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斯科建筑学院建筑造型基础教学

2020-07-14韩林飞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博导

世界建筑导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转角建筑设计色彩

文/图:韩林飞(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博导)

王 岩(河南城建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教)

图1,简单几何图形的构成

图2,对具象物体的抽象概括(河流、楼梯、栏杆)

图3,建筑平面的逐步抽象

图4,同平面下不同功能的构成

图5,同立面下的不同构图设计

图6,高层建筑的综合构成

1.引言

建筑造型艺术是建筑学专业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较少有专门且系统的造型训练。笔者结合在苏俄以及欧洲工作和考察的经历,通过对国外众多高校的建筑教育进行比较,认为莫斯科建筑学院的“形态构成”、“空间构成”和“色彩构成”三部曲造型基础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系统学习建筑构成语言有很大帮助,非常值得国内建筑基础教学借鉴。本文将分别介绍以上三个部分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辅以讨论其教学法背景,以期给广大建筑教育界的同行们一些参考。

2.建筑造型基础教学的思路方法和内容

莫斯科建筑学院建筑造型基础教学的思路是将造型训练分为形态构成训练、空间构成训练和色彩构成训练三大部分,在符合造型艺术心理认知的规律下,从简单的造型元素入手,逐步到元素的组合和体系架构,而后生成作品。通过系统的造型语言字词句式的训练,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感知以及抽象能力和创造力,最终,学会从形态、空间和色彩等角度去分析解读建筑大师作品,为今后的建筑设计积累语言。以下分别就各部分教学内容和训练步骤做详细介绍。

2.1形态构成训练

形态构成训练共有50多道练习题,每道练习题要求学生提供三个以上的解答方案,教学思路是,先训练学生对于基本几何图形的感知和构成,然后过渡到建筑中来,把建筑平立面抽象分解成几何图形,再进行构成设计,并加入建筑的功能、材料等属性,来建立形态构成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大师建筑作品形态设计的理解。具体的教学训练步骤归纳如下:

第一,构成基础训练:简单几何图形的构成

训练首先要建立起学生对构成概念的认知,以常见的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形为例,先给出一种固定组合形式,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改变基本几何形的形态、大小、位置、数量以及材质肌理等属性,对其进行重新组合,要求新的构图要满足图形间和谐统一的形式美原则,且至少完成三种以上构图(图1)。通过重构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和掌握几何形的构成技巧,并打破其固有的“标准答案唯一解”思维,为之后的建筑构成做准备。

第二,抽象基础训练:对于实体的提炼和简化

在对几何图形进行构成训练之后,我们要让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实体比如熟悉的自然事物或建筑构件等进行观察,并将其抽象成常见的基本几何形态(图2)。这一训练是要让学生摆脱传统的具象思维,摒弃事物的细枝末节,培

养他们对复杂事物的提炼和概括能力,以帮助他们接下来能够对更复杂的建筑进行抽象。这个过程有助于建立与建筑设计的直观联系,同时也是积累设计素材的过程。

第三,与实际建筑结合的抽象训练:建筑平立面的抽象

在对实体进行抽象训练之后,这一环节开始对建筑的平面和立面进行分析和抽象(图3),与简化实体稍有不同的是在简化平立面时需要考虑其内在的逻辑组织,如内部功能或立面划分等,逐步简化的过程反推过来其实也正是建筑平面或立面生成的过程,所以,学生通过对平立面的简化和概括,除了强化抽象能力,还可以体会和分析建筑作品在设计构思时所使用的几何元素和构成手法,加深他们对建筑生成的认知。

第四,建筑与构成的结合训练:建筑平立面的构成

在掌握了构成的技巧和抽象能力之后,便可以用现有建筑平立面图为原型,尝试在不改变其外轮廓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其中某些元素的位置和方向等方式,使其产生不同的形态,探索在同一个平面或立面下,更多不同的可能性。如将一展示大厅平面中用于分隔展览空间的墙体进行位置的变换,形成新的展示大厅平面布局(图4),或在同一立面情况下,通过改变门、窗等构件的形态去组织新的立面构图(图5),这个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创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开拓思维方向,激发设计方面的灵感。

第五,综合的构成运用训练:与建筑结合的各式构成

除了建筑平立面的设计之外,建筑的群体布局和细部设计等方面也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形态构成的思路应当运用到建筑的各个方面,大到建筑院落布局,小到建筑转角、外廊等细部构成,应展开多角度的针对性练习。如以指定高层建筑案例为原型,通过观察其立面构图、整体形态和细部、材质上的设计,运用其中的构图元素和处理手法,在基本立方体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高层建筑形态设计,需要关注的有建筑转角、建筑细部、立面设计以及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等方面(图6)。这个过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同时可以建立起形态构成与建筑设计之间的整体联系,为今后学生学习建筑设计提供有利帮助。

2.2空间构成训练

空间构成训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空间的感知,包括构图、光影、明暗和空间维度等属性,这些也是建筑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训练本着循序渐进的思路,从平面逐步过渡到空间,从半立体构成开始,到空间转角,再到整个空间形态,以及通过对空间体的表面处理和场所精神的把握,让学生感受空间构成与实际建筑造型手法中所相通、交叠的部分,从而进一步提升空间感知能力与建筑造型能力。具体教学训练步骤和内容归纳如下:

第一,感知空间中的基本形体

与形态构成训练一样,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基本的空间造型元素,学生需动手绘制出各种基本几何体的展开图(图7),再制作出几何形体,这个过程有助于他们空间思维的养成,也培养其之后能够将复杂建筑形体简化为基本几何体的能力,利用制作好的的几何体做出不同的组合方式(图8),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体块组合的空间关系,把握均衡稳定的空间感,进一步强化空间感知。

第二,由浅浮雕开始初探空间

半立体构成也称浅浮雕,是从平面转化为立体的最基本的构成训练。使用便于加工的纸张作为基本材料,通过切割、折叠等手法对其进行立体化加工,在二维纸面上呈现出凹凸变化的立体感和艺术感。浅浮雕训练包括直线浅浮雕、曲线浅浮雕、镂空浅浮雕和字体抽象浅浮雕(图9-12)等,这个训练可以很好的把平面图形设计和立体思维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高空间造型能力和和个人审美能力,动手制作的过程也可以引发其对材料性能的关注和探索。

第三,转折中的空间构成

转折的空间构成是指在90度折角的空间内进行形体的变化,它是平面立体化与空间形体之间联系的桥梁。训练包括字体造型折角构成、具体建筑折角构成和抽象建筑折角构成(图13-15)等,从具象到抽象的训练过程循序渐进,引申到建筑设计的本质是告诉学生如何在三维空间的视角下设计建筑立面,这和惯常的单纯从平面角度设计立面的思路完全不同,并且在空间的表现力上更胜一筹。由此来提高学生对建筑立面的处理能力以及空间审美水平,也为下一步进行空间转角训练打好基础。

第四,空间转角上的造型

空间转角的训练要求学生以正立方体为操作对象,从一个转角的造型设计逐步过渡到三个转角的造型设计(图16-18),训练本质是在打破原始完整形态后依旧要保持符合主观美感的造型特征。引申到建筑设计中,是教授学生如何良好的处理建筑转角,使其完美的嵌入建筑中而不影响建筑体块的整体形态,多个转角的练习更是训练学生在创造独特变化的同时如何把握整体风格的统一,从而更理性的对建筑体量进行分析和把握。

第五,空间“体”的造型感知

图7,简单几何形体的制作

图8,简单几何形体的组合

图9,直线浅浮雕

图10,曲线浅浮雕

图11,镂空浅浮雕

图12,字体抽象浅浮雕

图13,字体造型的折角构成

图14,具体建筑的折角构成

图15,抽象建筑的折角构成

在对三个空间转角的造型设计有较好的把握后,下一步就要把研究范围扩展到整个空间体上来。顾名思义,空间“体”的处理要考虑到每个转角各个维度的美学处理并使其成为统一的整体,所以要求学生在制作之前要从整个体量出发思考问题。依然以正立方体为载体,学生可运用加法和减法等处理手法对其进行加工(图19-20),力求表现立方体各个角度的美学特质和整体的体积感,同时以建筑为暗示,引导学生对建筑的转角形态、材料和肌理以及局部和整体有更一步的把握,培养学生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整体协调的能力。

第六,空间体块的表面处理

这一训练要求学生对基本几何形体的各个表面进行切割、镂空等处理(图21-22),这种表面处理更趋近于建筑立面所展示的抽象美学训练,使学生掌握在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中对开窗、开洞等造型手法的运用。这一训练与之前空间体的转角训练结合,可以将整个体块造型设计的更加完善,提高学生在建筑体量造型上的良好审美水平。

第七,广场空间的抽象感知

这一训练将研究范围继续扩大到更大尺度的城市开放空间,要求以人体尺度为参照,结合对图形关系的理解,通过折纸的方式设计出一定风格化的抽象广场造型(图23-24)。这个训练需要学生从城市感的空间角度进行思考设计,广场内的所有构成元素要主次有别,风格统一。这个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构建建筑模型,增强学生的尺度感,感知城市类型的场所精神。

2.3 色彩构成训练

色彩构成训练的逻辑是通过对当代大师绘画作品的分析和色彩空间的抽象,理解绘画空间色彩的实质,并以此将表面的二维空间图像衍生出三维的实质空间模型,来建立抽象绘画与空间构成和现代建筑设计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色彩的空间感认知和创新思维,并通过对建筑大师作品中色彩、材料和形态语言的分析,体会其中色彩所体现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意图。

色彩构成训练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色彩的基础训练:色彩的感知、分析、重构、位移与创新

色彩的基础训练目的是为了加深对大师画作中色彩运用的理解和对色彩的整体感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对大师的绘画作品进行临摹,在临摹的过程中观察画作中色相、纯度和明度的对比、色块的面积、形式及其组合关系,来感知大师的色彩运用;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对绘画中所采用的色彩进行提取与归纳,并按照一定规律将其排列出来(图25),从中找出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方面的差异和联系,培养学生对色彩构成中色块组织的掌控能力。

接下来是色彩的重构,学生在掌握色彩原理的基础上,可发挥自身想象力和主观能动创造力,改变原有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等固有属性,对画作进行色彩重构练习,初步把握对色彩的运用,同时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单一的黑白灰色调对其进行明暗关系的填充(图26),这个训练十分必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色彩的色相、明度等属性对画面明暗深浅的作用,对之后的色彩空间创造有直接指导作用。

色彩的位移是指根据大师绘画作品中色彩的组织规律,保持画面色彩的形态不变,应用其原有色彩,在新的画面上进行错位填充,来组织新的构图(图27),色彩的组合方案有诸多可能,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色彩的排列,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灵活运用色彩以及对色彩搭配的感知。

在对色彩有了良好认知之后,可引导学生从自身的主观感受出发,运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在原作图形基础上进行色彩的创新填充(图28),主观重构的过程是学生对于色彩认知的最直接反映,这个过程可以增强学生主观色彩的意识和驾驭色彩搭配的能力,使学生色彩积累和色彩修养得到质的飞越。

第二,色彩的几何提成训练:图形抽象与感知能力的培养

色彩的几何提成训练是运用色彩原理对抽象绘画作品进行的一种色块提取抽象训练,主要操作是将绘画作品中一些具象的元素和细枝末节的部分进行舍弃简化,提炼和归纳出画作中有特点的形态和代表性造型,并将色块的边线进行几何图形化处理,用色块归纳的形式进行色彩提取,把非本质的、次要的色彩做大胆的概括化处理,只表现局部所采用的特征突出的主要颜色,再加上自身的主观感受和创造力,将其进行重新组合搭配,“改造”为全新的由几何图形和色块构成的画面(图29-30)。这个训练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形态和色彩的抽象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对于色彩与空间之间关系的认识。

第三,色彩的空间转化训练:平面构图的三维空间生成

色彩的空间转化的原理来源于色彩心理学的范畴,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等属性会影响色彩本身给人的空间距离感。一般来说,明度和纯度较高、较亮的色彩容易给人较近较浅的空间感,反之则会产生较远较深的空间感,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对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进行属性的分析,再对抽象后的平面形态进行相对高度的赋予,使平面画作衍生出实体的三维概念模型(图31),来实现由平面到空间的转换,来加强学生对于空间感知、时空概念和空间构成等方面的基础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色彩的单色重构把画作进行“黑白灰”的处理,用黑白明度的感知对其进行空间分析,完成立体模型,并尝试在此基础上完成图底关系的互换(图32),进而把图底关系分析的方法延伸至建筑设计中,例如分析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图底关系等。

图16,立方体一个转角的空间构成

图17,立方体两个转角的空间构成

图18,立方体三个转角的空间构成

图19,立方体的空间构成1

图20,立方体的空间构成2

图21,三棱锥的表面处理

图22,立方体的表面处理

图23,广场的空间构成1

图25,作品临摹及色彩提取

图24,广场的空间构成2

图26,画作临摹以及对色彩的重构

图27,原作临摹与色彩的位移

图28,原作临摹与色彩创新

图29,绘画原作与几何提成1

图30,绘画原作与几何提成2

图31,色彩的几何提成与空间创造

图32,色彩的黑白构图与空间创造

以上三个构成训练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综合培养学生对于形态、空间和色彩的感知,每个训练最终都回归到对建筑的针对性分析上,意在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建筑师对不同尺度、不同时代和不同类型的建筑作品的设计意图和创作手法,切身感受形态、空间和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并具备基本的分析、造型与构成能力,为今后学习建筑设计打下夯实基础。

3.教学法背景

莫斯科建筑学院的建筑造型教学方法要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苏联的呼捷玛斯(BXYTEMAC),全称苏联国立高等艺术与技术创作工作室。它是由历史悠久的斯特罗干诺夫斯基工艺美术学校和莫斯科绘画、雕塑和建筑学校合并而成,并和德国包豪斯成为同期并行的现代建筑运动的中心,对现代建筑、现代城市、现代造型艺术及其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呼捷玛斯由于政治原因,其对现代建筑艺术的贡献鲜为人知。

1930年呼捷玛斯解体,其建筑系和莫斯科高等工业学校的建筑系合并,发展为今天的莫斯科建筑学院(图33-34)。莫斯科建筑学院非常重视呼捷玛斯传承下来的建筑教育思想,

并建立了莫斯科建筑学院博物馆和呼捷玛斯(BXYTEMAC)博物馆,常年设各类收藏展览(图35-38),以记录当年的宝贵遗产。

时至今日,近百年历史的BXYTEMAC教学楼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图39-41),并沿袭彼时的教学传统,用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师生的共同努力营造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艺术氛围(图42-45)。

在建筑学教育上,呼捷玛斯非常注重建筑构成基础能力的培养,其中拉多夫斯基教授建立了适应造型艺术心理感知的建筑构成艺术的组织概念和教学方法,这就是“形态构成”、“空间构成”和“色彩构成”训练。莫斯科建筑学院继承保留了这一造型艺术教学体系并将其发扬光大,直到现在仍然起着巨大的教学基础的作用。值得提出的是,该教学体系对于形式的探索都是通过对实际的建筑体型的研究而来,每个环节的训练都与建筑设计紧密关联,相较于包豪斯体系可以针对所有设计类专业的构成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体会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4.启示和思考

莫斯科建筑学院的建筑造型基础教学可以为国内的建筑基础教育提供诸多启示和思考。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提高造型艺术在建筑基础教育中的比重,逐步减弱对传统技法的训练,避免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学习泯灭在建筑的功能和技术中,同时还要将造型艺术与建筑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多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和能动性,这有利于学生建立对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不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迷失自我”;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使其逐步摆脱具象思维,学会对复杂事物进行提炼和概括,摒弃事物的细枝末节,更有利于建筑设计学习的开展;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多方案创作的能力,引导其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不断思考甚至是不断推翻的过程中真正激发学生的设计能力。

图33,莫斯科建筑学院主楼,为建于1749 年吴赫托姆斯基王子宫原址

图34, 莫斯科建筑学院2 号教学楼,为建于1927 年的BXYTEMAC 教学楼,以过街楼与主楼相衔接

图35,莫斯科建筑学院博物馆的校史展

图36,莫斯科建筑学院博物馆收藏的建筑模型

图37,BXYTEMAC 博物馆收藏的呼捷玛斯建筑设计作业

图38,BXYTEMAC 博物馆收藏的于1924 年出版的《现代建筑》杂志文献

图39,原BXYTEMAC 教学楼顶层工作室,屋顶钢结构由著名建筑师舒霍夫设计

图40,原BXYTEMAC 教学楼内师生共同探讨方案

图41,BXYTEMAC 博物馆现代艺术展

图42,莫斯科建筑学院教师作品展

图43,莫斯科建筑学院学生作品展

图44,莫斯科建筑学院学生作品展

图45,莫斯科建筑学院学生作品展

猜你喜欢

转角建筑设计色彩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玩转角的平分线
侧围外板转角深拉伸起皱缺陷研究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一种门窗转角连接件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