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晋唐宋新开“吴门”风
——祝允明草书《箜篌引》赏析

2020-07-13□刘

老年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吴门狂草箜篌

□刘 燕

明代书法史有两个闪光点让后世瞩目,第一是文人书法流派崛起,第二是晚明个性解放思潮异军突起。明代文人书法流派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明中期兴起于苏州地区的吴门书派,一个是晚明兴起于松江地区的华亭书派,亦称云间书派。如果从艺术流派标准中的“有主盟的艺术家”来考察,则吴门书派的核心领袖当为祝允明与文征明。

祝允明作为吴门书派的早期领袖,其成名既得力于优厚的家学条件和良好的艺术氛围,也依赖于其超常的天赋和勤奋。在他的家学渊源中,有两个人对其影响非常大,一个是他的外祖父徐有贞(宣德进士、正统中官侍讲、明英宗朝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徐有贞擅长书法,学书取法唐宋,他教育少年祝允明学书要上溯源流,以晋唐为宗,这便成了吴门书派的一个重要取法观念。另一个是他的岳父李应祯(景泰年间举人,授中书舍人,迁南兵部郎中,以南京太仆少卿致仕)。李应祯诸体皆擅,尤以楷书著名。书学唐人欧、颜和宋人蔡襄,清润端方,自成风格。两位先辈带给祝允明的不只是良好的书学知识,更有因其人脉形成的文士交友圈和浓郁的艺术氛围。青年祝允明既受到沈周、吴宽、周臣、朱存理等父辈友人的熏染,同时又得以与文征明、唐寅、都穆等同辈吴中才子唱酬切磋。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祝允明的学问、技艺自然飞速进步。

《箜篌引》(局部) 明·祝允明 36.1cm×1147.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祝允明的书法转益多师,博采众长,自晋唐至宋元名家皆遍学之。其书以小楷和行草擅长,尤以草书成一代大家而屹立书坛,为后人瞩目。祝允明青年时代多作小楷,得力于钟繇和“二王”,并时见唐人欧、颜意趣。中年以后,草书(狂草)逐渐成为其抒发肺腑的主要书体,至晚年尤甚,这当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他的草书(狂草)在草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折中特点。

从此幅《箜篌引》可以看出,他融合晋唐又杂糅黄庭坚草书,将大草和小草进行结合,形成了独特面貌。究其风格形成的历程,不难看出,经过唐代“颠张醉素”的实践,狂草的狂放宕逸特点被发挥到极致,甚至需要书写者具备“非常人化”的情怀才能体现出来。故张旭、怀素以后,狂草少有人成功。两宋300年,只有黄庭坚一人传递狂草一线,不过其狂草作品中多了理性安排的成分,将匠心惨淡经营到了极致。可以说,旭、素狂草时借天力之功,黄庭坚狂草则多人工之力。直到祝允明,才将唐人狂草的激越与宋人草书的理性进行折中融合,为后人作狂草提供了有益启示,也成为其对吴门书派的重要贡献。

细观他的草书,综合了晋、唐、宋草书家的特点。此作用笔精微中夹杂着粗放狼藉,有“二王”的遒劲、唐人的厚实、宋人的洒脱;结字深受黄庭坚影响,收放对比强烈;通篇笔势飞扬激荡,与黄庭坚草书用线的缠绵舒缓不同,祝允明草书的长线条劲挺爽利,并且与变化多样、突出势感的“点”形成对比,强化了书写节奏,使狂草的节奏具有了音乐性。祝允明的狂草多高堂大轴,气势逼人,为晚明草书的大幅化抒情开了先例。

祝允明一生仕途不顺,晚年多借诗文书法遣怀,作书注重性情,故其作品水平参差不齐。后人多有微词,以为其书有“野狐”气,虽然所评各有立场,但也有一定的道理。《箜篌引》内容为魏曹植诗作,用狂草来书写,与曹植诗风倒是十分相合的。除了祝氏草书的一贯特点外,此作用笔稍显粗率,点画偶有不精到处,但仍不失为其草书成就的杰出代表。

猜你喜欢

吴门狂草箜篌
古物晨列所:吴门画派的创始人
箜篌城
吴门画院师生书画作品联展开幕
找寻失落的箜篌之音
读林鹏《丹崖书论》有感
为了一个学生 学校新开了一个专业
学诗3
狂草:笑为花开,花因笑发
狂草
刘伶·贤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