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变革中的中医发展

2020-07-14王绪威

科技视界 2020年34期
关键词:仙鹤草中医药现代化

徐 旭 王绪威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0 引言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同疾病数千年斗争的产物,是中国无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党的十九大和国家“十三五” 规划都对中医未来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提出了“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和“走出去”战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医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视。

1 中医学目前发展形势

2008 年至2015 年, 中医机构人员占比从8.58%提高到9.77% ,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数占比从3.80%提高到4.73% ,中医类医院门诊人次数占比从17.3%提高到18.2%, 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占比从13.4%提高到15.4%[1]。种种数据显示中医药在我国卫生系统中的地位不断加强。 当今时代,中医药站在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更高的起点上。 一方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2]已经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举措明确了未来十余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纲要》 提出了要大力推进 “互联网+”中医诊疗;共同促进中药产业化的发展,并与旅游,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及中医药的海外合作;全面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着重加大人才扶持力度,强力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 另一方面,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化明显提速,老龄化日益严重,人民对健康长寿的需求不断增长。 这些更激发了中医这一古老学科的蓬勃活力,同时也对中医药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发展中医药,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借鉴现代医学成果,以一种更为开放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去将这块瑰宝打造得更为璀璨夺目。

2 科技发展推动中医药的前进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的、革命的力量[3]。当祖国医学遇上现代科学,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1)科技发展深化中医理论:张伯礼院士认为“中医药几千年来的理论、经验非常宝贵,但如果不与科技结合,虽然能够解决健康问题,但是发展速度和应用的程度受到局限。 只有将之与科技相结合,才能更好彰显价值,在更广范围得到认可并走向国际。”与起源于“原子论”,以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为指导,祥于微观结构的西方医学相比,中医学理论则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元气论”,且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自身特色的辩证思想为指导,重视整体观念。 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战国至东汉年间,一代又一代中医学家在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指导下, 以当时各领域最先进的科学思想, 包括天文、地理、心理以及社会人文等科学理论为基础,初步形成了以整体观念为特色的中医学基础理论[4]。 由此可以看出,中医理论本身就是开放的体系。 中医学发展至今仍然显示出无比的生命力也正是和不断吸收科技发展成果丰富完善自身离不开关系。 而在当前,中医理论的研究依靠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突破正在进一步深化。具体表现在结合动物模型与生物学技术开展的实验研究,以及结合计算机技术阐释中医证候的数据研究。 研究表明:脾气亏虚与血液循行速度下降密切相关[5],印证了中医学“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虚”的理论;认知障碍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十分常见,并且与贫血独立相关[6]暗示了中医学“心主神明”的内涵;支气管上皮细胞病变影响结肠上皮细胞形态学改变[7]的发现与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高度契合。

(2)科技发展推动中药研发与应用:中药与中医复方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够明确,一直是中药产业化的一大阻碍。 而现代科学越发展就越能揭示出中医药的奥秘。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X 射线衍射(Diffraction of X-Rays,XRD)以及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给中药有效成分的鉴定、药物作用机理的探讨、质量标准的制定、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提供了技术保障,加速了中医药成果转化。

《本草发挥》 称:“当知病在中焦用身, 上焦用根,下焦用梢。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了不同药用部位对于疾病治疗的特异性。系统规范的药用部位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田露露[8]等采用HPLC 色谱法建立收敛止血药仙鹤草不同药用部位的指纹图谱,研究发现仙鹤草茎能更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仙鹤草茎和仙鹤草叶组降低凝血酶原的作用更加显著,而仙鹤草叶和仙鹤草花的抗氧化活性最强,为仙鹤草的精准用药提供了参考。

《神农本草经》 曰:“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 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 ”中药配伍以减轻毒性、增加效力为主要目的。 中药配伍在现代药动学与药效学指导下将更加科学精准。 房敏峰[9]团队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分析健康兔体内石菖蒲对远志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石菖蒲可以使远志的活性成分TMCA 在兔体内吸收速度加快,吸收量增加,药效持续时间延长。为探索中药配伍规律,阐明中药协同作用机理提供了依据。

《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 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受此启发,利用乙醚提取技术从黄花蒿中提取出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青蒿素。由于这一发现及其应用于治疗疟疾的杰出贡献荣获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也是世界对我国传统医药的高度肯定。

(3)科技发展精确临床诊疗:精确的诊断是临床有效治疗的前提。传统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疾病,是中国古代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 其主观性及灵活性强,但不好量化,可重复性不高。现代诊疗技术则为中医朴素的“望闻问切”提供了巨大的进步空间。 在疾病早期尚未明显影响机体的情况下,医学检验(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MLS)、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等技术手段显著提高了诊断的精确性,为“既病防变”提供了保障;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医诊断仪器的研发与应用客观量化地展现了疾病的发展状态,甚至可以有效预测病变的发生,更好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中医信息化诊疗平台,可将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的临床数据进行统一整合分析,推动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核心的智能中医诊疗研究的发展。 目前,以舌诊、脉诊、色诊为代表的中医诊断技术逐渐客观化,科学量化的四诊信息无疑更能为大众所接纳。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中医理论的深化,中药研发的产业化,中医诊疗的精确化,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临床治疗服务,为了人民健康服务。 这也符合党和国家对于“科技发展以人为本”的指示和要求。

3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向

毛泽东同志早在 1956 年就做出明确指示:“要以西方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传统医学规律,发展中国的新医学。 ”时隔60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 周年贺信中指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这就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加强中医药的创新,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与中医药的国际化。

(1)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关于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加快推动中医药产学研深度融合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对全面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中医药事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医药创新是中医药文化、理论体系、产业标准的全面创新。其核心是加快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创新,推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具体表现在深化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建立中医传承与中医药典籍数字化平台;发展前沿科学技术与方法,推动中医药与多学科融合发展; 促进中药资源保护与新药开发, 打造以中药资源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完善中医药创新性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以科研能力、成果转化为标准的人才评价体系。

(2)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现代化就是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来研究,将中医药纳入现代科学体系之内。 要想实现中医现代化,就必须首先明确中医现代化的内涵。现在有部分声音认为中医走上现代化就是“忘本”, 就是舍弃了数千年来积累的中医临床经验。从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来看,中医现代化与保留中医特色并不冲突,二者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 陈竺院士认为“中医现代化,是在保持中医特色的基础上,将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而不是中医西化或中医向传统回归[10]。 ”钱学森提出[11-12],中医现代化首先是在保持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吸收西方医学微观思维,用多领域科学成果提升中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中医,真正建立一个科学、系统、开放的新中医。 总的来说,中医现代化是中医发展的核心。 中医药现代化的未来方向在于坚持中医思维,开放包容发展。中医药现代化战略实施20 多年来,中医药科技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同时推动了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3)中医药国际化:中医药的国际化与其现代化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中医药越现代化,就越能得到国际化的认可与接纳; 中医药越是融入全球化,便越能加速其现代化的进程。1997 年,我国的复方丹参滴丸启动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药品注册研究;2015 年,屠呦呦以中药提取物青蒿素治疗疟疾荣获诺贝尔医学奖;2018 年, 每年的10 月11日被确立为“世界中医药日”;而今《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更是让中医药国际化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但中医药国际化仍然面临着许多阻碍,具体表现为:在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缺失、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尚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挑战,应该以史为鉴,从中医药文化在古丝绸之路的传播经验中找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价值观的契合点;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传播中医理论,弘扬中医文化,吸引国际优秀人才学习中医药文化;制定中医药质量监控与疗效评价体系,优化其产业结构。 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世界共享祖国医学的发展成果。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展为推动中医药现代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必须坚持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协同发展,才能推动中医药适应当代,走向国际,为人类健康服务。

猜你喜欢

仙鹤草中医药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仙鹤草治疗眩晕验案举隅
仙鹤草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重用仙鹤草治眩晕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仙鹤草的妙用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