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疫产品包装设计在后疫情时代的应用

2020-07-13

河北画报 2020年20期
关键词:口罩防疫防控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一、背景

(一)防疫产品日常化、普及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面对未知的病毒,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保护自己,用酒精、洗手液等给物品消毒来抵抗病毒。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有完全了解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它仍然以我们未知的方式和规律进行变异。虽然我国目前对于疫情防控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仍然会处于疫情防控的常态之中。而且由于经历了这次疫情,使得大部分人比之前更加注重个人卫生以及日常的杀菌清洁。由此,不仅防疫产品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它的包装设计也应该更多地考虑到用户的身份及使用场景。

(二)人们对防疫产品有视觉体验要求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人们对于防疫产品的关注点更多在于质量。而如今,疫情已经延续了一年多的时间,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导致了人们对于防疫产品需求的常态化。所以,人们对于防疫产品的要求也更多地转向了视觉体验。2021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观众都戴着特别制作的“新年口罩”。这些口罩不同于以往白色、蓝色的口罩,而是将材料改成了红色、黄色等更加喜庆的颜色,并且印上了代表新年的图案。节目播出后,这种特别制作的口罩广受欢迎,更有许多人希望可以买到这种口罩。由此可见,如今人们对于防疫产品更多的是希望视觉效果的改变与创新,在长期使用这些防疫产品时,增加美的视觉体验,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三)防疫产品材料急需环保化发展

前面“背景一”所提到的防疫产品逐渐日常化从而导致需求量逐渐增加。需求量的增加则进一步导致防疫产品丢弃量的增加。而可降解的废弃塑料和无纺布的降解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两三年,不可降解的废弃塑料则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特殊处理才可以正确环保地被回收或者降解。这其中的成本与损失以及对环境的破坏是难以估计的。而如今防疫产品的废弃量成倍增长,其所导致的回收处理损失与成本也在成倍增长。所以,在当下以及后疫情时代,防疫产品材料向环保材料改革进军是必然趋势,也是迫不及待。

二、目的意义

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防疫用品不能仅仅局限于疫情防控效果,在外观及使用过程中的设计制作需要更多地考虑到用户的身份与使用场景、更应该关注使用者及周围人群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在材料上也更应该符合当下低碳绿色、可回收降解的全球环保趋势,使防疫用品更具有人文关怀并满足受众群体对美观、时尚、健康的长远追求。

项目研究不仅要改革现有防疫用品的包装设计,也要通过更新改革为今后的包装设计与日常防疫用品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使设计不再停留于艺术层面,不再让人们感觉遥远,让设计更多地为实用美观服务。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

项目初期我们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了初步的信息。通过分析总结问卷结果,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对于防疫用品的使用舒适度有更多的期盼。这些人通常是需要长时间使用防疫产品,或者高频率使用防疫产品。如医院的医生、护士,商场的销售、安保、保洁人员等等,由于工作原因他们接触的人员不仅多而且密集复杂,所以需要长时间佩戴口罩、护目镜等防护产品。所以对于防疫产品的舒适度要求更高。

由于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所以我们扩大调查范围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新一次的调查结果发现:外观改进需求这一项的支持率有了明显的提升,与舒适度改进需求的支持率基本持平。而这一次需要外观改进的人大部分是年轻人。就目前的国内形势来看,口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年轻人更希望在这样的趋势下,既然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到疫情前不戴口罩的状态,那么他们则希望在保证防护效果的前提下,让口罩更有个性。甚至在调查中也有30%的人表示每次出门看见大家都戴着口罩,十分影响心情,更多的则是对于疫情的无奈。而这样的心态对于战胜疫情以及后疫情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是十分不利的。

(二)实践研究

总结问卷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我们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制定了一套防疫产品工艺及包装的改进方案。通过制作不同表现形式的设计图,我们发现了改进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如产品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是否正确合理、产品包装的多样性是否可以满足不同使用场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与专业人士沟通,最终确定了改进方案。

1.口罩结构

采用“穿戴式”改进方案,增加受力面积,避免勒耳,方便长时间佩戴。挂绳采用松紧口设计,可以自由调节。

2.口罩外观

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喜好和潮流,设计不同图案,同时制作立体口罩。增强视觉效果,增加佩戴兴趣。

3.环保包装

包装材质采用再生纸制作,方便降解与回收,符合绿色健康的全球环保趋势。

4.包装结构

流体类防疫产品的包装改用胶囊式,定量使用,方便倾倒与携带。

四、发展现状

(一)国内发展现状

由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趋势,以及市场需求和健康需求的不断攀升,目前已经有一些科研团队和生产厂商开始对疫情相关产品进行创新研发或改造。比如目前网上发布的用于传染性疾病护理的智能机器人,用于体温检测、消毒清扫的智能机器人等,这些研究有助于降低相应职业人群的工作风险;还有用于公共出入口体温检测的“检测仓”设计,有助于快速识别发热病人、解决“测温不准”问题以及减少检测人员负担;“无人驾驶消毒车”为社区喷洒消毒剂并播放防疫知识,减少人员出行工作量;打印有自己脸部局部照片的口罩,应对疫情防控期间的部分设备设施的人脸识别、人脸解锁功能……这些产品设计,目的都在于通过优良的设计,使疫情消弭于未形,并将消毒、隔离产生的时间成本、心理成本降到最低,最大可能地减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包括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以及人自身面对病毒时的身心影响。这一系列产品设计是疫情防控关键时刻的应急攻关作品,有明确的功能导向,体现了设计师面对公共卫生事件时的专业探索。同时,也在更深的意义上体现了设计的本质和价值,着眼生活所需,构建更好的生活。而且这种“好”,并非物质消费的丰裕迭代,而是对生活本质的把握,包括维系生命健康,维护个体尊严,维系亲和互助的关系,实现对个人以及相关工作群体、生活群体的人文关怀。

(摘自——央广网《防疫产品设计:转“危”为“机”》)

(二)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对于疫情防控在设计方面所做出的改变与创新主要在产品设计方面。如设计“体温和血氧测量仪”可在家里、办公室和零售场快速检测是否有人显示出COVID-19病毒的潜在症状。“消毒熨斗”在几秒钟内消除病毒、灰尘、螨虫和细菌,并通过超细蒸汽净化衣物并消除褶皱。虽然这些产品还没有大批量的在市场销售,仍然停留于设计、实验阶段。但是不可否认这些产品的设计思路为后疫情时代下我们生活用品的改良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新道路。

五、结语

目前防疫产品的设计与创新改革已经提上日程,改革与创新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伴随着全球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我们也即将步入后疫情时代。产品的包装设计与创新工艺也定会成为人们长久思考的问题和长期发展的方向。虽然现有的防疫产品包装设计和创新工艺研发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较为成熟的研究文献更是凤毛麟角。但通过这次疫情,人们对于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的意识不断增强,防疫产品也必将逐步成为我们最常见的生活用品。这也代表着,在后疫情时代,防疫产品会融入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生活也需要融入防疫产品。我们要将现有的生活习惯、生活理念、环保趋势与防疫产品融合。不能让防疫产品与我们的生活相互迁就。我们要通过设计传递情感与温度,不仅要让防疫用品不再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心情,而且要让防疫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这也正是我们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所想表达的思想与观念。

设计与创新永远在路上,疫情防控也永远在路上。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二者之间周旋盘桓,将疫情防控的“危机”变为“机遇”。为后疫情时代中,设计的发展目标与变革方向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口罩防疫防控
“豪华防疫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防疫、复工当“三员”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戴口罩的苦与乐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