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比较研究

2020-07-13

河北画报 2020年20期
关键词:物象素描传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在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设计素描这一词,广泛运用,但是对这个基本概念,还很模糊,在我们设计素描教学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当中,也有一些误解,我们需要反思。本人从事高校艺术教学工作十多年,体验到了改革开放之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传统的“素描”二字之前,加上“设计”二字,一是因为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要求,要强调设计专业教学要求的特殊性,二是为了区分以往的传统素描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及方法,二者之间有区别,但又相互的渗透。

一、设计素描和传统素描的区别分析

传统素描教学过程中,其主要是以写生对象为主,着重加强写实方面的训练,采用聚合型思维,模式主要训练眼(敏锐的视觉感受)、手(表达感受的技能)、脑(对物象特征的把握和认识)的协调配合,但是缺乏了创新性。设计素描是指服务于设计领域的专门性素描技法,以简便、有效、迅捷的特点作为所有视觉化表现手段的基础和主要表现手法之一,它在绘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也是一种基础的素描训练方式,但有别于传统写实素描,是一种具有主观创造意识的素描,它侧重理性思维和设计的实用意义,同时追求完美的图形效果和产品的应用功能。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的差异性问题

在传统素描教学过程中,其着重强调的是艺术性方面的特点,传统素描主张“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主张“师法造化,中西结合、提倡写实主义”,在训练中注重黑、白、灰三大面五大调子,在造型中体现空间、体积、质感。传统素描是为纯艺术的表现服务的,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审美功能和欣赏价值,而设计素描是为设计服务的,是设计师表达设计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手段和语言。设计素描的目的就是针对各个设计领域的需要负担起传达、记录、思考的视觉化转化任务,在观察方式和表现形式上,有所不一样,它并不满足于对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而是将艺术家的审美方式赋予客观对象形体之上,是一种视觉艺术,提倡用视觉思维去认识素描,用素描形式去发现、想象、创作思维符号,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方法的差异性

传统的素描教学注重客观事实,强调写生,要求学生用心观察对象,设计素描的要求在这一点上是相符合的,艺术来源于生活,素描训练快速地记录设计者的意图并进行反复的调整,这是基本能力的培养,但设计素描的教学不能停留在我们所习惯的传统素描教学中,要将临摹、写生、创意相融合,比如同样是表现结构素描,传统素描是讲究形体结构、透视、光影等关系,而设计素描是观察物象形体结构,分析研究其空间比例关系,并通过水平线、中轴线、切线等,这种结构线将物体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各种结关系表现出来,目的在于强化对物象形体的结构、不同的空间关系加以理解和认识,从艺术再现向设计再现转变。设计素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具有一种创造性、个性化的思维,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和素材。

(三)教学本质功能的差异性

在教学本质功能方面,传统素描强调的是写生方面的内容,着重对物体外貌方面的刻画和描绘,以具象描绘能力为目的。而设计素描强调对自然物象内在特质的分析,着重表现物体的实际功能和其实用性,需要对事物本质特征有着较为全面的、科学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物象表面现象的表达。对教师而言,需要结合学生基础能力、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关内容,不断调整其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四)训练要求和工具材料的差异性

要更好地表现物象的质感,要对不同工具材料进行选择性的运用,传统的素描大量地运用铅笔、炭笔等工具材料,这种素描表现语言的单一性就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对象的质感,同时也妨碍创造潜能的挖掘,要很好地表现物象外在的质感,要对工具材料进行选择,力求画面的肌理表现与物象质感的协调统一,从而激发学生对画面肌理等形式语言的探索和表现。传统表现性素描,注重物象的外部形态和空间视觉效果的表现,着力于物象外在表现手法形式的训练。而设计素描更多的感受物象的体量关系、质感关系、空间关系以及色彩感觉。它的训练侧重于对内容的广泛性、材料选择的多样性以及形式语言表达丰富性方面的研究。让学生感受自然物象形态,提高捕捉物象形态、设计构思的能力,为创作艺术设计作品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在摆脱传统素描教学模式的同时,又能回归到素描原有的范畴,并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属于设计素描教学的新道路。

二、设计素描的主要特征

(一)创意表现在设计素描中的表现

在进行创意表现分析时,我们根据“设计”内涵展开深度分析,强调“构思”“意图”等方面的内容。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作者所想要的表达的情感内涵,对其中所包含的形态进行再度调整。与传统素描具有相同特征的是设计素描也需要借助到一些线条、色彩的形式,更为准确地传递出设计师所想要的传递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不同的是我们对自然物象形式美的研究,不仅限于对物象外部形态的把握,还要从内到外剖析物象的结构,分解和重组,通过多元的形式生成变化规律,由具象到抽象,对自然空间形态运用扩散思维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快速与记忆表现在设计素描中的表现

传统素描绘画,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一种视觉上的需求,属于一种精神上的产物。考虑时间成本方面的问题相对较少。但对设计素描而言,不仅需要满足在视觉上的某种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传递出其实用价值,可以为社会发展、为人的生活所服务。需要面对客户的需求,对设计方式、设计时间进行相应调整。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大部分客户都缺乏足够耐心,要求设计者在最短时间之内完成设计工作。因此,“短”“平”“快”已经成为了设计素描最为主要的特点。在开展该部分内容讲述时,便需要教师着重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短期训练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在进行设计素描内容学习时,需要保持头脑的冷静。这主要是从其本质性特征角度分析的,不仅是为了追求表面上的一种表现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把握事物所存在的本质性特征,把握形式美感和本质美感之间所存在的差别和联系,使得学生审美思维可以得到充分彰显,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三、设计素描的教学新思路

设计素描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对一些图形的基础特征、内部构成和其组合形成有着较为正确的认识,对空间关系有着敏锐的感受力,结合具体设计需求,对其进行合理化应用。对此,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第一,让学生对造型媒介、造型工具等相关性内容有着正确认识,并且可以根据其设计的具体需求,完成造型工具的科学化使用。第二,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观察能力,可以根据事物表象中所想要的传递的思想和特征,完成内在本质特点的深度挖掘,在设计工作中,可以结合一定审美标准和设计要求,完成设计活动。第三,需要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可以通过学习优秀作品,根据现代化审美特征和艺术内涵进行再度创作提升自身艺术素养。第四,结合新的媒介与技术,体现时代特点,不断开发新的视觉形象,提升设计素描的有效性和美观性。

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计素描是基于美学原理,为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学科,是整个设计活动的基础。当教师在开展设计素描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在传统素描教学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调整。根据以往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规划中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物象素描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汉素描
素描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跟踪导练(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