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平城时期宫廷音乐机构考
2020-07-13闫铮
摘 要: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在天兴元年至太和十八年,以平城为统治中心,称为北魏平城时代。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拓跋鲜卑以“华夏文化正统观”为文化思想核心之一,承袭汉晋旧制在平城初期设立太乐署、乐府、鼓吹、总章、乐部五个音乐机构,构建了完善的宫廷音乐机构体系,为北魏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胡汉文化的交融创造了必要条件,为其后到来的隋唐音乐高峰提供了新的文化因子。
关键词:太乐署;乐部;乐府;鼓吹;总章
拓跋鲜卑于公元439年消灭了割据北方的夏国、后燕、北凉,在北中国建立了统一政权——北魏。北魏政权在天兴元年(398年)至太和十八年(494年),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以平城为其统治中心,称之为北魏平城时代。北魏时期“华夏文化正统观”的内涵发生变化,少数民族政权,以华夷血缘同根共祖为出发点,重新诠释儒家民族思想观念中蕴含的华夷认同思想,发展出“夷可主夏”观念,即“只要接受了中原文化,学习并运用华夏传统典章制度和礼乐文明,也可以成为正统,具备统治的合法性。”①拓跋鲜卑依循西晋旧制建立音乐管理机构,但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对所设音乐机构进行增删,突显出在“夷可主夏”觀念渗透下,少数民族政权对“华夏正统”文化观的认可与重构。
一、创建宫廷音乐机构
(一)太乐、总章、鼓吹
北魏进入平城时期,出现专属宫廷音乐机构,据《魏书·乐志》载:“六年(403)冬,诏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抵、麒麟、凤皇、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车、高絙百尺、长趫、缘橦、跳丸、五案以备百戏。大飨设之于殿庭,如汉晋之旧也。”②由此可知,在天兴六年已设有太乐、总章、鼓吹三个音乐机构。
(二)乐府
据《魏书》载:“七年秋,中书监高允奏乐府歌词,陈国家王业符瑞及祖宗德美,又随时歌谣,不准古旧,辨雅、郑也”③;“乐府先正声有王夏、肆夏、登歌、鹿鸣之属六十余韵,又有文始、五行、勺舞。太祖初兴,置皇始之舞,复有吴夷、东夷、西戎之舞。乐府之内,有此七舞。”④;“今古杂曲,随调举之,将五百曲。恐诸曲名,后致亡失,今辄条记,存之于乐府。”⑤可知,乐府在道武帝初年已经设立。
(三)乐部
“乐部”一词在《魏书·乐志》中出现,“太和初,高祖垂心雅古,务正音声。时司乐上书,典章有闕,求集中袐羣官议定其事,并访吏民,有能体解古乐者,兴之修广器数,甄立名品,以谐八音。诏可。虽难众议,于时卒无洞晓声律者,乐部不能立,其事弥缺。然方乐之制及四夷歌舞,稍增列于太乐。”⑥学者李方元、李渝梅认为:“此处乐部含义在音乐部类而非机构。”⑦吉林大学吕净植博士通过《魏书·长孙肥传》“世祖初,为羽林郎,稍迁散骑常侍。从征赫连昌,为都将,以功拜乐部尚书,赐爵临淮公,加宁西将军。”⑧;《魏书·烈女传》“乐部郎胡长命妻张氏,事姑王氏甚谨。太安中,京师禁酒,张以姑老且患,私为醞之,为有司所纠。”⑨《南齐书·魏虏传》“佛狸置三公、太宰、尚书令、仆射、侍中,与太子共决国事。殿中尚书知殿内兵马仓库,乐部尚书知伎乐及角史伍伯,驾部尚书知牛马驴骡,南部尚书知南边州郡,北部尚书知北边州郡。”⑩等相关史料分析,认为“乐部”当属音乐管理机构。
二、职掌宫廷音乐机构
平城时期是拓跋鲜卑政权牢固、强盛的辉煌时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口增多,为宫廷音乐的发展和音乐机构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
(一)太乐署
太乐署作为音乐机构,秦汉之际已经出现,《汉书·律历志》载:“阴阳相生,自黄钟始而左旋,八八为伍。其法皆用铜,职在大乐,太常掌之。”《汉书·礼乐志》载:“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魏晋沿用,据《晋书》载:“荀勖以杜夔所制律吕,校太乐、总章、鼓吹八音。”
据《魏书·乐志》载“天兴元年冬(398道武帝),诏尚书吏部郎邓渊定律吕,协音乐。及追尊皇曾祖、皇祖、皇考诸帝,乐用八佾,舞《皇始》之舞。《皇始舞》,太祖所作也,以明开大始祖之业。后更制宗庙。”天兴元年道武帝拓跋珪称帝迁都改元,诏尚书吏部郎邓渊定律吕,协音乐。郊庙之乐为宫廷雅乐中最重要的部分,受历代帝王重视,多由太乐署掌管。道武帝命尚书吏部郎邓渊来定律吕,协音乐,可知天兴元年北魏宫廷还没有设立太乐署。《魏书·乐志》载:“六年冬,诏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牴、麒麟、凤皇、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车、高絙百尺、长桥、缘橦、跳丸、五案以备百戏。大飨设之于殿庭,如汉晋之旧也。”天兴6年(403),太乐、总章、鼓吹作为音乐机构在平城初期已经设立,确立了北魏宫廷音乐机构的基本构架。据《魏书·乐志》史籍所推论,太乐的设立在天兴元年至天兴六年前。
1、掌管国家礼乐。以礼立序,以乐致和,是中国礼乐思想的核心之一,备受历代统治者重视。《魏书·乐志》载:“但礼乐事大,乃为化之木,自非通博之才,莫能措意。中书监高問器識详富,志量明允。每問陈奏乐典,颇體音律,可令与太乐详采古今,以备兹典。”孝文帝深感礼乐事大,下诏令高問与太乐详采古今,制礼作乐,以备兹典。“夫礼乐之事,有国所重,可依其请,八座以下、四门博士以上此月下旬集太乐署,考论同異,博采古今,以成一代之典也。”依史可知,太乐署承担着为王朝制定、完善礼乐的重任。
2、考声律、定历法。太乐署从秦汉始制声律、定历法,北魏承汉制。《魏书》载“若依公孙崇止以十二律声,而云遠相为宫,清浊悉足,非唯未練五调调器之法,至于五声次第,自是不足”公孙崇为太乐令,他提出“寻调之体”。此前“先是,問引给事中公孙崇共考音律,景明中,崇乃上言乐事。正始元年秋,诏曰:太乐令公孙崇更调金石,變理音律,其书二卷并表悉付尚书。”公孙崇负责制音律。“景明初奏求奉车都尉、领太史令赵樊生,著作佐郎张洪,给事中、领太乐令公孙崇等造历,功未及讫,而樊生又丧,洪出除泾州长史,唯崇独专其任。”太乐令又在定历法中被委以重任,并独专其任。太乐署在律、调、历的制定中首当其冲,依旧保持汉晋以来的传统职能。
3、掌管大饗之乐、四夷歌舞。大饗乐为宴飨之乐,用于帝王饮宴大臣或祭祀。《魏书》载:“六年(403)冬,诏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五案以备百戏。大飨设之于殿庭,如汉晋之旧也。”太乐依循汉晋旧制,增修百戏,完备大饗之乐。“然方乐之制及四夷歌舞,稍增列于太乐。”“后通西域,又以悦般国鼓舞设于乐署。”方乐之制、四夷歌舞指各地各民族的乐舞。拓跋鲜卑为建立宫廷音乐,将方乐之制、四夷乐舞都纳入太乐署,完善和扩充了宫廷音乐的来源。
4、掌教管理乐人,是太乐署的日常工作之一,“乐署今见传习,其中復有所遗,至於古雅,尤多亡矣”“太乐奏伎有倡优为愚痴者,帝以非雅戏,诏罢之”。乐署即太乐署,掌教乐人古今杂曲,倡优的管理和掌教也归属太乐。
(二)总章与鼓吹
总章,在北魏时一指音乐机构名称,二指乐种之称,三指乐官之名。总章汉代指官名,晋时出现总章音乐机构,北魏沿用。总章与鼓吹与太乐都有管理百戏、大饗之乐的职能。见《魏书》载“六年冬,诏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牴、……五案以备百戏。大飨设之于殿庭,如汉晋之旧也。”
总章有乐种之称,“皇帝出门,奏总章,次奏八佾舞,次奏送神曲。”此总章为乐部之名,在皇帝出門时使用。鼓吹署,汉代设立,魏晋沿用,北魏时掌管宫廷鼓吹乐和百戏。鼓吹一指音乐机构,一指乐种。
(三)乐府
收集、保存、整理正声与俗乐。乐府始设于秦,汉及魏晋相承,北魏沿用,乐府的职能历代基本相同。《魏书》载“乐府先正声有王夏、肆夏、登歌、鹿鸣之属六十余韵,又有文始、五行、勺舞。太祖初兴,置皇始之舞,复有吴夷、东夷、西戎之舞。乐府之内,有此七舞。”乐府整理、保留的华夏正声有六十余部,太祖时期,还收集吴夷、东夷、西戎乐舞,可知乐府既保留华夏正声也收集整理四夷乐舞。“今古杂曲,随调举之,将五百曲。恐诸曲名,后致亡失,今辄条记,存之于乐府。”杂曲,民间音乐,乐府恐诸曲亡失,将500多民间曲目记录下来,存之于乐府。乐府有保留整理华夏正声、收集四夷乐舞、自创乐舞、保存民间音乐等职能。此外,训练乐工与演出、创作填写歌辞也是乐府的基本职能之一。
(四)乐部
据《南齐书·魏虏传》载:“三公贵人,……。佛狸置三公、太宰、尚书令、仆射、侍中,与太子共决国事。殿中尚书知殿内兵马仓库,乐部尚书知伎乐及角史伍伯,……北部尚书知北边州郡。”佛狸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字,乐部作为宫廷音乐机构,在北魏初期已设立,乐部尚书为五尚书之一。乐部具有歌舞、器乐演出的职能。孝文帝时曾赐乐部丝竹乐队十人,五日一次,为臣子高允演奏“可令乐部丝竹十人,五日一诣允,以娱其志。”乐部在为皇帝演奏外,也作为恩赐赏于臣子。
平城时期是北魏政权的强盛时期,在“华夏正统”、“夷可主夏”等观念的影响下,拓跋鲜卑承袭汉晋旧制设立太乐署、乐府、鼓吹署、总章等音乐机构,为汉文化胡华与胡文化汉化胡汉杂糅,创造了制度基础,在两种文化的交融下形成了璀璨多样的华夏文明。
注 释:
①段锐超.北朝君臣对儒家华夷认同思想的汲取、发挥与运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6,(02).
②《魏书·乐志》卷109[M].中华书局,2017:2828.
③《魏书·乐志》卷109[M].中华书局,2017:2829.
④《魏书·乐志》卷109[M].中华书局,2017:2831.
⑤《魏书·乐志》卷109[M].中华书局,2017:2843.
⑥《魏书·乐志》卷109[M].中华书局,2017:2828.
⑦李方元,李渝梅.北魏宫廷音乐机构考[J].音乐研究,1999,(02):41.
⑧吕净植.北魏音乐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6:18.
⑨吕净植.北魏音乐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6:18.
⑩吕净植.北魏音乐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6:17.
颜师古注.汉书·律历志[M].中华书局,1962:965.
班固,颜师古注.汉书·礼乐志[M].中华书局,1962:1045.
《晋书·乐志》卷22[M].中华书局,2015:692.
《魏书·乐志》卷109[M].中华书局,2017:2827.
《魏书·乐志》卷109[M].中华书局,2017:2828.
《魏书·乐志》卷109[M].中华书局,2017:2830.
《魏书·乐志》卷109[M].中华书局,2017:2830.
《魏书·乐志》卷109[M].中华书局,2017:2834.
《魏书·乐志》卷109[M].中华书局,2017:2830.
《魏书·律历志》卷107[M].中华书局,2017:2661.
《魏书·乐志》卷109[M].中华书局,2017:2828.
《魏书·乐志》卷109[M].中华书局,2017:2828.
《魏书·乐志》卷109[M].中华书局,2017:2828.
《魏书·乐志》卷109[M].中华书局,2017:2843.
《魏书·前废帝纪》卷11[M].中华书局,2017:276.
《魏书·乐志》卷109[M].中华书局,2017:2828.
《魏书·乐志》卷109[M].中华书局,2017:2827.
《魏书·乐志》卷109[M].中华书局,2017:2831.
《魏书·乐志》卷109[M].中华书局,2017:2843.
萧子显.南齐书·魏虏传[M].中华书局,1972:985.
《魏书·高允传》卷48[M].中华书局,2017:1088.
参考文献
[1] 张鹤泉.魏晋南北朝史[M].中信出版集团,2019.
基金项目: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云冈石窟音乐图像学的北魏平城时代宫廷音乐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D35)
作者简介:闫铮(1977-),女,山西榆次人,研究生学历,山西大同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