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途径探析

2020-07-13王晓轶徐丹

卷宗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王晓轶 徐丹

摘 要:高校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引导毕业生顺利就业和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用不仅是当前缓解就业压力的现实要求,更是关系到祖国现代化建设地未来。社会当积极关注和大力支持;学校须高度负责、完善培养体系;家长该全面配合、疏通引导;学生更要全面发展、转变观念、大力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使用、发展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更多更好的人才资源。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高校就业

1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1)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学生就业的基础,是“教育优先”和“就业优先”战略的关键点,青年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是家庭美好的希望,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更是新时代中国繁荣昌盛的未来。

2)明确学生职业认知。就业工作是高校重点关注的学生工作考核指标之一,事关学生未来的去向和发展,也是高校立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立足于服务学生,以学生学业能力、心理健康及职业意识等方面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为导向,促使学生在择业和就业之前对职业和职场有一定的认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能力。

2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

1)就业指导目标存在缺陷。大部分就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会将顺利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率看作是唯一的工作目标,容易出现短视行为,高校在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时,会过于重视其实用性与专门服务性,严重忽视了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的转变,导致学生未能在就业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

2)就业指导与教学实践不相匹配。部分高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会忽视就业教育的融入性,导致部分教师未能将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部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就业的实际需求。部分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这门课程未能被学校课程体系重视,教师没有足够的教学积极性,教材内容陈旧,根本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大学生就业指导需求。

3)缺少反馈调节环节。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把毕业生送到社会岗位上,而忽略了对毕业生离校后的中长期职业发展状况的信息收集和更新。虽然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团队每年走访企业,调研毕业生就业现状和企业对学生的阶段评价,但是涉及面窄、获取的信息较少且相对零散,内容不足以支撑构建毕业生就业动态信息系统。毕业生就业离校后都是学校优秀的校友资源,因此,毕业生就业后的动态信息的收集和更新,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形成健康的可持续的闭合环路意义重大,也对高校自身发展至关重要。

4)理论与实践脱节。我国部分高校会将就业指导部门划分为行政管理部门,而从事该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多半是由行政管理部门分配而来,这导致就业指导队伍专业素质根本无法满足该工作需求,难以完成针对学生的学业设计及职业规划。部分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封闭式管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接触社会环境的时间较少,这些工作人员在与学生谈论就业指导过程时,无法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专业性、针对性地指导作用。

3 针对政府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建议

1)强化精准化就业指导理念。如何让毕业生根据所学专业准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司和职位,是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亟待完善和推进的重点工作。高校就业指导团队应与校外企业加强沟通,对于各地区的就业市场动态应充分关注,及时更新和转换就业指导工作理念,将用人单位的薪资福利待遇、职业晋升路径、长远发展前景,以及该区域的户籍政策、医疗、交通、住房等有效信息反馈给学生。因此,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准确分析高校生源结构,把地区就业情况与毕业生生源地相匹配,提供给毕业生更多的是精准化而非标准化的就业方向和选择。

2)加强引导,营造创业教育氛围。根据湖南农业大学卢向阳等同志的研究,指导学生创业和就业的教育在我国高校中虽然已经展开,但高校和社会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具有片面性,创业教育的课程比较单一,对创业教育的支撑体系也十分局限。因此,政府应该加强正面的创业教育宣传,鼓励举办旨在促进人才成长的各类创业竞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创业的氛围,配套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完善现有的人才流动管理办法,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4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措施

1)建设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跨专业、跨部门、专兼结合是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特点,高校在建立就业指导队伍时,应当保证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与专家化,吸引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员成为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与此同时,就业指导队伍还需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工作目标进行研究与探索,使该工作逐渐走向科学化与规范化的道路。

2)保证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学习始末。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当保证该过程贯穿于学生学习始末,对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进行不同的就业指导计划,为学生提供连续性发展的计划。例如在大学生刚刚进入学校时,就业指导教师需要通过了解学生的职业规划,对其综合素质进行分析,引导大学生逐渐了解自身的性格、专长以及所学习的专业,为其制定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途径;当学生步入大二时,教师需要以社会就业大环境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当学生步入大三时,教师可为其传授一些有效的求职技巧,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与就业相关的法律知识;等到学生步入大四时,就业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当下的实际情况与国家相关方针政策为其提供合格的就业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系统性的了解就业知识,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

3)重视就业指导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在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使用假期时间到力所能及的单位实习,了解工作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教师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入学校,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除此之外,“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都是可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能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技术能力结构。

4)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系统。高校应当采取有效举措进一步完善指导和引导学生就业教育课程体系。一是建立职业导师制度,邀请合作企业的资深职工担任在校大学生的职业导师,明确学生今后的就业选择和方向;二是邀请专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为毕业生开设简历制作、面试技巧与求职礼仪专题培训或讲座,不断增强学生的求职技能水平与综合竞争力;三是职业发展协会等学生组织在开展活动中,与比赛结果相比,更要注重效果反馈。宣传优秀范例,拓宽活动覆盖面,力争实现职业规划活动的常态化与体系化,形成良好的就業指引工作品牌效应。

5 结论

如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综合化、全面化的就业指导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课题。高校必须积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培养优秀的就业指导教师团队,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方向。同时政府也应尽力普及各项就业和创业优惠政策,为大学生的就职提供足够的帮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赵二龙,杜纪伟.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黑河学刊,2006(11):133.

[3]魏洪斌,任忠诚.高校辅导员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深度辅导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8(9)38-40.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职业技能大赛对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