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老年教育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发展建议

2020-07-14

大众文艺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群体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呈老龄化趋势,老年抚养比逐年增加,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解决养老问题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建立了旨在全面覆盖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生活的物质水平。但是,老年人的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了社会,不仅要让他们“老有所养”更要注重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愈加显著,主观幸福感受到严重影响,根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老年群体中,约30%的男性和45%的女性有抑郁症状①。

发展老年教育对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满足老年群体对教育的需求,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老年教育的发展,颁布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制定了推进计划。

图1 65岁以上人口占比及老年抚养比

二、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根据不同老年群体各有其特征,但整体上,可以将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生理机能退化及经济压力。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健康的身体对主观幸福感至关重要。根据《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慢性病人群心理问题伴发率极高,心理健康的仅有5.1%②,而老年人患慢性病比率高,2018年我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达75%③,老年群体更容易产生精神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尽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但仍有一部分老年人存在养老经济压力,数据显示,有63.2%的老年人获得子女钱物上的支持④。尤其是农村老人,由于身体机能老化,医疗费用增加,同时失去收入来源和收入保障,本身存在一定的紧张和不安感,如果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不给予父母所需要的经济支持,由此带来心理的不安和紧张感会更高。

亲情、友情等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社会需求,即得到家人、朋友的认同,即得到他们的情感支持和关爱。首先是亲情,伴随着社会发展和传统养老方式的转变,家庭逐渐小型化和核心化,再加上受人才流动的影响,不少子女外出务工,独居老人数量越来越多,老人得不到子女的关怀,从而产生孤独感,主观幸福感降低。部分丧偶老人此类问题更加严重,他们往往更加孤独,抑郁程度更高。其次是友情,根据调查研究显示,社交活跃程度与老年群体精神健康成正比,但随着年纪增加,行动没有那么方便,与好友的聚会减少,因此社交也会减少。

社会支持降低。社会支持与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也影响着老年群体的精神健康状况。一方面,从提供主体来讲,社会支持指的是政府和社区为老年群体提供的便利条件,比如政府和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健身娱乐场所,老年活动中心,定期组织老年活动,直接或者间接为老年群体提供精神慰藉。有利于提高老年群体社会参与度和丰富娱乐活动,进一步使各项情感得到满足,心情愉悦,精神越健康。另一方面,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社会支持还包括社会整体对老年人的观点和看法,敬老爱老文化越是深厚,老年群体获得的精神支持越强,主观幸福感越高。

自我价值实现受阻。自我价值感可以保障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的情绪健康。老年群体从社会生产中脱离出来,闲暇时间增多,一时间会有所不适应,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和自我价值否定,产生精神负面影响。同时,再加上老人身体机能的改变和情感的缺失,会不断自我怀疑,往往较易产生抑郁情绪,影响精神健康。

三、老年教育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与其他形式的教育不同,老年教育的特点是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灵活性,教育目标的多样性以及老年学习者的独特性。教育内容可以是包括营养、保健、园艺、文学、生活常识、互联网等方方面面,老年教育主要目的不在于增强老年人的综合素养从而创造生产力,而是提高老年人生命质感,让老年人在精神上老有所得,真正意义上让老年人度过充实、幸福的晚年。老年教育对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肌体和精神健康。学习保健或是营养学知识,有利于老年人科学预防与对待各种疾病,在平时生活中保持健康饮食与身体锻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肌体健康。同时,了解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可以帮助老年人理性应对与排解压力与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进一步降低老年人心理抑郁风险。艺术是一种解脱,一种重新激活,增强和增加生存乐趣的机会。与艺术有关的教育是一种看待人类的独特方式,一种独特的生活哲学,一种对人而言最宝贵的愿景。对于老年人来说,进行音乐、绘画、书法、文学等艺术教育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趣味性,使得老年人精神世界汲取更多能量,更加有信念感和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了他们生命的宽度和质感,从而主观幸福感增强。

提高社会参与感。社会知识日新月异,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只有秉承“终身学习”的观点,即俗语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才不会脱离社会,老年教育正是“终身学习”的助力者,通过学习老年人提高社会参与感,减轻了退休后角色转变产生的失落感。老年人被认为是社会隔离的高风险人群(Constantin Cuco,2014)。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参与方式,对于老年人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老年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会增加其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扩大其交际圈,更易获得友情,弥补了女儿不在身边情感的缺失和减少了退休后人际交往逐渐减少的失落感。同时,教育可以帮助老年人更新知识,了解互联网、人工智能、电子产品等新事物,帮助老年人应对“数字鸿沟”问题,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缩短他们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促进他们更多参与社会事务。

促进老年人自我价值认同与实现。老年人脱离社会生产后落差感增强,尤其是人力资本越高的老年人,他们更追求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教育可以使老年人获得学习后获得成就感,增强自我认同。另一方面,教育有利于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让老年人发挥余热。随着老龄化的深入,为减少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国家也一直在鼓励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和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老年人力资本开发是老年人和社会共同的需求,尤其是在教育领域,老年教育可以促进老年人力资本开发,通过采集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可以发展线上老年教育,例如书法、绘画、传统工艺此类的课程,线上录视频授课,这些都增强了老年人的自我价值认同和实现。

四、对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老年教育发展还存在教育资源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形式单一、个性化不足等问题,无论是老年大学还是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可获得性、多样性以及教育质量都有待提高。

加强政府引导。政府要厘清发展老年教育中的相关责任,将最基本老年教育的提供界定为公共产品,将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纳入我国教育体系建设中,制定相关促进老年教育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到老年教育资源提供中去,促进老年教育的市场化发展并营造公平竞争老年教育市场。在老年教育资源配置上给予偏远地区、农村一些政策偏向,促进老年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在营造老年学习氛围上,政府要加强宣传引导,让“终身学习”的观点深入人心,打造学习型社会。

创新教育提供形式。老年教育的提供模式不应仅限于学校、教育机构培训等正式学习,还应不断拓宽非正式学习,创新教育模式,鼓励老年学习者参与课程共同开发模式,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也要鼓励社会组织、社区、媒体、企业、家庭组织老年教育,充分利用社区老年活动室、图书馆、美术馆、艺术馆、书店等场所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平台。创新教学方法,老年教育的实现方式不仅限于课堂或者讲座,可以积极探索游学、小组帮学、志愿者服务、借助互联网推出各种形式灵活的远程学习,增强学习的个性化,提高老人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对于失能失智或有其他疾病的老人,可开设特殊教育方式,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推动老年教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专业的老年教育人才队伍,有利于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对老年教育教学人才、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培养,鼓励从事相关老年教育的教师、工作人员进入进行系统化学习,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鼓励社会进行老年教育经验分享活动,从实践中学习。不断促进老年教育人才队伍薪资待遇与其他教育阶段薪资待遇保持同一水平,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促进老年教育创新发展和保持生机活力。

整合老年教育学习内容。加强梳理和整合老年教育学习内容,形成专业化、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学习课程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群体,选择其适用的课程,为老年人学习内容选择提供引导和相关建议。加强老年教育传统文化学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整合,加强生活技能学习与陶冶情操艺术类课程学习的整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保健健康知识的整合,关注特殊学习需求的老年人,例如盲哑老人等,开设特殊学习大纲。进一步对老年教育学习内容类别深挖、细分,形成科学、实用的教学大纲,促进老年教育事业的规范化、体系化发展。

注释:

①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CHARLS)研究报告.

②《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2018年4月.

③国家卫健委2019年11月发布.

④《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发展报告2019》.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群体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后印象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中间群体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