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天椒新品种红泰664的选育

2020-07-14杨小苗张世才李怡斐王春萍黄任中黄启中

辣椒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朝天椒炭疽病抗病性

杨小苗 张世才 李怡斐 王春萍 黄任中 黄启中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重庆 401329)

重庆是辣椒的主要产区及集中消费区,辣椒常年种植面积6.7万hm2(100万亩)左右,其中加工型辣椒约3.33万hm2(50万亩)。加工型辣椒因其适宜在西南山区进行种植,成为加深山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选作物。辣椒产业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产业,也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优选产业。随着辣椒产业化道路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对新品种需求越来越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出中晚熟、大果、高辣、抗病、易采摘的三系杂交一代新品种“红泰664”。该品种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品种登记号为:GPD辣椒(2019)500162,目前已在重庆、四川、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地推广应用。

1 选育过程

红泰664的母本为481-4-1A,利用2005年从韩国引进的杂交品种(辛红奇)获得不育源,以不育源为母本,优良自交系481-4-1为父本,经过连续8代回交转育育成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481-4-1A,其生长势强,株型较开展,抗性好,适应性强,花药败育、无花粉,不育度100%;保持系为481-4-1B,中熟,味辣,果实朝天单生,牛角形,青椒绿色,老熟椒酱红色。父本为939-1-1-1-1-1-1,是从韩国引进的朝天椒品种(世农朝天椒)经8代优选纯化,按目标性状选育的优良自交系,生长势较强,植株株型紧凑,中晚熟,从定植到初花期一般41 d;果实朝天簇生,小羊角形,味辛辣,青熟果实绿色,老熟果实大红色,果面光滑,光泽度好,果肉薄,硬度好,抗病性强。

以不育系为母本,优良簇生朝天椒自交系作父本进行测交配组,2014年优选出恢复度为100%、配合力强的组合,2015年春季在重庆、冬季在海南分别对该组合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6—2017年在重庆市进行区域性试验。经过多年研究和试验示范,育成朝天椒新品种“红泰664”,该品种味辛辣,果肉薄,易脱水,抗性强,易采摘,适应性广,适宜进行泡制、干制和火锅底料等加工。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1.1 品种比较试验 2015年春季在重庆、冬季在海南分别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春季试验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九里试验地进行,冬季试验在海南三亚崖城试验地进行,均以主栽品种艳椒425(CK1)为主对照、朝天148(CK2)为副对照。重庆采用大棚冷床育冬苗,10月中旬播种,地膜覆盖栽培,于3月中旬定植;海南采用露地穴盘基质育苗,9月下旬播种, 10月底定植。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双行单株定植,小区面积5.32 m2(1.333 m×4.0 m)。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红泰664每667 m2鲜红椒产量为1 814.0 kg,主对照艳椒425每667 m2鲜红椒产量为1 742.1 kg,副对照朝天148平均每667 m2鲜红椒产量为1 249.3 kg;红泰664比对照艳椒425平均增产4.13%,增幅3.96%~4.29%,比朝天148平均增产45.28%,增幅42.91%~47.64%,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表1)。

表1 红泰664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结果(小区面积:5.32 m2)

2.1.2 区域试验 2016—2017年分别在重庆九龙坡区、石柱县和綦江区等地进行红泰664多点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为艳椒425。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周围设置保护行,3次重复,小区面积8.0 m2,双行单株种植,每小区种植30株。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红泰664平均每667 m2鲜红椒产量为1 838.2 kg,对照艳椒425平均每667 m2鲜红椒产量为1 758.0 kg,红泰664比对照艳椒425平均增产4.6%(表 2)。

2.1.3 生产试验示范 2017—2018年红泰664分别在四川泸州、湖北恩施、湖南怀化、贵州遵义、陕西安康等地进行生产示范,以艳椒425为对照品种。生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2年5个示范点中,红泰664平均每667 m2鲜椒产量为1 806.3 kg,对照艳椒425平均每667 m2鲜椒产量为1 718.3 kg,红泰664比对照艳椒425平均增产5.1%(表3)。

表3 红泰664生产试验产量示范结果

2.2 抗病性

按照国家区试病害调查及分级标准,在田间自然诱发条件下调查病毒病发生情况;在室内采用辣椒离体果实接种鉴定炭疽病发生情况。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红泰664病毒病病情指数为5.8,与对照艳椒425(病指5.2)抗病性相当,均表现为抗病毒病;室内离体果实接种炭疽病,红泰664炭疽病病情指数为22.2,比对照艳椒425病指(6.6)高,参照品种群体抗性划分标准,红泰664属于中抗炭疽病材料,艳椒425属于抗炭疽病材料;红泰664疫病病情指数为7.1,与对照艳椒425(病指6.2)抗病性相当,均表现为抗疫病(表4)。

表4 红泰664抗病性鉴定结果

2.3 熟性

红泰664为中晚熟品种,始花节位18~19节,从定植到初花期41 d,比对照艳椒425提早4~5 d;定植到采收红椒104 d左右,熟性比对照艳椒425提早6~8 d;红椒采收期96 d,比对照艳椒425采收期多6~7 d。

2.4 品质

经农业部农产品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测定,红泰664辣度44 154 SHU,比对照艳椒425(28 816 SHU)高53.23%;辣红素含量为1,比对照艳椒425(0.78)高28.21%;脂肪含量17.26%,比对照艳椒425(7.6%)低34.32%;维生素C含量为54.7 mg/100 g(FW),比对照艳椒425(26.1 mg/100 g)高109.58%;干物质含量22.0%(表5)。结果表明,红泰664的辣度、辣红素、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对照艳椒425。

表5 红泰664品质测定结果

3 品种特征特性

红泰664生长势中等,株型开展,侧枝抽生能力强,坐果多。果实朝天单生,羊角形,果面光滑,光泽度好,果肉薄,品质优。田间调查结果,红泰664平均株高78.4 cm、开展度72.1 cm,平均果纵径8.64 cm、果横径1.1 cm、果肉厚0.10 cm,平均单株挂果数146.8个,平均单果质量6.2 g;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红泰664与对照艳椒425(134.5个、6.5 g)相当,与对照相比果肉薄,味极辣,耐储运,适宜泡制、干制及火锅底料加工。

4 栽培要点

重庆冬季采用大棚冷床在10月下旬穴盘育冬苗,春季利用大棚或小拱棚冷床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穴盘或撒播育春苗,每667 m2用种量30 g。3月上中旬至4月上旬定植,提倡地膜栽培,采用双行单株栽植,按1.33 m开厢,株距0.4~0.5 m,小行距0.5 m,一般每667 m2种植密度为2 200~2 500株。

做好田间清洁后,晴朗天气整地、施肥,每667 m2施硫酸钾型复合肥(N∶P∶K质量比为15∶15∶15)75 kg,腐熟有机肥(猪粪、牛粪等)1 000 kg,石灰75 kg,土壤调节剂60 kg,在定植前1个月开沟施入。

定植后至结果期,病虫害防治主要有疫病、灰霉病、病毒病、炭疽病及红蜘蛛、白蜘蛛、蚜虫、烟粉虱和地老虎。

猜你喜欢

朝天椒炭疽病抗病性
朝天椒套种芝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韩国朝天椒新品种PE101的引种及栽培技术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
红红的朝天椒
炭疽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
膜醭毕赤酵母对草莓采后灰霉病抗病性的诱导
一氧化氮参与水杨酸诱导的采后番茄果实抗病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