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人格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

2020-07-13王文栋

海峡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人格价值观青少年

王文栋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在心,养成良好的品德,争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1]。章友德认为,人格是人整体精神面貌的反映,是以一定的生理素质为基础,在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特、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之和[2]。人格的发展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他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与他人交往等。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青少年在人格上往往会存在心理扭曲、情绪波动、自暴自弃等缺点,如果不加以引导,不加以人格教育,将来可能会影响到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所以作为教育者应当在这一时期对青少年进行人格教育,从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1 青少年人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身心组织。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传统观念被打破,萌生出许多新的价值观,对青年人格的发展提出挑战,尤其是青少年,出现了人格发展上的问题。

1.1 青少年人格发展中对人的认识存在欠缺

青少年的人格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单方面地认为别人都要听自己的,做事时我行我素,不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这种交往方式很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导致对他人产生敌意,这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友善”要求。

1.2 青少年人格发展中对事的判断存在局限

青少年渴望自由,但往往忘记自由是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上的,不喜欢被管束,容易与规则发生对抗,同时由于知识阅历的局限,容易被教唆,导致做事情时冲动,缺乏深思熟虑,不顾后果,甚至发生违法犯罪行为。正如2016年颁布的《法治蓝皮书》中所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虽然在减少,但犯罪的手段与后果却更加严重,比如,校园霸凌事件,可能只是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口角,道歉就可解决的事情,却采用极端手段来解决,最终往往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3]。

1.3 青少年人格发展中对己的认识存在不足

广大青少年随着年龄、知识、阅历的增加,应该越来越清楚地认识自己,不仅知道自己的外部特征,而且了解自己的内部需要。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越来越希望得到家人、老师和社会的认可与肯定,从而满足自尊心的发展。但事实上,很多青少年对自己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取得成绩时,盲目认为是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评价过高;失败时,又盲目贬低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产生自卑,失去自信,变得消沉。

2 影响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因素分析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态度与方式、早期经历、同伴、学校等。导致青少年人格存在缺陷的因素有很多,但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社会环境发展因素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追求物质利益、贪图享乐等不正之风大肆盛行,缺乏价值判断的青少年无法分辨错对,导致很多青少年纷纷效仿,最终产生拜金主义、自私自利的价值取向。其次,社会对人的学历过分重视。无论找什么工作,首要看的就是学历而不是能力与品行,这一做法导致家庭、学校都过于重视青少年知识的获得,忽略了人格教育。最后,社会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影响着青少年人格的形成,比如,封建社会遗留的思想仍然存在于很多人的头脑中,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等不良思想依然影响着当代青少年。

2.2 学校教育因素

“人是教育的产物”,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在当今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虽然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但青少年人格教育仍然是缺失的。“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整个社会的评判标准还是看重学生的分数,学校的升学率。小学升初中虽然不用考试,但初中升高中还是要考试的,各个学校依旧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过于重视知识的掌握。偏离的教育理念导致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忽视对学生人格的教育。虽然各个学校都在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但实施过程中重说教、轻实践,仅仅把德育当作一门或几门课程来实施,道德教育、人格培养不是单纯地靠说教。“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不太适合人格教育,无法使学生产生情感与心灵上的共鸣,如此形式的教育对学生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此外,学校并非全部老师都认识到个人人格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而且部分老师的人格同样存在缺陷,品德败坏,甚至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2.3 家庭环境因素

青少年身上存在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因为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是儿童人格、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第一个环境。同时,父母是青少年的启蒙老师,他们为青少年营造的家庭环境、树立的教养态度和采取的养育方式等都会影响青少年个性特征的形成。有研究表明,青少年人际关系和谐与父母的干涉与过度保护呈负相关,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父母采取健康科学的教养方式。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方式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个性、人格,不良的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将会导致孩子性格缺失,个性扭曲。比如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相互帮助和支持、尊重、道德观等,均会对青少年个性的形成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果在家庭中,家长对青少年过分溺爱或者过分专断,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家庭环境紧张等,可能会导致青少年人格的扩散。

2.4 个体因素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青少年自我意识迅速增长,他们就感觉自己是“ 大人”了,他们希望跟父母和其他成年人一样获得平等的独立生活权,对父母的权威开始怀疑,甚至出现反抗行为。比如当自我意识造成的独立性与父母的教育理念发生冲突时,往往有些青少年会出现“脱离家庭约束” 的幼稚想法,这就是青少年的反抗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虽在主观上感到自己已经是有能力的“成年人”,但他们的思维和行动还没有脱离稚气,常常做出一些不自量力的举动,他们渴望独立, 但没有经济来源,生活中遇到问题后,又不得不请教父母和成年人。这种高傲的成人意识被事实无情地阻绊时,他们又渴望得到父母和成年人的帮助指导。

3 解决青少年人格教育问题的策略

罗素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指出,“只有那些人格健全的人,才能用自己的知识和智力真正地为人类创造幸福,而病态人格的人,他的智力和知识可能成为人类的祸根。”[4]因此,必须重视青少年人格教育,在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3.1 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

青少年时期是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我们应加以教育和引导。该阶段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应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呢?第一,帮助青少年借助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引导他们多听听家人、老师、同学、朋友对自己样貌、性格、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第二,引导青少年客观、公正地对自己进行评价。他们在评价自己时往往会受到别人对自己评价的影响,或者以自我为中心,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这时应引导青少年从自己所做的事情、取得的成绩、参与的活动等中一分为二地分析与认识自己。最后,结合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同时帮助他们认识到人无完人,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从而树立信心。

3.2 改革学校教育,强化青少年人格教育

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教育在人格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人,培养国家的接班人,塑造健康的人格。作为教育人的场所——学校,必须要对教育进行改革,重树健康的教育理念,重视德育,重视青少年的人格教育,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全部的教育都应该围绕着一个核心,即人格熏陶与培养,使人们懂得自尊、自爱、自律”。因此,学校应该调整教育目标,增加人格教育内容,拓展人格教育的内容,采用生动有效的人格教育方式,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活泼、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不畏艰难、顽强拼搏、乐于合作、团结友善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3.3 抵制不良风气,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面对社会上盛行的金钱至上原则、贪图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很多青少年以自己当前的知识与经验还不能够正确对待。我们应帮助他们明白金钱的作用与重要,同时比这重要的还有很多,而不能眼里只有金钱。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内容,他认为我们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的精神命脉[5]。广大青少年要明白自己的身份,作为一名学生,目前是学知识与文化、提高自身素质的时候,该吃的苦是一定要吃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有人都要先付出努力,之后才可以享受,在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应渗透勤俭节约的精神以及对金钱的正确认识,防止受不良价值观的腐蚀。

3.4 教育者要恪守与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中小学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还要用自己健全的人格影响青少年人格的形成。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健全的人格,在工作中为学生展现热爱工作、积极向上、认真负责、关心爱护学生等风范,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平时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可以多与学生聊天、谈心,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真正在关心自己,从而产生信任,增进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6]。

3.5 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做守法好公民

法制教育是对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不能培养高智商、低法商的青少年。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帮助青少年理解法律的意义,学习法律知识,学习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遇到事情时,采取冲动、武力解决问题,从而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让青少年懂得自由是每个人都崇尚的,但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无限制的自由不是真的自由,青少年在生活、学习、与人交往中要树立规则意识,学习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争当一名知法、懂法、用法的青少年[7]。

3.6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如果在幸福温暖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将来必会成为一个人格健全、能爱人、有独立感、责任心的人[8]。一个人性格的养成、行为的方式和价值观的形成首先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离不开家庭的教育。一个拥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一定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相反,没有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的人,他的人格发展将会存在某些缺陷。因此,家长要为子女成长营造一个宽松、温暖、充满爱的家庭环境。改变家长的教养态度与方式,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期望,不溺爱、不纵容,采用民主的方式与子女交往,与子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与人格。

总之,青少年处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时期,我们要重视对其人格的培养,关注人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青少年人格发展问题的办法。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通力合作,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正确认识自己、学会独立坚强,勇敢面对挫折,乐观开朗,积极进取,从而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猜你喜欢

人格价值观青少年
我的价值观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青少年发明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