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管理类专业“虚实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20-07-13林晨蕾

海峡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虚实结合大赛案例

林晨蕾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共管理涉及面越来越广,随之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加凸显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性。但我国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加强实践教学方面的能力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创新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建设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虚实结合”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并提出实践教学完善措施。

1 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公共管理属交叉学科,涉及的知识体系较为全面。公共管理类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一般为案例教学、基地实习等实践手段,但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化、信息化、虚拟化的教学方式逐渐渗透课堂。虚拟仿真实验逐渐被引入公共管理专业,公共管理类仿真软件具有强大的三维显示能力、丰富方便的人机交互手段,具有自主性、探索性的特点。它是关于公共管理实务操作的模拟,不仅带给了学生真实的公共事务管理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实际操作技能。

但是现实中的实践体系设计缺乏系统性,目前各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不同实践环节相对独立,教学内容连接不紧密,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零散的。公共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若仅通过单一的实践形式,往往不能把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同时,这样的实践教学不利于提升学生解决复杂的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针对与公共管理相关的实务训练不足

目前,公共管理专业绝大部分实践教学仍旧在课堂中进行操作演练。即使当前大部分高校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场所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在实习过程中,个别同学缺少实习激情,存在应付了事的心态。遇到问题时,学生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难以运用适宜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另外,实习过程中,不同主体间协同不足所引发的指导不足和监管缺失,将直接影响实习实训质量。最后,学生参与公共管理实务操作往往只是公共管理整个项目周期中的一环节,而且所接触的实务操作类型也有限,学生缺乏足够的公共管理实训。

1.3 缺少充足的保障措施

当前,部分高校缺少充足的保障措施,以至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具体体现为:一方面,实践教学制度建设不完善,实践教学投入不足,致使实验室建设、部分教学设备等无法及时更新和完善,大大降低实践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公共管理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不够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达不到要求。

2 公共管理类专业“虚实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虚实结合”指的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辅助,并借助虚拟软件开展仿真训练,虚实有效互动,以虚强实,实现校内沉浸式仿真训练与校外专业实践的有机结合[1]。依据“虚实结合”的设计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对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将实践教学模式整合成虚拟仿真实验模块、案例大赛模块、案例大赛模块、科技创新模块和实习模块等四个部分,借此培养动手能力,形成专业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造力,进而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1 虚拟仿真实验模块

高等院校培养公共管理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要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使学生真正掌握公共事务申请、办理、实施等操作流程,就要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比如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将课程教学转移到虚拟仿真实验室,教师讲授一部分知识,学生在仿真软件系统中自主操作一部分。这部分是基于公共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融合,通过理论和实践环节完成一个公共事务管理子项目实施过程的设计(如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等)。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强化公共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公共管理软硬件资源及运行原理。

2.2 案例大赛模块

案例教学是弥补公共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由于实践机会稀少、社会经验不丰富等导致专业能力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全国性公共管理类案例分析大赛主要有4项,一是由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二是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三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求是杯”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四是由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2]。通过参加案例大赛,学生可以在鲜活具体的公共管理案例中活学活用专业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激烈的讨论和交锋中,让精英学子共同探讨,交流思想,并提升学生的公共政策表达能力;在分析和处理具体公共管理问题中,培养学生具体行政行为执行能力以及公务文书撰写能力等专业能力。

2.3 科技创新模块

科技创新模块主要包括科技竞赛、科研项目。近年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创业计划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首先,高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将大学生科技竞赛项目列入实践教学体系,激励学生组队参与。第二,根据学生情况需求,依据竞赛项目分类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最后,引导更多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并尽可能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为将来学历提升做准备。

2.4 实地实习模块

实习环节在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方面,让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增加专业认知。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帮助学生进行专业实习。高校与实习基地沟通协调,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公共管理实务流程,促进学生对某一公共管理实务项目有整体认识和全局意识,来提高认识实习效果。另一方面,加强实习模块的监督与考核,避免学生实习活动流于形式,督促学生能认真对待实习。为满足不同的需求,专业实习的监督和考核管理方式可以采取多样化方式进行,例如实习汇报、心得交流等。

3 公共管理类专业“虚实结合”实践教学保障措施

3.1 完善实践教学制度保障

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制度,规范仿真实验、案例大赛、科技竞赛、毕业实习等方面的管理文件或指导性文件;建立长效的实践教师培养、进修、挂职锻炼机制,制订经济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从事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最后,充分考虑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既要注重与理论教学协同配合,也要考虑各个实践模块之间的有序衔接和循序渐进。

3.2 提升实践教学师资水平

为完善公共管理专业虚实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学校应形成多元化教师结构体系,不断提升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加强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公共管理科研项目,提高自身实践教学水平。同时,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可引进公务员、社会组织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还可以聘请企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3.3 加强虚拟仿真系统与实习基地建设

完善的虚拟仿真系统是构建“虚实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尽可能针对公共管理不同学科建设的要求,建设每门实验课程的虚拟仿真项目。从提升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细化学生能力要求,并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与不同能力进行匹配,重新整合及梳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构建公共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另外,实习实训是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加强学校与政府部门、企业的合作,将实践环境进行迁移,进行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完善校内外监督管理体制,最终确保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有效运行和功能充分发挥。

4 结束语

虚拟仿真实验具有内容丰富、环境安全、效率高等特点,它是虚拟现实技术与学科专业深度融合的产物,“虚实结合”教学模式可以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掌握更多实践技能。公共管理专业通过真实的竞赛、实习等环节和仿真虚拟实践环境相结合的“虚实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公共管理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将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融入传统教学,对于加强学生实践教学方面的能力训练,完善公共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虚实结合大赛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教赛融合”在“虚实结合”教学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虚实结合,婉转缠绵
基于虚实结合的陆军数字化装备体系试验装备体系构成研究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