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恢复影响研究
2020-07-14房立萍辛丽丽
房立萍,辛丽丽,宇 毅,田 磊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 266555)
肺癌属于极为常见的临床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均非常高,且近年来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首选肺癌根治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围术期临床护理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术后康复及预后。PDCA循环管理法作为新型护理干预手段,现阶段已广泛应用于健康照顾部门、社区诊所、临床护理工作中,同时获得了理想成效[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胸外科2019年12月-2020年3月收治的行肺癌根治术的76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红蓝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患者。对照组:男患者24例,女患者14例,患者年龄45-75岁,其均值为(61.4±3.6)岁;病理分型:鳞癌23例,腺癌12例;TNM分期:I期10例,II期21例,III期7例;研究组:男患者25例,女患者13例,患者年龄46-74岁,其均值为(62.2±3.7)岁;病理分型:鳞癌25例,腺癌13例;TNM分期:I期12例,II期20例,III期6例。两组别展开基本资料的对比后,得到P>0.05的结果,即可作公平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的常规护理,严格遵医嘱服药,加强营养支持、饮食干预、宣教指导,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心理疏导,积极防治并发症。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内容如下:①计划(P):组建专门的PDCA循环管理小组,成员为护士长1名,护师3名,护士5名。组长任命的为护士长,其主要对护理全程质控及协调进行负责;护师需要在护士长制定护理方案时给予协助,同时分析、总结问题,召开护理会议,监督日常护理,培训护士;护士主要收集资料,对护理人员落实下来的操作与护理记录进行检查核对。经过评估、分析、总结后,将整改计划与措施制定出来;②实施(D):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将系统且完善的学习培训计划制定出来,以理论知识、操作技术等为主,将医护人员定期组织到一起进行新法规、新规范、新技术的学习;特殊标识高风险患者,方便护理人员进行重点观察;指导患者做好术前腹式呼吸、缩唇呼吸、上肢运动、咳嗽排痰等呼吸训练,若有必要,可借助呼吸功能训练器锻炼肺功能;③检查(C):由小组护士在每周对护理人员操作落实情况及护理操作记录进行检查;护理质量控制讨论会议需要间隔1个月和间隔1个季度召开1次,将科学有效的整改措施提出,要求组内成员做好相互督查;④处理(D):如果检查过程中发现有问题存在,需要从多角度分析原因,对各项操作流程进行完善,将下个月、下个季度的目标制定出来,汇总并且分析科室自查、上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巩固效果较好的措施,并在下个PDCA循环管理中落实,以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1.3 统计学评析
全部有关数据在进行统计处理时使用的为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行表示时所用的为(±s),其在进行比较时用的为t检验,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s)
表1 比较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s)
组别 FVC(%) FEV1(%) FEV1/FVC对照组(n=38) 62.57±7.17 72.68±5.63 68.48±9.22研究组(n=38) 67.33±7.44 77.27±6.57 73.30±9.13 t 2.8398 3.2702 2.2898 P 0.0058 0.0016 0.0249
3 讨 论
肺癌属于临床胸外科常见病,肺癌根治术的治疗方式安全、有效、科学、可行。由于手术时间比较长,且需要做较大的创口,再加上气管插管等各项有创操作,会极大的影响呼吸道中的纤毛运动功能,进而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为促使患者术后尽快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需要积极采取针对性、个性化的临床护理干预[2-3]。
PDCA循环管理作为具有程序化、标准化特点的新型管理模式,其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非常强,主要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环节反复进行循环的方式,促使管理质量保持螺旋式上升的状态,促使管理质量持续提高。胸外科开展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运用PDCA循环管理,可以保证工作流程的合理性、规范性,提升病历质量及满意度,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改善生存质量[4]。
在此次实验中,研究组的FVC、FEV、FEV1/FVC肺功能指标要比对照组均更高,即P<0.05。由此足以表明,胸外科肺癌根治术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保证手术治疗效果,改善肺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