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民族地区高校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的现状研究

2020-07-13

河北画报 2020年20期
关键词:领办黔南易地

贵州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重点实施的扶贫项目,我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已久。从时间上来看,经历了三个阶段:

试点探索阶段(2001—2010年)、全面推进阶段(2011—2014年)、脱贫攻坚阶段(2015—2020年);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存在相当大的重合,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有11个在民族地区,这充分说明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紧迫性。

一、高校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的研究意义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面临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和矛盾。因此移民的重新安置通常会面临着社会适应的问题。移民子女是移民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学龄阶段的移民子女,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多个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家庭、学校、社区、大众传媒等等。移民子女适应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与父母的感情,更会影响他们是否能顺利完成社会化的过程。

贵州作为我国扶贫攻坚的重要省份,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规模巨大,移民人口众多,移民子女所面临的学校适应问题也更为突出,亟需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以贵州省为个案,研究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子女的安置地适应问题对提高移民子女的教育效果,提升移民家庭整体生活质量,促进移民群体真正融入安置地社区,促进移民社区的发展和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贵州高校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学校工作的重要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易地搬迁脱贫是见效快、返贫率低、可持续发展后劲强的脱贫方式。这一举措不管是从社会变迁过程,还是从农户改善程度来说,都是一个价值与挑战并存的工程。易地扶贫搬迁一定要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易地扶贫搬迁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进入新环境后谋生手段也发生了改变,人们还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这些对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的教育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是激发农村人口的脱贫动力,培育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高校作为传承文化、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的基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其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扶贫支教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载体。

三、黔南幼专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现状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黔南幼专)作为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落实领办7所小学(含幼儿园),是全省第一家落实此项扶贫工作任务的专科学校。黔南幼专派遣18名有经验的教师以及300多名优秀大学生(基础教育系、学前系、艺术系、体育健康系)到易地扶贫搬迁学校支教。

2019年9月10日,课题组主持人及部分成员,2020届10名大学毕业生支教昌明实验小学。2020年9月3日课题组主持人及部分成员,2021届18名大学毕业生继续支教昌明实验小学,确保了高校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的工作持续性。高校领办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深入教学第一线,介绍课改新动向;传授教学方法和前沿教学理论;提高易地搬迁学校的师资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为了弥补支教学校教师的不足,带领黔南幼专大三毕业生到昌明实验小学支教。主要担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七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农村孩子有很大的潜力,支教大学生在思想上始终给小学生灌输平等、互助、奉献、崇尚科学、积极进取的理念,引导孩子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提高他们辨别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风尚。在师生的努力下,孩子们不仅热爱学习,还乐于学习才艺,性格也开朗起来。支教大学生不仅为昌明实验小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充实了教师队伍,还为易地搬迁学校的教育带来了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思路;不仅孩子们受益匪浅,学校的老师们也颇受影响。易地扶贫支教,除了解决了当地学校的教学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校老师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二是领办教师走进课堂,参加学校教研活动,对原任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指导。领办教师主动上示范课,让原任教师观摩领悟“怎样上好一堂课”,以便获取直接经验用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受益。领办教师为该校教师举办教育教学讲座,讲座主要从爱岗敬业、组织教学、灵活处理教材、怎样提高科研能力等方面展开,重点探讨如何与易地扶贫搬迁的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农户子女在搬迁之前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学习成绩,相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整体基础比较差。农户子女进入新环境后,较难赶上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上课的速度,成绩会受到一定影响,农户子女就会产生焦虑心理。因此,作为支教教师就要经常与这部分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三是给孩子们开辟第二课堂,丰富业余生活。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已逐步展开,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成为大势所趋,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适应性、主动性。显然,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的正规教学活动,诸如听课、实验、作业、期中期末考试等等,已不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因此 开辟第二课堂便成了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所谓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它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公益性的和有酬性的(如勤工俭学)、服务性的活动等。第一课堂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普遍性的要求,解决共性的问题,第二课堂则发展人才的特长,解决特殊的、个性的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的最佳结构,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如果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就会使事物的发展受到阻碍。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这个问题上,同样需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起着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作用,共同组成培养现代人才的教育和教学的途径和方式。

教育扶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贵州高校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的工作一直在路上。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使这项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让易地扶贫搬迁的农户子女享受更优质的教育,不断提高搬迁市民的素质,切实让教育扶贫改变旧面貌、旧思想,让搬迁市民过上好日子,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领办黔南易地
土地适度规模的有效形式——股份合作——村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见成效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古绛镇乔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做好粮食种植“大文章”
党建引领强驱动 同频共振促发展
“围绕”在百姓四周——黄陵“代办领办”拓展为民服务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黔南文艺界3-4月大事记
图解黔南五年 高歌猛进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