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低患者并发症预防的临床效果
2020-07-14何云华
何云华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近年来,人们安全意识欠佳,加之各种危险高空作业,增加了交通事故及高空坠落事件发生率,导致患者受到严重创伤,且多存在失血严重、多器官功能受累等症状,患者病死率较高,要求在治疗时辅以护理措施[1]。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患者的传统护理中,护理人员多注重配合医生开展抢救工作,未能预测并发症情况,导致患者预后较差,而优质护理则关注并发症预防,可提升抢救工作的安全性,应用较广[2]。因而本研究抽取了108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目的是分析不同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108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依据护理措施分组,普通组:患者有52例,男性有37例,女性有15例,年龄最小为28岁,年龄最大为61岁,平均年龄为(46.71±5.82)岁。优质组:患者有52例,男性有36例,女性有16例,年龄最小为27岁,年龄最大为62岁,平均年龄为(47.15±5.43)岁。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为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监护人同意本研究,无脏器功能障碍疾病。排除存在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的患者。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认可及批准。
1.2 方法
普通组:常规护理,即准备抢救器械及药物,协助医生开展急救工作等。
优质组:优质护理,如下:(1)呼吸道护理:入院后即观察患者呼吸道情况,对其呼吸道、口腔内分泌物进行清除,调整患者头部向一侧偏斜,置入气管,同时行氧气治疗,调整鼻导管通氧速度至6-8L/min,让患者肺静脉保持在充足的血氧浓度,继而避免窒息、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等并发症。(2)出血护理: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行血液迅速补充,对出血部位行急诊敷料包紧急处理,若出血过多,需行手术治疗,避免病情恶化。(3)导管护理:在输液治疗时固定导管,必要时可固定患者肢体,避免无意识活动引起的导管脱落、弯折情况,避免院内感染的增加。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并发症预防情况,并发症包括急性肾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肺部感染、压疮等。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0.0,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x2、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
优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46%(7例);普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16例),优质组并发症发生率(13.46%)更低,P<0.05。
3 讨 论
急诊科属医院重要科室,特点是患者病情复杂多变、进展快、起病急等,在代谢紊乱、器官损伤、缺氧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患者会出现休克症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患者经紧急治疗后仍存在较多并发症,而以往常规护理未能重视并发症预防,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优质护理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侧重于患者的并发症护理,能有效改善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多数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患者存在呼吸道堵塞、呼吸困难等症状,为避免呼吸道感染、窒息等情况的发生,护理人员需清除患者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将患者头部向一侧偏斜,并给予适当的吸氧治疗,依据患者病情调整鼻导管通氧速度,可让肺动脉保持充足的血氧浓度,安全性较高[3]。出血过多是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患者的常见症状,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行血液补充,同时对出血部位行敷料包紧急处理,若出血症状较为严重,则需协助医生开展手术,避免失血过多造成病情恶化。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患者多存在无意识活动,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患者输液时进行导管固定及肢体固定,避免导管脱落、弯折情况的发生,让患者可接受更好的治疗,避免院内感染,安全性得到增强[4]。本研究结果显示,优质组并发症发生率(13.46%)低于普通组(30.77%),P<0.05。可见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患者经优质护理后,其并发症发生率有所减少,提升了急诊急救工作的安全性,能避免医患纠纷,打造优质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患者行优质护理能减少其并发症,安全性得到提升,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