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像叙事视角下设计理念的嬗变

2020-07-13

河北画报 2020年20期
关键词:叙事学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玉溪师范学院

一、图像叙事概述

图像叙事是指以影视、绘画、摄影、广告等图像符号为基本表意系统的一种基本语言和表述方式,其本质是通过图像对视觉元素赋予叙事的意义和功能,从而对一件事情和意义进行表达。概括而言,图像叙事就是用视觉语言讲故事。

图像叙事是视觉叙事的主要表现形式,早在文字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是人类使用最为久远的一种记录形式。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原始时期,人们会在石头上刻下符号来叙述事件。早在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就提出了“世界图像化”的著名论断,而法国著名思想家罗兰·巴特更是将岩画、壁画、图腾等图像视为与诗歌等语言一样的叙事方式。

“讲故事”是人们交流经验、传递情感、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图像叙事冲破了传统语言和文字叙事的牢笼,成为现代视觉艺术实践探索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图像这一叙事媒介,用生动直白的视觉表现进行叙事,是当今叙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60至80年代,电影、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出现及普及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视觉图像前所未有地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它使人类文化的传播媒介由以语言交流为特征的口头文化和以书籍阅读为特征的印刷文化走向了以图像观看为特征的读图时代。读图时代的来临使得当代文化出现了以视觉图像为中心的转向,带来了以图像为载体的图像叙事的兴盛,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从传统的文本阅读转向了以观看为主的图像阅读。相对于文字语言的约束性,视觉图像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使所要传达的信息更容易被接受。以图像为载体的叙事方式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

二、图像叙事视角下设计理念的变迁

(一)结合图像叙事的早期设计

设计与图像叙事结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原始社会的造物活动开始,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近代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依附于设计的叙事活动。从原始社会为满足实用性造物活动或精神性的记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通过符号化的表现手法进行叙事。如满足实用功能所需的陶瓶、陶壶、陶盆等器物上的纹样设计,满足精神需求的壁画设计、祭祀的器物设计等,这些设计通过图像或象征符号记录了远古人类狩猎、打战、娱乐等生活场景或原始氏族部落关于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等原始文化。进入文明时期后,文字的发明使文字开始脱离图像进行叙事,图像延续了原始视觉叙事的方式,开始以神话传说、历史事件、社会生活等主题进行叙事表现。到封建社会,出现了大量故事题材的青铜器、壁画、画像石、建筑彩绘、砖木浮雕、瓷器、铜器、染织品等,以装饰纹样或图像符号的形式进行叙事,如汉代画像石的“黄帝战蚩尤图”“羿射九日图”“牛耕图”,元代永乐宫壁画的“天神朝拜元始天尊图”“七真人成道图”等等。此外,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图像叙事还体现在书籍的插图设计上,如中国晚清小说《镜花缘》的插图等。

早期的设计是为满足实用性和精神需求而出发,这个时期有大量的设计都以图像叙事的方式进行表现,虽然仅仅作为依附设计的装饰存在,但图像叙事一直伴随了早期设计发展的历史。

(二)剥离图像叙事的现代设计

如上所述,从原始社会到现代主义设计产生前,图像叙事一直伴随着人类设计活动的进行,但设计的发展并没有一直选择以叙事的方式进行,在现代主义设计兴起的探索过程中,设计逐渐脱离了图像叙事的传统,转向关注形式语言的研究。

19 世纪60 年代是现代设计诞生的开端,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自世界博览会在英国召开,设计界开始批判维多利亚矫揉造作的装饰风格并由此产生了工艺美术运动。此后随着新艺术运动、装饰运动的发展,逐步进入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探索时期,并于20世纪初在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设计的教育机构——包豪斯,标志着现代主义设计的确立,并在后期经过瑞士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国际主义风格。此后,现代主义设计以“理性”和“极简”的设计风格风靡全球,成为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设计活动之一,深刻地影响了设计的方方面面,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方面,成为主导性的设计风格。

在“理性”和“极简”风格的影响下,现代设计逐渐摆脱了长久以来的装饰传统,追求形式上简单化和系统化,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便利,在设计面向全球市场的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但在国际主义阶段推崇程式化、单一化、公式化、统一化的设计理念,将设计利用图像叙事进行文化承载的功能被剥离,造成了全球设计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个时期的设计几乎脱离了图像叙事的传统,在设计过程中一味追求共性,而牺牲了文化性、民族性、地方性和个性的表达。并且,国际主义设计从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偏向了科学的立场,使设计成为一个科学的过程,显然忽视了设计原来的目的,社会性和人文性被逐步抛弃。

现代设计和国际主义设计对设计的现代发展产生了具有意义重大的影响,在其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具有深刻的背景形成条件,并且其追求“理性”和“极简”的设计风格为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与审美需求的矛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但这种简单化、功能化、理性化的形式,削弱了设计对文化传达的功能和对社会、生活、情感的关注,成为“形式至上”的设计。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商业化、经济国际化的必然结果。但是,这意味着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贫乏、单调、统一的设计,如同建筑、环境设计一样,现代化的物质世界日益成为千篇一律的构成形式,走向了有别于传统设计的另一个极端。

(三)重拾图像叙事的后现代设计

设计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远古设计发展至今,设计并不只是体现其实用的功能,还具有文化承载的功能。现代主义的盛行导致设计脱离了这一功能,人们开始反思现代设计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利与弊。20世纪60年代,在设计领域开始了反对国际现代主义的后现代设计运动,并形成针对现代主义进行批判的后现代主义设计(Post Modernism)。

与现代主义设计追求绝对的理性和极简的形式相反,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反对单一,反对理性,关注人性,强调文化和历史,设计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是更加人性化的设计。但后现代主义并没有完全否定现代主义,而是在批判的过程中保留了现代主义的精华,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现代设计的探索,因此也被称为折中主义设计。“我们可以把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看作否定性的继承关系。有人认为后现代是现代性的中断,是对以往的彻底否定。实际上,后现代性是从现代性中孕育而生的,它生产于现代性的局限处,是对现代性的一种扬弃。”例如,20世纪70年代,在平面设计领域兴起的“新浪潮平面设计运动”,其代表人物沃夫冈·魏因加特(Wolfgang Weingart)的设计手法融合了俄罗斯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和包豪斯的设计精神,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切割、分解和组合等探索更具趣味性的表现,为设计师们开始探索个人风格提供了可能。这个时期的设计作品摆脱了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死板、机械的意味,强调设计的个性和情感体现。这种的反叛和激进的做法给后现代主义设计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原本主流的国际主义设计风格追求的理性、实用原则受到挑战,设计变得更加风趣幽默,更具特色。以兴起于意大利米兰的孟菲斯(Memphis)风格为例,其主张反对一切固有观念,注重个性化的人文情怀,作品大多怪诞、离奇、有趣,令人印象深刻。

在后现代主义设计兴起之后,设计又开始重拾与图像叙事结合的传统,相比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开始注重对文化、历史和情感的表达,呈现出更具有叙事特征的设计形态。例如,1956年,理查德·汉密尔顿为在伦敦惠特恰普尔画廊举办的名为“这就是明天”展览会而作的作品《究竟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so different,so appealing?)以其怪诞离奇的画面和标新立异的构图,突破了传统的审美趣味,同时,画面中对大量代表现代生活的图像和代表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进行复制、挪用和拼接,对当时流行文化的特征进行了敏锐的概括,在戏谑荒诞的形式下,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强烈地冲击了观众对艺术的固有观念。

在后现代理论的影响下,叙事学开始转向后经典叙事学的方向发展,开始尝试向不同的研究领域探索叙事的可能性。在设计领域开始逐渐探索关注图像叙事研究的设计。

三、关注叙事学研究的当代设计

20世纪60年代,随着后现代解构主义理论的兴起,文学领域对叙事学的研究进入后经典时期,文学界涌现了大量关于叙述作品结构分析的研究,传统叙事学研究范围开始扩大,不断扩展到其他学科,过去单一的叙述学出现了诸如电影叙述学、音乐叙述学以及电子网络叙述学等,叙事学的研究对象扩展到叙事诗、日常口头叙事、电影叙事、戏剧叙事、历史叙事、绘画叙事、广告叙事、图像叙事等等,成为一门适用性极广的热门学科。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也影响了绘画、建筑、设计的作品理念,艺术家和设计师尝试用叙事思维进行绘画和设计实践。

结合图像叙事的设计是适应后现代社会需求的重要方式。叙事学与设计的结合研究首先是在建筑中进行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在英国建筑联盟学院(AASCHOOL)任教的伯纳德·曲米(Bernard Tschumi)与尼格尔·库特斯(Nigel Coates)引导学生在建筑与文学、电影、表演空间之间进行跨学科的探索实践,并在《事件的话语》一书提出将叙事策略与空间体验、使用中的建筑、场所的时间维度等转译为城市空间与建筑漫画式的“事件话语”。这是设计学科与叙事学理论的首次结合,之后迅速影响到了设计的其他领域。

此外,国外的相关高校开始进行叙事设计的研究工作。耶鲁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新西兰威灵顿维多利亚设计学院等高校通过开设“叙述性设计”(narrative design),主要培养学生利用设计“讲故事”的能力,即用简练的图像表达核心诉求并进行视觉表现的能力。“叙事设计作为一种设计语言,突破了语言文字本身的局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让更多学者和设计师关注的设计方法。”

设计艺术发展到当代,更加注重历史、文化、情感及个性体验等多元化的表达,图像叙事成为当代表达设计理念的必要选择,在叙事学理论的推动下,设计叙事的研究探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四、结语

通过梳理图像叙事与设计结合的历史脉络,能够更好地研究图像叙事在设计表现中的重要作用,既能够满足当代设计对传播信息、承载文化、表达观念等需求,还是改变设计逻辑架构的关键。结合图像叙事的设计研究,有助于从整体把握当代设计理念,对如何赋予当代设计更多元化的内涵及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叙事学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中国后经典叙事学发展回眸与反思*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论解构型影像系统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以《大话西游》为例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