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
——以三门峡地坑院为例
2020-07-13
商丘学院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黄河流域是政治经济中心,属兵家必争之地。长期的战乱使中原豫西地区的先民生活贫困,自然资源缺乏,生产工具落后,导致建造房屋十分困难。而建造地坑院用材较少,成本偏低,还享有“穴居”冬暖夏凉的优点,成为多数人的选择。外加当地位于黄土高原的东部,土质紧密坚硬,具有抗压、抗腐蚀、防震等特点。该地区气候属于半干旱气候,常年降雨偏少,四季分明,这些都为地坑院的建立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地坑院的建造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经济水平与人民的创造能力,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智慧瑰宝。
一、三门峡地坑院的概况
(一)地坑院地理结构特点
地坑院,又称“天井院”,它是中国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建筑群,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郑刚中所著《西征道里记》:“自荥阳以西,皆土山,人多穴居。”“初若掘井,深三丈,即旁穿之。”可见地坑院是人类居住文明时代的延续。2011年三门峡地坑院精湛的“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全国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具有“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理特点。
地坑院在地下建造,属下沉式建筑,远观像一个个方形的大坑,也被称为“北方的地下四合院”。院子周围的墙壁上有8-12孔窑洞,根据其方位与大小分为不同作用的窑洞,有主窑、客窑、厨窑等。院旁有出入院子通向地面的斜向通道,院上方周围修有矮墙,以防人、物坠落与雨水倒灌,院内还修有旱井,作为排水之用。整个地坑院四季温差较大且湿度适中,保温性能较好,拥有冬暖夏凉的优势。
(二)地坑院民俗文化特点
地坑院的民俗文化也极具特色,尤其用于烹饪的“穿山灶”。穿山灶是一种连排土灶,一个灶台有7-9个灶眼,灶心相通,一火多用。灶台从高到低放置九口锅,利用热气上行原理,可同时进行蒸、煮、炸、炖、焖、煲、温等烹饪方式,实现了热量利用的最大化,便捷高效。《舌尖上的中国》中陕州十碗席就是出自“穿山灶”的佳肴。十大碗囊括了不同口味需求,当年慈禧回京路过三门峡陕州,吃后大赞“十万水席,十全十美”。除此之外,当地极具传统特色的手工艺也多种多样,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陕州剪纸和澄泥砚,以及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捶草印花技艺等。其中陕州剪纸历史更为悠久,起源于夏、周时期,在当地已流传了3000多年。剪纸质朴夸张、粗犷豪放极具中原豫西地方特色。剪纸种类丰富,有染色剪纸、套色剪纸等。色彩搭配极其讲究,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文化信仰。色彩分为红色与黑色,黑色剪纸在当地代表着高贵、庄重与权力,同样也在喜庆节日出现。由于受夏周时期崇尚黑文化习俗的影响,使得罕见的黑色剪纸流传至今。
(三)地坑院旅游文化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现状
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古老而具智慧的民居建筑群,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囿于旅游文化品牌宣传形式传统、单一,且大部分的视觉形象陈旧,缺乏创新,未能形成完整统一的视觉形象。文化创意产品则与多数历史景区常见的产品相同,千篇一律,没有突出地坑院的特色,不利于地坑院传统文化资源传播和推广,阻碍了当地经济转型和发展。因此,需从设计入手,深入研究地方旅游资源文化特色,建立旅游品牌意识与完整的品牌视觉形象系统,利用现代化传播载体实现地域旅游品牌化传播,对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与优秀文化的传承有重要作用。
二、地坑院旅游文化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原则
(一)突出地域性
地域性是一个旅游地独有的文化属性,它是区别于其他地区景点特色的关键所在。在设计中需突出其地域性,概括与传达该地域文化和景区特色,从而打动消费者,记录他们的旅游体验足迹,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在进行地坑院旅游文化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时可融入景点的地域文化,如地坑院的地理位置、结构地貌、居住特色、农耕用具等,从不同角度展现地坑院的地域性,传达出地平线下民居建筑的地理特色。
(二)包含文化性
文化内涵是旅游文化品牌形象设计的核心,它可使品牌形象富有强韧的生命力,而不是单单流于表面形式。消费者在旅游时最根本的目的是对不同景点的文化与风俗的体验。在设计中融入地方景点的文化内涵才会带动消费,形成核心的传播力。地坑院旅游文化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可以将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穿山灶、十大碗、刺绣用品、剪纸、铜锣书、澄泥砚等,提炼成代表性的文化视觉符号,进行创新设计与应用,使其成为独具地坑院特色的视觉形象。
(三)具备创新性
如今,经济的发展促使消费需求趋于多元化,新颖创新的设计风格深受大众的喜爱。在设计中应在保留旅游景点文化底蕴的同时加入创新设计,使旅游品牌赢得广泛的消费群体。在该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可将地坑院的建造过程与发展历程等特色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以更加新颖的形式展现。还可运用创新思维深入挖掘地坑院的历史故事与事迹,总结提炼形成深刻形象的品牌故事,引起消费者共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具备可持续性
旅游文化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包含多种方面应用。如办公用品类、广告宣传类、礼品赠品类等。这些不同材质的载体在宣传的过程中也需考虑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自然景观的旅游中更需注重开发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因此,在设计宣传类载体时,可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如在地坑院的文化品牌产品包装设计中,就可充分结合当地纺线织布的传统手艺,采用一些布制的包装材料,在环保的同时也可宣传民俗文化。
三、地坑院旅游文化品牌视觉形象传播方式
(一)基于传统载体的传播方式
传统的传播载体是众所周知的,也是目前必不可少的传播方式之一。传统载体在传播的过程中有较成熟的市场基础,受众对其的接纳性强,多数成本较小,具有现实应用价值。在地坑院的品牌视觉形象传播中可选用户外海报、宣传折页、导向系统、独特包装等载体作为传播的方式,稳定传播地坑院的文化风采。
(二)基于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兴起为旅游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往往借助互联网以新的技术与姿态展现在受众面前,它有较快的传播速度,丰富多样的传播内容,是当下迅速发展的传播方式。可运用新媒体,结合地坑院的特点与民俗文化,采用虚拟现实技术(VR)与增强现实技术(AR)等,使受众与地坑院进行互动体验,在参观娱乐的同时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激发对旅游文化的兴趣。还可通过互联网建立设计地坑院旅游文化品牌的各种网络平台,例如:官网、微博、APP客户端、微信、视频平台等,将品牌视觉形象融入其中,形成系统的数字化路径,实时刷新信息动态,更加生动高效地宣传品牌形象。
四、结语
通过对地坑院调研,对其传统的民居景观、生活场景以及民俗文化归纳整理,与创新设计方式相结合,总结出适合三门峡地坑院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方案,能够准确传达品牌定位,推动其文化特色的传播,进而提升地坑院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形象的建立,已经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将旅游地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品牌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与经济价值。能够增强受众对它的认知度,传播悠久的文化内涵与重要的保护理念,从而提高受众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高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