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笛曲《小八路勇闯封锁线》的演奏技巧与艺术特点

2020-07-13孙志国

黄河之声 2020年8期
关键词:竹笛演奏技巧

摘 要:竹笛是我国流行几千年的吹管乐器,它的音色明亮、清脆、圆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建国以后,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竹笛独奏艺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笛曲的创作,各类竹笛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出来。这些作品取材于民间生活,深深扎根于民间音乐的土壤,其中不乏很多优秀的作品。笛曲《小八路勇闯封锁线》便是其中的精品之一,这首作品是我国第一首笛子叙事曲,作者是已故著名笛子演奏家陈大可先生。陈大可的演奏受当时风靡西欧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在运用中国竹笛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长笛演奏的某些方法,在创作和演奏风格上进行了新的探索。该曲虽然在解放后创作的,但它的背景却是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乐曲采用了典型的北方派演奏手法,生动的描写了小八路(中华儿女的代表)为送紧急情报,冒着枪林弹雨通过敌人封锁线的场景,再现了中华儿女面对抗日战争,视死如归的伟大气魄。笛曲《小八路勇闯封锁线》的产生,不仅仅丰富了中国竹笛优秀独奏作品的曲目,更重要的是该作品具有诸多开拓、创新的音乐表现手段与独特的艺术表现特征,因此,该作品一经出台便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拟从演奏技巧以及音乐表现的艺术特点加以研究,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关键词:竹笛;笛曲;《小八路勇闯封锁线》;演奏技巧

一、乐曲使用的演奏技巧

(一)乐曲所涉及的技巧

《小八路勇闯封锁线》运用了多种北派笛曲的演奏技巧,其中以吐音的应用最为广泛,它是本曲音乐表现的主要手法。乐曲在乐句的起始、同音的重复、乐句的划分以及情绪激动的旋律中都使用了吐音。这首乐曲中,吐音要求干净、坚实、有力,使乐曲流畅且有力度。在这首乐曲的演奏中,指类技巧运用的也比较多,如:滑音、颤音、垛音等等,这些都是传统的北方风格乐曲常见的技巧,是表现北方乐曲高亢、嘹亮、刚劲、粗犷风格的重要手段。气息的运用也是这首曲子中需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在演奏时运用的气息量比较大,压力强,音量控制的幅度要宽。在处理这首乐曲时一定要注意乐曲的风格,所有的技巧不可乱加,否则乐曲就会“走味儿”,因此这首乐曲要经过长期锻炼,需扎实的功底才能自如的演奏。

(二)实际演奏中的技巧分析

下面就乐曲运用的技巧与演奏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做一分析。引子(1—3小节)是对战场情景的概述。

在这一段中,气息的应用非常重要,它要求吹出来的音有骨有肉。有骨即音质纯正,立的稳;有肉即发音圆润。吹奏高音2的时候气息由弱渐强,但应该强而不噪,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息要稳住,以吹弱奏的口风的把长音收尾,随后的音符演奏的要自由、开阔一些,用较轻巧的音头把1音吐出,而后速度由慢渐快,后半部分则由快渐慢。在吹奏6的长音时可运用气震音技巧,最后的结束音2发音要集中,缓缓奏出,以弱音结束,从而描述了战场的形势并预示了整首樂曲所表现的情绪。

这一段是小八路勇敢、矫健形象的主题,这部分吸收了东北民间“小俩口回娘家”的音乐素材,渲染出了小八路在领到任务以后的自豪、兴奋的心情,为后面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埋下伏笔。在这一部分的演奏中,吐音与指类技巧运用比较多。在四分、八分音符上尽量使用单吐音技巧,使乐曲显得干净、流畅,而指类技巧以滑音、垛音为主,手指要灵活,与舌头配合要默契。在演奏高音1到中音3的下滑音时,手指要同时下滑,要求做抹滑动作时,力求做到与弦乐的滑音一样完美。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在吹奏时,应饱满、有力、气息跟上,每个音要交代清楚,气息要有跳跃性,把小八路骑马蹦跳、调皮的形象淋漓尽致的渲染出来。演奏指颤音时手指一定放松,使指头颤动的频率与音符相符合,同时要注意附点节奏型的把握。第七小节演奏时1与6之间使用慢滑音,同时配合由急到缓的气息;第十小节在演奏时运用气息的爆发力,尤其是高音2,要充分表现出小八路果敢、英勇的气势,把战场情形生动的叙述出来;第十二小节演奏剁音时手指不宜抬得过高,要气、指、唇、舌相互配合,使发出的音干脆、利索;演奏十八小节时,气口要运用好,在垛音之后吸气,6到高音1的滑音要快而不留缝隙,使这一小节具有流畅性,随后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进行,由弱渐强,气息由小到大,逐渐把气氛推向高潮;在演奏第二十七小节的指颤音时,速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慢渐快,运用的气息由弱渐强,指颤一定要均匀,手指既要放松又要有控制力;在第三十六小节的演奏上,由弱渐强,随后的乐句中,气口在2、4音之前,充分表现小八路跃马飞奔的情景,同时又表现了小八路调皮、可爱的形象。

第二部分:乐曲的开始部分运用了花舌与长音的结合,使乐曲从一开始的宽松场面,一下子进入了激烈的战争环境,在演奏时速度、力度要逐弱增强。

这一句的速度是全曲最快的一句,运指迅速而有序,在演奏时要快而不乱,特别注意乐曲的气势,紧张、激烈、强而有力。在演奏连续的2、5双吐音时,速度平稳,舌头和气息的配合要有准确,发音清晰,颗粒性强,力度由弱渐强,描写出战场形势的激烈,小八路面对敌人的封锁线临危不惧、在马上跃跃欲试的形象,双吐音与三吐音的运用更加生动的刻画了即将紧张激烈的情绪。第111—130小节:

主要描写了小八路跃马冲破敌人封锁线的具体情节。乐曲大量使用了双吐技巧,非常生动、逼真的模仿出枪弹啾啾、马蹄声碎,渲染出小八路临危不惧、跃马冲刺的战场气氛。在演奏时应奏的快速、紧张,但双吐宜奏的清晰、平均,这部分是本曲的难点,尤其是连续三个2321的重复,这四个高音的连接指法别扭,在练习时应先慢练,注意手指与音符、舌头的结合,待手指的灵活度达到与舌头、音符完全相适应以后再加快速度。演奏这一部分时气息的控制力也非常重要,要求口风的控制要小,呼出的气要急,但应该轻巧。第131—145小节运用了三吐技巧,配合钢琴伴奏的效果,刻画了小八路跃马扬鞭的英雄形象。这部分的演奏强调气势,演奏者与钢琴伴奏需经过大量的练习、配合才能合作好。

第三部分:主要是写小八路负伤坠马后悲壮的情景,演奏时应注意情绪的饱满和旋律的流畅。

第三部分运用了散板,这部分演奏起来有较大的难度。低音2是整个第三部分的开始,在这个音上可以适当的运用气震音技巧,把刚才发生的战场情形做一结束,使那种紧张、激烈的情绪恰当的转到了深沉、悲情的场面;由7到1的滑音要轻巧的一带而过,而在演奏由升4到5的上滑音时速度要慢,同时要配合由缓到急的气息,后面的音符速度由慢渐快,力度逐渐加强,经过三个八度的重复,情绪达到高潮,尤其在最后的1、2、6、1四个音的演奏时,气息的支持要使发出的音铿锵有力、悲壮激昂,经过一个长气口,1到2的上滑音速度要慢,滑行间隔的时间要长,同时运用气震音吹奏高音2,震动的幅度要大。速度的把握、气息的运用是演奏好这个乐句的关键,高音1的速度的要极慢,但是要注意附点节奏的准确性。从150小节开始是整个第三部分的展开乐段,描述了小八路负伤,想到任务未完成,内心焦急的心情。

这部分的速度、乐曲的流畅性是需要注意的,气息的控制要显的饱满、有力,同时上滑音要做的韵味十足,在演奏中注意气息的控制要由弱渐强、口风的控制要由小到大的处理。整个第三部分在163小节的一个1音结束,乐曲进入了以突快开始的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描写小八路忍伤痛重新跨上战马,最后冲破敌人封锁线的情节,要演奏得激动人心。

第四部分由低音6加花舌音引出,花舌音的使用烘托了热烈、火爆的情绪,预示着接下来的英勇场面。这时候乐曲的强度达到了ff,是全曲中力度最强的地方,刻画了小八路在重上战马以后要冲破敌人封锁线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乐曲在186小节又进入了以双吐音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乐句,在演奏这一部分时,手指的灵活度一定要达到游刃有余的程度,气息应该在吹奏之前吸足,在演奏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分配气息。往往有演奏者在配以钢琴伴奏的时候会忘记具体的拍子数或者演奏到后半部分时出现气息不够的现象,在这里笔者有一个亲身体验:这部分的双吐音在演奏时可以两小节为一组,一共分为四组,同时在197小节时由于前面运用的气量比较大,很多演奏者完成这一小节时显得力不从心,在这里可以把第二个十六分音符的后三个音省掉,这样既可以使整个乐句完成得流畅,又能留下充分的时间呼吸,为后面的乐句做准备。第四部分的结束是在经过连续的2的双吐音之后,最后在一个2的长音上结束了全曲,表明了小八路不怕艰险困难,顺利完成了任务。

二、作品的表现特点

笛曲《小八路勇闯封锁线》采用了东北地区“蹦蹦音乐”的素材进行创作。“蹦蹦”原是流行于东北一带的民间歌舞,一般由两人对歌对舞,戏中角色经常是夫妻俩、姐妹俩、姑嫂俩、姐弟俩等。这种音乐最早是民间艺人们在一天劳动后或农闲时聚在一起唱一些人们都比较喜欢的山曲、民歌,并伴随着剧情的发展边唱边舞,后来又配上了乐队。随着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产生了一批民间艺人,他们边演出边对原有的民歌、山曲进行改进,配上新的唱词,并有了故事情节,表演也吸收了民间的跑场、对脸等舞步,于是“蹦蹦音乐”逐渐发展成了融民歌、舞蹈和戏剧表现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蹦蹦音乐”属于北方音乐,因此它的风格奔放、粗犷,而北方的梆笛恰恰适合表现这种风格的作品。笛子音色清脆、高亢、嘹亮,在表现比较急促、跳跃、强有力的音乐时,与之相适应的的技巧有吐音、垛音和滑音等。例如在该曲的第一段,作者运用了吐音与滑音的结合,把小八路领到任务以后那种开心、激动的心情渲染了出来。笛子在表现华丽、紧张的音乐时与之相适应的技巧有花舌音、花舌飞指等。例如在乐曲的第二部分运用了一系列的音阶上行与花舌音的结合,使乐曲从那种宽松的场面一下子进入了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小八路骑在马上跃跃欲试、毫无惧色的坚强形象。在表现悲伤、压抑无奈和不屈不挠、倔强的思想境界时,与之相适应的技巧有腹颤音、气冲音与滑音等技巧的联合运用。例如在描述小八路负伤以后坠落马下,几番挣扎着想爬起来跨上战马,与他想到任务未完成时内心急切、悲愤感受的时候,运用了气冲音与滑音,对于刻画小八路的内心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蹦蹦音乐的形式与特点

“蹦蹦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其历史、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性格等条件有直接关系。蹦蹦音乐的发源东北,历史上是一个兵荒马乱、人烟稀少的地区,明朝大移民才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移来大量人员。他们不仅带来了新的生活、生产方式,而且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和艺术,并逐渐融合了当地原有的思想、文化艺术,形成了新的形式。由于这里是一个山高水深、平川少的地区,人们在交流思想,抒发感情时,需要大声呼喊,为了加强个别字眼,还需特别强调或加重,这就养成了人们高亢、明亮、跨度大的说话和唱歌特点。在演奏这里音乐的时候,笛子技巧是与蹦蹦音乐的风格相一致的,正因为有了蹦蹦音乐这种豪放、粗犷、激昂的风格特征,才有了笛子演奏技巧的丰富和创新。

(二)叙事与写情结合的艺术表现特征

笛曲《小八路勇闯封锁线》在创作中不仅仅注重叙述小八路的英勇事迹,而是在叙事中注重与情绪的结合,使作品既充满着欢快热烈的激情,又有紧张、悲壮的转折。如第一段(共56小节)小快板,音乐以欢快、跳跃的旋律叙述着整个事件的开始;第二段(共90小节)快板,音乐则以紧张、激烈的情绪,充分表现了战场形势的紧迫和战争的激烈程度;第三段(共17小節)自由板、慢板,由慢渐快,描写出了小八路负伤坠马以后的痛苦和内心的挣扎,随后描写了小八路重上战马的气势;第四段(共43小节)快板,经过几番挣扎,小八路终于跃上战马,对敌人的封锁线开始了新的冲锋,乐曲在经过与前面相似的战争场面后开始进入了尾声,最后以一个长滑音结束全曲,表现了小八路任务完成的干脆、利索。整首作品成功运用了情景与叙事的结合,描绘出一幅生动活泼的场面。

结  语

笛曲《小八路勇闯封锁线》的创作与演奏的成功,在于作者的创新理念与艺术表现特征的开拓。实践已充分证明,中国竹笛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创新理念与表现手段的不断创新。革新中国竹笛的创作形式,融合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吸收更多的民间音乐营养进行创作,无疑对推动中国竹笛艺术的向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 武永勤.谈二人转音乐是笛子的演奏艺术[J].黄河之声,2003,(01).

[3] 蒋国基.笛子独奏曲《水乡船歌》的演奏方法[J].乐器,2003,(01).

[4] 程天健.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 陈永,孟宪辉.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毛炳民.笛子演奏中舌头技巧的运用[J].剧影月报,2005,(03).

[7] 王建.论我国民族音乐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与传承[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5,(04).

[8] 樊祖荫.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6,(01).

[9] 项阳.保护——在认知和深层次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前提下[J].音乐研究,2006,(01).

[10] 田青.鲁迅错了吗?——兼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内容[J].音乐研究,2006,(01).

[11] 蔡际洲.关注传统音乐的文化生态——关于建立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建议[J].音乐研究,2006,(02).

[12] 江明惇.关于民族音乐遗产保护问题的几点看法[J].音乐研究,2006,(02).

[13] 乔建中.传人、文化生态及其他——关于“遗产保护”的断想[J].音乐研究,2006,(02).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音乐治疗在少数民族地区自闭症儿童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KY1186)

作者简介:孙志国(1985-),男,山东莱芜人,研究生学历,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民族器乐演奏。

猜你喜欢

竹笛演奏技巧
My Mother
俞逊发竹笛演奏艺术风格探究
我的坚守
地方高校竹笛教学方法研究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中国竹笛的音色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