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方案分析
2020-07-14马海文
马海文
(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转子间骨折多在老年人群中发病,因其粗隆部血运比较丰富,所以骨折后容易愈合,但需要注意的是容易发生髋内翻情况,老年患者长时间卧床容易发生并发症。发病原因和间接外力有关,下肢突然扭转、跌倒史强力内收/外展,或是受到直接外力撞击[1]。临床症状: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等。本文将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评判分别实施手术室护理、常规护理的临床价值。
1 资料情况和方法
1.1 资料情况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通过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其入院尾号单双数分组分为了实验组及参照组,两组人数各50例。左侧转子间骨折者、右侧转子间骨折者各44例、56例。实验组男、女分别为:29例、21例;年龄区间段61~94岁,中位(77.5±4.3)岁。参照组男、女分别为:30例、20例;年龄区间段62~94岁,中位(78.3±4.4)岁。实验组参照组的资料情况相比较,未发现较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手术治疗相关知识。
1.2.2 实验组接受手术室护理,(1)手术前护理,手术前实行相关准备工作,叮嘱患者做好手术准备。(2)手术中护理,因老年患者皮肤弹性较差,所以需做好皮肤护理工作,手术中定时按摩受压部位。然后实行保暖工作,手术过程中降低不必要肢体暴露,有效调整室内温、湿度,输液、冲洗液均予以加温处理[2]。(3)手术后护理,确保引流通畅、加强对引流液的观察,完成手术后将患者患肢抬高,高于心脏25cm左右,确保膝关节、髋关节为微屈状态。同时,需严格观察患者的足背动脉搏动状况,鼓励患者在早期下床。
1.3 临床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及研究
本文数据信息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8.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组间并发症情况对比分别通过率%代表和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临床相关指标对比分别通过均数差±s表示、t检验。统计学处理显示:P<0.05,可评判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实验组参照组并发症情况的对比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参照组并发症情况的对比[n=50(%)]
2.2 实验组参照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参照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n=50(±s)]
表2 实验组参照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n=50(±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实验组 51.23±1.19 126.55±13.62 7.23±1.41参照组 68.26±2.67 182.43±32.57 10.26±2.13 t 41.1949 11.1925 8.3875 P值 <0.05 <0.05 <0.05
3 讨 论
我国老龄化趋势比较严重,老年人髋部骨折率不断增长,发生率最高的为转子间骨折。骨折后发生髋内翻的可能性较高,采用保守方法治疗因老年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更加容易引发并发症情况。采用微创PFNA方法治疗能及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为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本文为患者提供了护理干预,进行了手术前护理、手术后护理[3]。如此一来,利于关注患者心理、生理,以及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等方面,鼓励患者在早期加强功能训练,严格控制并发症情况的发生。
总之,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手术和住院的时间、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