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美术教育审美作用,培养中职生审美能力

2020-07-13

河北画报 2020年20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教学活动美术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职教中心

审美教育是艺术性学科的基本内容。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的深入人心,教育领域提出了大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驱动学生发展审美能力的要求。众所周知,美术是艺术性的学科,其中不乏美的因素。发挥美术学科的审美作用,不但可以实现该学科的教学目标,还可以使学生发展审美能力,提升发展效果。但是,在当前的职业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部分美术教师没有切实地感受到美术学科的审美作用,也没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挥美术学科的审美作用,只是在单向地向学生们灌输基础的美术知识,训练基础的美术技能。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体验如此教学活动,学生们尽管可以在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层面上获得发展,但是,审美发展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尤其,在缺乏审美能力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在生活中发现美,无法应用所学美术知识和技能创造美,最终导致美术学习效果较差,同时自身体验社会生活效果不佳。针对此问题,在审美教育要求的指导下,笔者以美术教学为切入点,深入地探究该学科的审美作用,并从不同角度入手,应用多样的策略实施审美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审美熏陶,发展审美能力。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具体阐述美术学科的审美作用,引发职业院校其他美术教师对美术学科的重视,为他们提供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借鉴。

一、美术在内容上对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审美感知能力

在组织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学生们的发展情况,首当其冲地以培养学生形式审美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们欣赏多种多样的美术作品。这些美术作品是对形式审美的诠释。画家在绘画作品的过程中,会利用点、线、面、色彩、光影等元素展现不同的审美对象,构造出不同的审美形式。所以,从美术内容上看,美术学科具有审美作用。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挖掘美术作品中的审美因素,多样策略地引导学生欣赏,使学生在感知美术作品内容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以作品中的线条为例,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线条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线条的干湿、疏密、轻重等,借此从变换的线条中,感受到不同的造型,体会到造型美。

(二)文学艺术修养

美术作品是画家文学艺术修养的具体体现。以中国画家为例,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中国画家自古至今地追求意境。在追求意境的过程中,对笔墨、画品有着极高的要求,尤其将好恶、情感等融入其中。从文学艺术修养层面可以看出,美术是具有审美性的学科。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不单要以意象为切入点,多种方式地引导学生们感知,使学生们在感知的过程中,受到艺术美的需要。同时,还要借助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如诵读诗歌、听古典音乐等,借此感受不同的美,积累美的经验。

二、美术对审美能力在目标上的培养

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曾说过,艺术史在不断地发展着。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是艺术技巧在变化,而是思想观念在变化。所以,他将艺术史看作艺术观念的变化史。西方国家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时候,将美术绘画技巧与审美精神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引导学习者同步学习,借此利用学习到的绘画技巧开展自己的思想,创造出美。由此可以看出,美术教育是具有审美教育的学科,而且,美术学科的审美作用,不光体现在美术技巧上,还体现在思想上。

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驱动学生体验生活是教师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美术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引导学生们感受美,创造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便于学生们在与美的事物互动的过程中,正确地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以良好的思想体验现实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美术教育也强调思想上的美。所以,在职业院校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以思想上的美为目标,发挥美术学科的审美作用,驱动学生们感受美、实践美,逐步地发展审美能力。

比如,在体验现实生活的过程中,职业院校的学生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受到恶丑事物的影响,思想上出现问题。在组织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从美术作品的思想美入手,对学生们进行审美教育。如可以在引导学生们欣赏断臂维纳斯的时候,从女性人体美入手,引导学生们观察、分析。这样可以将学生们的眼球从断臂上转移开来,使学生们正确地认知到美和丑的差异,从而受到审美熏陶,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走进现实生活中,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入手,细致观察,发现美与丑的事物,或者与教师交流,或者与其他同伴交流,在互动中,碰撞思维,对美和丑建构正确的认知,进而在思想上形成美,为在思想美作用下创造美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美术对审美能力在价值取向的培养

价值取向是个体在与客观事物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从审美的角度对其做出的判断。职业院校的学生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不良价值认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13-20岁是青少年处于审美发展在的“危机时期”。在此时期,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很容易使他们出现错误价值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在此过程中,审美实践活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需要对进行互动的事事物物进行批判,实现批判性审美,进而塑造出正确的价值观。

美术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活动的实施不单单是向学生们传授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还是要引导学生们辨别生活中的事事物物,从这些事事物物身上感受到真善美,尤其利用自己储备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展现这些真善美,创造出美。此外,美术学科还包含着道德内容、政治思想内容等。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透过美术基础内容挖掘出这些内容,不但可以实现美术教学内容的丰富,还可以使学生在获取美术知识,锻炼美术技能的同时,不断地提升道德情操,完善精神品质。由此可以看出,美术学科在审美价值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此作用,引导学生们塑造正确的审美价值。

比如,立德树人是教师开展美术教学重要任务。德育内容是美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以美术教材为切入点,透过知识点,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并带着此因素走进现实生活中,利用多种途径从生活中挖掘相关的德育内容,实现德育资源的丰富。在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应用多样的策略创设活动,如感知活动、合作活动等,使学生们在体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与德育资源进行密切的互动,由此理解美术内容,同时建构正确的道德认知,升华自身的精神境界。之后,在高尚的精神境界的作用下,利用所学进行创作,自然而然地宣扬道德内容,实现审美价值的塑造。此外,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价值会进一步发展。

总而言之,美术学科是具有审美作用的学科,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在内容上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审美能力在目标上的培养,对审美能力在价值取向的培养这些方面入手,挖掘美术学科的审美作用,并联系教学需要,多样策略地融入审美教育,使学生发展审美能力,提高发展效果。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教学活动美术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美术篇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