、关怀和信任;对青年教师、干部在政治上、业务上和生活上给予全面的指导与关怀,特别是在政治运动不断的情况下,她保持了清醒的头脑,竭尽所能地保护了一大批教师、干部。这些事例不胜枚举。

参考文献:

[1]曲程.深切的怀念[A].戴炜栋.爱心的回响——缅怀人民教育家王季愚[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王季愚.第一届俄语教学研究会会议闭幕词[J].外专校刊,1955,(5).

[3]王超尘.卓越的教育家[A].戴炜栋.爱心的回响——缅怀人民教育家王季愚[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付克.忠诚教育事业的楷模[A].戴炜栋.爱心的回响——缅怀人民教育家王季愚[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李祖培.留取丹心照汗青[A].戴炜栋.爱心的回响——缅怀人民教育家王季愚[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编辑/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