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服务建设意义及策略
2020-07-13朱小红
冯 杰,朱小红
(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城市空巢老人是指60岁及以上,因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早逝或长大成人后离家另立门户,因而独自居住或仅有夫妻二人共同居住在城市的老人〔1~2〕。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老人空巢化日益严重。城镇空巢老人比例从2000年的42%上升至2010年的54%,我国城市老人空巢家庭超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2013年中国空巢老人人口超1亿,预计到2020年,独居和空巢老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3〕;到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数将超2亿,占老人总数的九成〔4〕;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的老人将有7900万,独居和空巢老人将占到一半以上〔5〕。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发展城市社区居家“绿色养老”服务对于缓解养老压力、破解空巢家庭养老困局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一、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内涵及理论依据
建设城市空巢老人社区“绿色养老”服务,须明确诠释社区居家“绿色养老”的内涵,深入了解社区居家“绿色养老”服务的理论依据。
(一)社区居家“绿色养老”内涵诠释
1.“绿色养老”的有益探索
城市空巢老人群体的迅速扩大引发不少学者关注城市空巢老人在社区的养老问题,一些学者探讨利用城乡结合部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和自然环境良好的优点来解决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研究过程中逐步提出一系列蕴含“绿色”理念的养老方式,“旅游养老”和“生态养老”等不同模式应运而生。侯东栋认为“生态养老”是以农村社会支持网络为基础、农业中绿色安全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支撑,从农业农村中确定契合于老人活动场域,构建适合老人身心需要的养老文化、社会和生态支持体系以实现健康生态养老〔6〕。杨文波将“绿色生态养老”界定为,通过一定的环保手段和设施,针对老年养老机构或体系所进行的养老建设活动〔7〕。前者着重于“绿色养老”环境的构建,后者则关注于“绿色养老”设施的建设,二者都包含了对“绿色养老”的有益探索。
另外,安全养老也是“绿色养老”的重要体现。在老人养老安全方面,丁祖烈等学者认为影响老人安全的有老人自身因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等,并对常见的安全隐患如护理不细致、运动不科学、饮食不合理等安全隐患进行了综述,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8〕。庄冬梅在研究海宁社区老人居家安全环境的基础上,认为老人由于生理等原因,在日常生活更有可能发生意外伤害,所以社会要重视老人居家安全环境的改善和安全问题的解决〔9〕。钟劲松等学者提出,多种药物联用、重复用药等是影响老人用药安全性的主因,强调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加强老人用药指导是减少老人用药风险的关键〔10〕。林晓倩认为社区老人饮食知识与态度乐观,但膳食结构尚不合理,存在营养摄入不均衡的情况,还从教育、营养知识、饮食态度等方面提出改善对策〔11〕。
综上所述,目前的学者对于“绿色养老”方面的研究方向多集中在某一方面,比如“绿色养老”环境和设施的构建、老人社区居家安全环境的营造,对于新兴的养老方式虽有一定的认识,但无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随着多元化养老理念逐渐推行,我国单一的养老方式越来越不能完全满足老人多元化养老需求。社区居家“绿色养老”作为新兴养老方式,通过“绿色养老”途径,将更好地满足城市老人养老需求,缓解城市养老压力,必将成为城市空巢老人养老的一个全新选择。
2.“绿色养老”内涵诠释
“绿色”一词是指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以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来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倡导实现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绿色”理念运用到构建城市空巢老人这一特殊人群的社区居家服务之中,意味着要朝着建设“绿色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环境、产业、服务与文化的“绿色”化方面发展。
综合学术界的有益探索,结合我国老龄化、空巢化的特点,基于“绿色”新发展理念,可将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定义为:从现代社会福利服务的社区照顾理念出发,利用社区的养老与医疗服务机构等社会服务支持网络,借助社区智慧养老平台,保证老人养老和医疗服务及服务产品的安全健康和低碳环保,并保障老人的各项权益不受侵害的一种健康化、智慧化、社会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方式。要真正实现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需要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康养产业等各组成要素的齐心协力。
首先,对于城市空巢老人而言,“绿色养老”意味着绿色低碳消费观与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在缺乏子女引导和照顾的状况下自觉学习和不断培养健康养老理念;其次,对于社区而言,“绿色养老”就是要实现社区空巢老人养老环境的绿色生态化,养老服务与产品供给的特殊针对性、多样性与科学性及其服务监管机制的“绿色化”,同时,完善社区功能,实现社区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创新资源供给模式,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绿色”之于康养产业,应在文化娱乐、基础设施、日常护理、养老场所、养老金融与日常消费六大产业链上,实现资源集约高效、产业生产绿色化、产业结构协调化、产业技术创新化、产业发展的高度社会化、低碳化六大目标,为实现中国健康养老战略打下坚实基础(见图1)。
图1 “绿色养老”对各要素的要求
(二)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之理论依据
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紧紧围绕“绿色”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积极创造城市空巢老人“绿色养老”环境。
1.“绿色”新发展理念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坚定走社会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立足中国国情,强调突破传统发展理念和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新发展理念的内涵丰富,与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绿色养老”具有天然的融合性。
首先,打造社区养老的绿色环境。针对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的枯竭等生态环境问题,要坚持走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为人民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屏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的“绿色养老”环境是对城市空巢老人最普惠的福祉,在建设城市空巢老人养老社区过程中,要将“绿色”理念运用到城市社区养老设施与服务中,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养老”服务。其次,推动康养产业经济的绿色发展。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对经济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即经济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养老”发展离不开绿色经济支撑,“绿色经济”要求现有的康养产业进行绿色转型,借助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减少能源的消耗〔12〕。与此同时,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增加养老和医疗用品及服务产品的绿色科技含量,转变生产方式以提高医养资源利用效率。最后,营造社区养老绿色化氛围。在空巢老人群体广泛弘扬绿色发展观并将其内化于心,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提升空巢老人的幸福感,并帮助空巢老人树立绿色消费观,鼓励其积极践行科学生活方式,掌握科学健康养老知识。
2.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7年WCED(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在这篇报告中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生态与社会三方面。在经济属性角度,可持续发展是指“建立在成本效益比较和审慎的经济分析基础上的发展,并加强环境建设,来促进福利的增加和可持续水平的提高”;从自然属性角度出发,可持续发展是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更新能力;从社会属性角度出发,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存质量”〔13〕。
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也涉及经济、生态与社会三个方面,维持社区居家养老的各项资源皆有限,资源不合理利用威胁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养老”须实现社区内各类资源永续利用、康养产业永续发展、生态永续良好与养老制度可持续,把资源、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14〕,实现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服务构建过程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养老”社区、创新绿色康养产业、培养空巢老人健康养老理念与建立“绿色养老”制度,提供健康养老产品,为城市空巢老人“绿色养老”保驾护航等,显然,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这些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服务建设意义
在“绿色”新发展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与指导下,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服务建设独具优势,对实现我国健康老龄化、减轻国家养老负担、促进社区功能完善及实现城市空巢老人健康养老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健康老龄化之战略目标
实现健康老龄化是我国老龄工作的重要战略目标,这不仅体现为老人的寿命长度,更重要的是寿命质量的提高。构建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服务能够促进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努力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将实现五个“老有”与健康老龄化相联系,奋力实现健康老龄化。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前提条件,“绿色养老”保障空巢老人物质与精神赡养,满足看病需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为健康老龄化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老有所为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目标,鼓励空巢老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减轻养老服务压力,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老有所学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参与学习教育,对于改善空巢老人健康水平与人际关系具有显著作用。
(二)有益于减轻政府养老负担
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对养老、医疗等资源进行高度整合与优化配置,完善的医养结合“绿色养老”服务将城市空巢老人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等尽可能多的医疗保健资源融入社区,老人可在社区居家养老的同时享受医疗保健的相关服务,有效促进医疗保健制度与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城市“绿色养老”社区内的医疗服务点具有地缘与价格优势,且根植于城市空巢老人身边,减少了城市空巢老人就医的费用成本,成为缓解空巢老人养老压力的一剂良方。
老人的健康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国医疗成本的支出状况。提高空巢老人养老环境和康养方式绿色化,其患病感染的概率势必会大大降低。近一段时间以来,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肆虐,其危害对于养老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老人来说首当其冲。调查显示,2020年2月2日至8日24时,广州市60岁及以上的老人感染冠状病毒人数不断上升,且占比接近30%〔15〕(见图2)。并且,参加了我国医保且感染冠状病毒者的诊断和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对于重症患者,使用EcMO(人工肺)治疗全程大概需40万元人民币,普通治疗也需20万元人民币以上。老人身体免疫力差且可能患有其他疾病,与此同时,防控疫情的科学意识差,病情感染较年轻人重,治疗难度大,痊愈时间长,花费也随之增加。因此,培育空巢老人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增强空巢老人体质,降低发病率、病残率、住院率等,对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极其重要。
图2 广州新型肺炎确诊总人数与60岁及以上感染人数
(三)助力完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功能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家政服务、文化娱乐和医疗护理等,在心理咨询、法律维权、社会参与等功能上有所缺失。城市空巢老人无子女陪伴,与社会接触少,容易产生无用感、寂寞感等消极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大不如前。城市社区居家“绿色养老”则致力于构建包括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心理咨询、文化娱乐、社会参与与法律维权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在为空巢老人提供精细化的基本养老服务之外,对其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和适时的法律援助等,引导公共服务向空巢老人倾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养老服务网,建设功能健全、系统科学的“绿色养老”平台,填补当前城市社区功能的真空地带,使空巢老人在全方位的舒适养老环境中颐养天年。
以日本长寿社区为例,该社区提供包括护理、医疗、预防、住居与生活支援五个方面,在各区市町村设有保健师、社会福祉师等专业人才,为老人及其家庭提供关于护理服务与预防、权益保护、防止虐待、消费者维权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提供更贴近老人需求、无缝链接、高质量的整合服务〔16〕。
(四)为城市空巢老人打造绿色生态养老环境
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集“医、食、住、行、学”为一体,按照无障碍、无污染、智能化的原则和节能、环保与低碳的要求,为空巢老人营造出一个多元共生的社会绿色环境〔17〕。在“医食”方面实现食品药品的安全健康,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供给可以改善空巢老人体质与增强其抵抗力,切实维护城市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在“住”方面,建设“绿色养老”社区为空巢老人营造绿色宜居的人文环境,有利实现空巢老人生理、心理健康发展;在“行”方面,“绿色养老”社区实行无障碍设计,保障空巢老人出行安全便捷;在“学”方面,鼓励城市空巢老人积极参加老年大学继续教育,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可充分利用老年智力资源,有利于实现老有所用的目标并丰富其老年生活。
如台湾省的长庚养生文化村,依托自然绿色景观建立,以“怡亲、健康、养生、文化”等为设计理念,根据老人不同身体状况规划个人健康计划、提供养生处方和配膳建议,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养生咨询、艺文技艺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人精神生活。在养生村中,随处可见无障碍的环境设计,比如特色步道系统、全天候监控系统。此外,养生村还鼓励居住在村内的银发族互相贡献智慧,互相学习,以此发挥老人的独特价值〔18〕。
三、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服务建设依然滞后
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无论对国家、社区还是空巢老人都大有裨益,但目前其服务建设,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跨越的难关。
(一)绿色康养产业政策针对性不强,市场参与积极性较弱
随着“银发浪潮”的快速推进,绿色康养产业必将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康养产业尚无系统全面的产业发展政策,康养产业细分领域方面如保健品、中医养生健身等,对其进行引导的针对性政策不强。养老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且投资回报率低,即使各级政府对绿色康养产业采取了一些税收减免和补助政策,但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多年以来全国社会服务事业费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仅为3%左右(如表1),社会服务事业费支出涵盖了多种社会服务,社区居家养老只能算其中的一小部分;中央财政向各地转移支付时社会服务事业费占社会服务事业费总支出的比例只有50%左右〔19〕(如表2),政府在养老方面的资金缺口明显。此外,企业大都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对微利的绿色康养产业敬而远之,严重影响企业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绿色康养产业的发展对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养老医疗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市场准入门槛高,这些无不需要大量资金撑腰,很多养老企业面临着资金难以回转、利润空间小等问题,养老企业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在遭遇资金瓶颈时,养老企业可能会降低养老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以使资金回转,这无疑对康养产业绿色化产生负向作用。
表1 全国社会服务事业费支出情况
表2 中央财政向地方转移支付社会服务事业费支出情况
(二)“绿色养老”意识欠缺,绿色文化基础薄弱
生态危机首先是“人类意识的污染”,是绿色文化的缺位〔20〕。构建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服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现实是,全社会对于绿色发展缺乏深刻认识,这势必会成为制约“绿色养老”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个人角度,有些空巢老人对“绿色养老”认识浅薄,环保意识不足,日常生活方式不健康,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在服药和饮食方面安全隐患多,食品药品事故多发;从企业角度,“经济人”的特质使他们关注于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绿色生产方式未形成,未将提供养老服务与产品的着力点放在质量提高上;从社区角度,在日常养老服务功能运作中缺乏绿色发展观念,无论在“绿色养老”社区的建构还是资源节约利用方面都不尽人意。低绿色化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运作方式都阻碍着“绿色养老”的发展,究其根本是我国“绿色养老”服务实践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未建立起科学的绿色文化制度,“绿色养老”的发展理念中尚未形成养老生活的新时尚。
以空巢老人为例,生活方式不健康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据多位学者在2017年对邯郸市300名空巢老人生活方式的调查发现,空巢老人当中有喝酒习惯的占66.67%,保持经常锻炼习惯的不到总调查人数的1/3,经常参加娱乐活动的空巢老人仅有57人,占比低至19%,并且超2/3的空巢老人对自我生活质量满意度较低〔21〕。该研究还发现,体育锻炼与空巢老人的慢性病发病率具有负相关性,体育锻炼少的老人慢性病发病率高,影响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从空巢老人自身出发,鼓励其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当务之急。
(三)“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专业服务人员缺乏
“医养结合”是“绿色养老”服务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将养老服务与医疗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医疗、康复、照料、精神慰藉等系统性的养老服务体系〔22〕。在“医养结合”模式构建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第一,养老服务与医疗体系二者之间衔接空隙大,城市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的信息智慧化、共享化平台未建立健全,无法有效整合养老服务、养老设施与养老信息,导致医养服务供给效率低下。第二,在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时多采取“一刀切”方式,人性化、多元化程度不够。政府提供的购买服务资金“撒胡椒面”现象严重,只能提供餐饮、家政、基础护理等服务〔23〕,无法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所需要的长期照护、医疗保健等养老需求。第三,专业护理人员匮乏掣肘医养结合的“绿色养老”服务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大多是社区工作人员或临时聘用人员,总体呈现学历与知识层次低,年龄结构、人员结构不合理,护士匮乏的特征,这严重影响医养结合服务绿色化水平。
(四)食品药品“绿色”监管机制不健全,专业监管力量薄弱
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药品是“绿色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频频在城市空巢老人群体中发生,究其根本是社区内食品药品监管机制不健全,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老人饮食与用药安全。我国食品药品监管以政府为主体并采用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模式。在此种监管方式下,各个监管部门负责各自业务范围的监督工作,就城市空巢老人简单的早餐而言,就包括农业、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等涉及多个部门、多个方面的监管,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没有一个部门能承担全部的监管责任,扯皮推诿行为多发,监管合力弱,监督效率低,这对食品药品事故发生后的问责与责任追究带来一定困难。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是一项强专业性、技术性的工作。社区监管人员大都缺乏专业的知识基础,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跟不上,此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职业训练成本很高,很多人不愿意深入学习更专业的知识,因此导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无法常态化开展,很难对食品药品进行全面有效监管。
四、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服务建设策略
“银发浪潮”已经到来,要切实地克服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服务完善进程中的阻力,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在政策制定、绿色文化建设、完善服务体系与强化管理与监督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创新绿色康养产业服务模式
发展绿色康养产业,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24〕。因此,政府要补齐政策短板,加大对绿色康养产业政策倾斜力度。
首先,要优化康养产业市场准入机制,适度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并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健康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此外,要健全健康养老行业标准体系,制定养老与医疗服务规范,来明确其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服务项目等,规范针对老人的护理、膳食、物质精神照护等养老服务行为,与针对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医疗服务行为。
其次,要强化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加大税费优惠力度。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重点关注康养产业的发展,在积极落实国家现行的对康养产业的税费优惠政策外,还应扩大财政政策对康养产业的支持范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于从事养老、家政等社区服务行业,政府应扩大该类企业免征增值税的范围,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降低康养企业在融资、制度性交易、人工等方面的成本,并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通过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的形式来解决养老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扫清绿色康养产业的发展障碍。鼓励中小企业以零费用方式进入社区公益性服务领域,支持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开发养老服务产品,研发老人乐于接受和方便使用的智能科技产品,制定“绿色养老”服务及产品标准以保障其安全性、可靠性。
再次,创新养老服务投融资模式,拓宽康养产业资金来源渠道。政府应大力支持康养产业运用创新型债务融资工具筹措资金,运用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对收入不抵成本但具有社会效益的养老服务项目给予适当补贴。此外,构建“政府+金融机构+PPP+社会力量”的多元主体合作联营方式〔25〕,为康养企业提供发展资金,护力企业茁壮成长。
最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和完善经济治理体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基于各区域养老市场和产业价值链供给需求,培育多元化市场需求,使其成为激发养老产业活力的新动能〔26〕,并加快推进绿色康养产业发展方式和养老技术创新,因地制宜鼓励企业发展特色、绿色康养产业,促进绿色生产要素向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服务集聚,为空巢老人打造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提升养老空间,在提高康养产业绿色水平的同时创新城市空巢老人“绿色养老”服务模式。
(二)培育绿色文化养老理念,夯实绿色文化根基
绿色文化养老是生态养老的一种文化升华,是一种在生态养老基础上更多体现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人文关怀、实现身心健康的养老方式〔27〕。要实现城市社区居家“绿色养老”服务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变需要绿色文化的有力支撑。绿色文化理念、制度皆是促进城市社区居家“绿色养老”发展的关键。
夯实绿色文化根基,需要加强生态环保教育,让空巢老人了解城市社区居家“绿色养老”发展的重要性,将绿色文化上升为内在的绿色价值观〔28〕,使其转变原有粗放型的养老生活方式以形成绿色环保的现代意识。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形成的康养理念、生活习惯等。空巢老人自身要积极关注绿色发展新形势,加深对“绿色养老”的理解,身体力行,形成低碳环保、节俭理性的生活方式,将绿色文化理念内化于心,使绿色理念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城市空巢老人是践行绿色文化的主力军之一,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融入绿色文化发展中,努力树立“绿色养老”与绿色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身体机能,提高自身绿色形象和绿色素养,以实现“绿色养老”、健康养老。
另外,须加快完善绿色文化制度。绿色文化制度主要包括绿色发展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需健全绿色发展考核机制,对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及社区供给养老服务和产品的质量、过程及最终效益进行多重指标考核,并落实绿色发展责任追究制度,对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及社区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追责处罚。此外,要以绿色文化引导康养产业绿色发展观。聚焦康养产业重点领域并加快绿色文化发展,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节能环保、绿色清洁的绿色康养产业,实现康养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发挥“互联网+”之优势,建设医养结合的“绿色养老”服务
城市社区医养结合的“绿色养老”服务模式的构建,需要在信息智能化、服务与人员创新供给方面并驾齐驱,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绿色路径。
第一,系统的健康教育和激励及健康专业人员的持续监测可能会对改变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方式有非常大帮助,这些系统的构建和持续监测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撑下,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空巢老人健康状态动态监测,有针对性地利用移动交互平台发送健康知识以及医疗服务信息,并整合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养老信息,为城市空巢老人构建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借鉴美国CCRC健康管理模式在无障碍设计中的做法,考虑到城市空巢老人的生理状况,建议为城市空巢老人配备“平安铃”“健康卡”等智能化辅助设施〔29〕,在出行路段设置防滑路面与扶手,为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出行提供方便,营造安全、便利、舒适的社区生活活动场所,促进城市空巢老人生理与心理健康。
第二,个性化供给绿色医养资源,推进健康老龄化。城市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各异,所需的医养服务项目各有不同,因此要以空巢老人需求为导向,提高绿色医养服务供给精准性。对于生活可自理的空巢老人,主要提供生活照料、健康保健等医养服务;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服务重点应在于“医”;对于完全失能、失智的空巢老人,应建立集中供养中心,进行有针对性的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保障服务供给的可持续。专业化、个性化的绿色医养服务供给体系可有效解决城市社区医养结合的“绿色养老”模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医而不养”“养而不医”问题。
第三,针对养老服务专业人员不足的困境,建议在“绿色养老”服务领域引入“时间银行”,即通过“自助、互助”方式让青年人和中年人或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都可以通过提供志愿服务以此积累服务时长,待自己年老或有照护需求时可提取以换取他人的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医疗服务、照护服务、日常生活服务等多方面〔30〕。“时间银行”模式盘活“绿色养老”服务领域人力资源,实现城市社区人力资源的绿色循环使用。此外,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员对培养和政策优惠力度。一方面,设立专门培训团队对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基本道德、业务项目、专业技术指导,或通过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与医校的交流,实现服务人员岗位培训;另一方面,提高医养结合服务人员的待遇和福利水平,优化其工作环境,以增强医养结合服务人员队伍稳定性。
(四)完善食品药品“绿色”监管机制,推进“绿色”健康养老
针对城市养老社区食品药品安全令人堪忧的局面,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迫在眉睫。可成立一个由政府引导与监管下,以社区代表为主体,养老、医疗与法律等相关行业专家参加,类似法庭形式的“社区合议”机构,不定期对参与社区养老与医疗服务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评估,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绿色”监管机制。
在事前预防阶段,一方面,食品药品的有效监管必须以完善的法律体系为支撑,政府部门需健全食品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现有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为打击食品药品犯罪行为提供执法依据。另一方面,加强法律知识普及和道德教育力度,提高全社会敬老养老的法制意识,重视培养城市空巢老人健康生活方式及防范意识,尤其是膳食营养搭配、用药安全方面;强化舆论监督机制,积极推动食品药品监督机制与媒体融合,充分发挥网报刊融合优势。此外,要加大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力度,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培训,且培训工作需做到常态化和正规化,有效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术。
在事中管控阶段,为保证食品药品与养老服务产品的安全健康,须提高食品药品与服务产品供给等各个环节的透明度,加强质量、服务过程的把控;城市社区工作人员要定期走访调查,及时把握空巢老人生活状态,并为空巢老人提供个性化膳食建议,加强对空巢老人用药的咨询与管控。
在事后惩治阶段,要完善黑名单制度。“社区合议”机构对提供不良养老服务的机构、企业及个人列入黑名单,并禁止其参与社区养老与医疗服务业务。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要严格司法,对不法行为进行追责,并加大惩罚力度。坚持分领域深入排查,重点督促解决医疗、生态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侵害空巢老人利益问题,形成以城市空巢老人为中心的全面覆盖、配置科学、运作高效的整体防控链。
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的兴起和发展逐渐成为了新时代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新途径。深入分析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服务建设及制约因素,进一步探索如何构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从打造绿色康养产业发展新动能、积极培育绿色文化养老、完善城市社区医养结合的“绿色养老”服务、完善城市社区食品药品“绿色”监管机制方面着手,最终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