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2020-07-13

河北画报 2020年20期
关键词:舞蹈红色受众

巴州歌舞团

在素质教育、全面培养人才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当代社会,舞蹈这一艺术内容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然成为高校课程的重要内容。而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文化,是中华精神的重要组成部门。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在舞蹈课程、创作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其情感的进一步丰富、舞蹈表达的进一步完善、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探究二者的融合方法势在必行。

一、整合区域资源,创作地方舞蹈

分析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红色文化,不难发现,它存在着一定地域特征。简单来说,受历史背景和经历的影响,不同地域留存下来、传承至今的红色文化是存在一定不同的,往往与地域往事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若是直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家乡故事、地域历史的了解,选择区域特殊红色文化资源并根据其相关内容创作作品,往往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意味着,在高校舞蹈课程中运用相关化资源,师生可以先对学校所处地区的历史故事、人文信息展开调查分析,再将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红色历史资源融入舞蹈作品中。例如,处于遵义地区或在其周边的高校,就可以深入挖掘、了解遵义历史故事及其精神内涵,再以“传递遵义精神”为中心创编新的作品。这样一来,作品的文化价值更高,学生相关能力的发展也更迅速。

二、活用红色资源,融入情景剧元素

舞蹈发展至今,已然出现了多种创新表现形式,并在无形中加强了与其他艺术表现手法的融合。因此,除结合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创作舞蹈之外,高校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将注意力放在传统舞蹈形式和新艺术表现手法的融合上,利用新的方法运用红色资源创作舞蹈作品。例如,师生可以围绕红色历史背景故事设计情景剧,在情景剧中将整个历史故事演绎出来,再在演绎故事的过程中表演舞蹈。如此,作品不再是简单的艺术作品,更是具有丰富文化价值和历史传承意义的。

三、结合德育内容,加强创编体验

对高校学生展开德育教育,也是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创作舞蹈作品的必要手段。只有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红色文化、传承相关精神有哪些重要意义,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他们在舞蹈创作中融入红色资源的兴趣,使其在整个学习、实践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德育教育手段,先将与“红色文化”有关的故事、知识讲述给学生,在该过程中充分融入自身对相关内容的尊重、展示自身对红色精神的认同感,借助自身影响力量和德育知识影响作用提高学生探究、运用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如此,学生融情于创作,自然会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同时加强自身情感体验,形成更积极的红色文化传承意识。

四、多元组织实践,落实创作后演绎

高校师生创作舞蹈作品,目的之一就是将其表演出来,进而通过表演实现训练专业技能、传递民族精神、丰富舞蹈学习等目标。也就是说,该项教学、学习活动,应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因此,在红色文化资源支持下进行舞蹈创作,还需要组织多元的实践活动,构建更加系统多元的实践体系。一方面,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在班级课堂上进行演绎。在其基础专业技能得到一定提升后,逐步将目光转向年级文艺汇演和校内晚会展示等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尝试将学生带出校园,让他们到退伍老兵家中、养老院、幼儿园等地演绎融入了红色精神的作品,为其提供更多演绎机会。一旦实践机会得以增加,他们就会主动以“更完美的实践”为目标加强对“在舞蹈创作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学习和运用。

五、分析受众心理,优化舞蹈创作

就舞蹈本质来说,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情感的传递方式之一,本身就是要面向大众或某一特殊受众群体的。因此,只有让最终的作品符合大众心理需要和预期,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情感传递、文化演绎作用,让红色文化资源与舞蹈的融合有价值。因此,在创作的同时,高校教师和学生还需要加强对受众心理的分析,从受众对舞蹈形式的喜爱程度与欣赏水平、受众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能力与认同能力两个角度展开分析,进而选择与之综合需要、能力更符合的内容、方法进行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创作工作。在此过程中,考虑到“特殊高素质群体”的特殊艺术欣赏和文化理解需要,可以适当增加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使用,将其以更隐晦的形式渗透到动作中,在提升所创作作品艺术价值的同时促进红色精神的深度传递。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舞蹈创作中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同时提升他们创新创作作品、赋予作品多元情感内涵的能力,对其文化素养、民族精神以及舞蹈水平的提升大有助益。高校教师应对此形成一定重视,积极鼓励学生在舞蹈创作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以便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促进学生品质发展。

猜你喜欢

舞蹈红色受众
红色是什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红色在哪里?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追忆红色浪漫
我和舞蹈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