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时无声胜有声

2020-07-13黄焜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留白作用语文教学

黄焜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元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留白”是語文教学的艺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形象地“授业”,做到实处含虚,虚中探实,而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任鸟飞”、“凭鱼跃”的机会,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乘上思想的翅膀,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补白”,去演绎,去创思。创设“别有一番滋味在课堂”的教学意境,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留白;作用

在国画中,留白就是“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给人创造了一种虚幻空灵的意境;起到“无形胜有形”的奇效;给人留下了一个纵横驰骋的空间;在文学作品中,留白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风处觅鱼踪”,给人搭建了一个品味遐想的舞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到好处的留白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思结合的平台。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联想及自我反省予以填补充实空白,收到满意的教育教学效果。我觉得留白恰似一弯彩虹,缤纷夺目。

一、不动声色,“留白”入境

一堂课开始时,学生并不都随着铃声响起而静候老师上课。课前的新鲜事儿往往还会让他们津津乐道,左顾右盼,心猿意马。此时,教师的留白相当于“安定片”,可以起到很好的镇静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稳定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凝神屏息等待着“精彩剧本”的上演。

罗马演说家西赛罗说开场白应使听众“倾向演讲人,乐于倾听演讲,乐于接受”。开讲前的留白可以使学生倾向于教师,乐于倾听讲解,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乐于学习,形成融洽的教学氛围。这种效果,通过一脸灿烂的微笑、一个善解人意的眼神等留白手段就能达到。我们还可用它来创造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角色。

二、意趣盎然,“留白”品文

教师上课语言,把长句分成短句,插入适当的空白,使教学虚实相间,张驰有度,以和谐的教学节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露而不藏便浅薄……愈藏而(境界)愈大,愈露而愈小。”可见,此时的“留白”是何等重要。说得时尚一些,它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读出自我,读出个性。一篇篇美文佳作,与其由教师剖析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捕捉那“雾里看花”、“海市蜃楼”之美感。

曾经听过一位名师讲述《变色龙》时,她设置了一个问题:“用一字评主人公,(哎︱嗨︱哼︱啊︱呸︱呀……),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位教师娴熟的留白技巧,一下子就发掘出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热烈地参与到探讨之中。在讲述中,教师巧妙地留出思维的空间,把“最甜的甘蔗”给学生自己去品尝。适当的保留讲述内容,故意设置知识上的“空缺处”,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高潮处留白, 思绪飞扬

茅盾先生曾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齐白石老人为画,老人只在画纸上点了几只小蝌蚪于两石激流中奔游,留出大块供遐想的空白,使人仿佛听到十里之外的蛙声一片。这是“留白”的经典绘画作品。语文老师不妨学学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不要堵塞了学生再创造的思路,剥夺了学生再创造的权利。少着墨,多留白,语文教学一定会“意造景生”,变得妙不可言。

在文章的高潮或讲析的高潮处,教师不妨戛然而止,激流勇退,停下来退出去,此时的留白,就像浪遇飞舟,唤起的是超越的激情和创造的喜悦。如上《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讲到菲利普夫妇遇到穷光蛋的于勒时,就因地制宜设问道:“假如遇见的是百万富翁的于勒,情形又将如何?”这一问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自由组合仔细揣摩人物性格,设计表情动作,准备背景道具,其热情程度完全超出我的估计。通过他们精彩的表演,把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冷酷贪婪和于勒穷困辛酸刻画得栩栩如生。学生探讨的情绪空前高涨,从而水到渠成地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孔乙己》,有位教师于无疑处生疑,问:“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学生一愣。随后,这位教师接着笑了,说:“他地位太低,姓名被世人忽略,只有绰号叫孔乙己。”学生这一愣,正是“留白”价值的体现。我教《最后一课》时,为了深入感悟文旨,提出了一个体验性想象: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在放学时想说些什么,又想做些什么呢?针对文本“留白”,给予“补白”,于无字处探究、体验作者和角色的思想情感大有裨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欣赏小说的能力,道是无声胜有声。

四、戛然而止,“留白”引思

都德的《最后一课》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那堂课结束时,韩麦尔先生用他无声的语言,用他的板书和手势强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复杂的思想感情。留白,使得小弗郎士集中注意力听他讲的内容和他要讲的内容,增强了戏剧性的效果,使教学耐人寻味。在无言中,小弗郎士领会了韩麦尔先生的意思,幼小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动。就像《安塞腰鼓》中的鼓声一样,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意犹未尽的感受。

语文教学中亦是如此。有位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破阵子》一词,在念完“可怜白发生”一句后,她的手势仍停留在空中,声音也是音断气存,久久挥之不去,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遐思,颇有一种“未完待续”之感。一篇美文结束后,一段精彩的讲演完毕,教师不必急于归纳、总结。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绕梁的余音才真正是最巧妙的尾声。

有经验的教师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间安排适当的停顿。这时的停顿恰似在说:“好了,下面讲述的是关键问题,请竖起耳朵认真听!”……这样的留白,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少着墨,多留白,让“无语之处皆成妙境”;少精讲,巧留白,让“无语之处尽得风流”。

这种手法以无胜有,虚实相生,堪称是智慧的结晶。语文教学也需要这种留白的智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是一项含蓄高深的教学艺术。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让课堂有相对适度的“休止”与“空白”,让课堂出现一种流动的寂静的气氛,给学生构建一个巩固品味、想像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尽情地放飞思绪。

猜你喜欢

留白作用语文教学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