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运用研究
2020-07-14李梅,袁杭
李 梅,袁 杭
(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CCU,江苏 徐州 221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脉闭塞导致血供减少或中断,心肌缺血发生坏死,促使心脏功能严重受损。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合并症,提高了临床治疗难度。相关研究称,该类患者治疗期间,做好护理工作对病情恢复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1]。基于此,文中选取66例患者作为对象,实施循证护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66例,起止时间段是2017年3月~2019年12月。以入院编号为准,分为2个小组:33例对照组中,包括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位于47-80岁,平均(61.2±5.4)岁。33例试验组中,包括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位于45-79岁,平均(60.8±5.7)岁。2组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以下研究是可行的。
1.2 纳排标准
(1)纳入患者要求[2]:发病至入院时间在48h以内,经心电图检查确诊;知晓本次研究,依从性较好。(2)排除的患者有: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其他心脏疾病等。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病情监测、生活指导等。
1.3.2 试验组
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如下:(1)组建小组。由1名护士长、2名护师、5名护士组成循证护理小组,其中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组内所有管理工作。通过统一培训的形式,掌握循证护理的概念、方法、作用,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2)提出问题。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检查指标和护理经验,提出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包括:①如何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②如何提高用药依从性?③如何进行康复训练?(3)循证支持。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上,以“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为关键词搜索文献资料,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护理方案。(4)护理实施。①心理护理。护士和患者主动沟通,提高信任感和安全感,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操作中,倾听患者的想法,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意见,尽量满足合理的护理需求。对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采用深呼吸、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同时获得家属情感支持,提高治疗信心。②用药护理。明确患者的疼痛部位,评估疼痛程度,用药前介绍作用机制、用法用量,以及常见的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变化,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用药方案。③康复训练。患者处于缓解期,应开展康复训练,以行走、慢跑、打拳等活动为主,运动时将心率控制在110次/min以内;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及时停止运动。
1.4 观察指标
(1)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测评护理满意度,从护士仪表、工作态度、护理技能、生活管理等领域设置问题,满分为100分[3]。其中,>8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2)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心律失常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类资料以n(%)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类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满意度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n,%)
2.2 住院时间和复发率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更短、心律失常复发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住院时间和复发率比较
3 讨 论
心肌梗死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中老年人是高发群体,其中45岁以下发病率逐年提高。该类患者的心肌细胞受损或坏死,导致心功能明显减退,很容易发生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慌、气促,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和猝死。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配合工作,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文章以66例患者为对象,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满意率更高,住院时间更短,且心律失常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段春英[4]研究结果相近。分析可知,循证护理将科研成果、护理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兼顾患者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护理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文中心理护理能缓解负面情绪,用药护理能提高依从性,康复训练能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护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综上,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加快恢复速度,降低心律失常复发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