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工艺美术的材料美

2020-07-13

河北画报 2020年20期
关键词:大漆漆画肌理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工艺美术是一种美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它是人们生活劳动过程中直接产生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它自人们会制造工具的时代就诞生了,经历了时间的打磨和沉淀,成为我国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工艺美术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材料,合适的材料会给工艺品增色不少。材料就是工艺美术的基石。而生活中处处都有材料,石块、木头、水泥等等,历史学家更是按照每个时期生活中常用的材料来划分历史,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可见材料对人们的生活意义重大。因此,了解材料是创造优秀工艺品的必修课。古有霍去病墓,墓中的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等石像都是由整块的天然石料雕刻而成。工匠循石造型,因材施艺,石像宛如浑然天成。整个霍去病墓大气磅礴,直到现在都为人所惊叹。这与工匠对石料的熟悉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石像是由碎石块拼接而成,则将大大降低它们的气势与精巧,也大大降低它们的艺术价值。合适的材料与优秀的工艺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具有创新性的作品。工艺美术不能没有材料,要发展好工艺美术就必须深入研究材料,学好材料的知识。只有了解材料,选好材料,才能使工艺和形式感发挥到极致。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材料也变得丰富多彩,具有很多种类。大的种类有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自然材料又可分为石材、木材、煤炭等,人工材料有水泥、玻璃、塑料等。再细分下去又有更多的类别,多样的材料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而了解材料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材料自身的属性、材料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要分析材料与创作者的关系。

一、材料自身的属性

材料具有质感、肌理、视觉与触觉等物理属性,还具有化学属性。

(一)材料的质感

“材料的质地是美感体现的一个方面……善于发现材料的自然美并加以发掘,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材料的表面质感取决于它的亮度与光滑度,光亮的材质给人以细腻、精致的感觉,灰暗的材质带给人压抑、沉闷的感受;平整光滑的材质令人感到精细、整齐,而粗糙的材质给人以质朴、豪放的感觉。各种材质都有它们自己的“心情”。如毛绒、纤维给人以柔软温暖的质感,所以人们用这些材料制成地毯,放在卧室或客厅,营造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古希腊米隆的雕塑作品《掷铁饼者》塑造的是一个绷紧着肌肉,正准备投掷铁饼的运动员。该作品采用青铜的材料,青铜坚硬、闪着光泽的质感,更给塑造的运动员增添力量感,让人感受到运动员健美的身姿。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日本的食物包装常常选择原始的材料来进行设计。如用原木来包装大米,凹凸不平的木材带着原始的花纹,给人以天然又健康的感受。传递给消费者这个大米也很健康的观念,进而促进大米的售卖。包装材质的运用在商品售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材料的肌理

材料的美感大多来源于材料的肌理美。不同的材料表面有着不同的结构、排列和组合,每种材料都有着独特的肌理。不同的肌理让人感受到软硬感、粗糙感、细腻感等等不同的感觉。人们通常是通过手触摸材料而产生感觉。久而久之,人们接触材料多了,不用手触碰,光是眼睛看见就能联想到材料的触感。因此,肌理又分为触觉肌理和视觉肌理。触觉肌理指的就是通过触摸联想到的肌理;视觉肌理指的是平面的,人们眼睛看到的由点、线、面组合而成的肌理。工艺美术创作中广泛地运用了材料的肌理,如纤维艺术、漆画、综合材料等。将不同的肌理搭配起来,光滑的与凹凸的、细腻的与粗糙的、华丽的与质朴的……通过对比、组合等方法,使作品呈现出别样的味道。在漆画中,常常使用蛋壳、夏布、树叶入画,就是利用它们身上的肌理与漆的质感搭配,展现崭新的艺术美。明代时的很多家具都以硬木作为原材料,不上漆,直接展现木头本身的花纹,显现天然的肌理美,这是明式家具独特的风格,质朴而简约,在国际上也别具盛名。

(三)材料的视觉与触觉

材料的视觉与触觉,材料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使人们产生联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很多材料,手触摸过后会感受到柔软、坚硬、尖锐、寒冷、温暖等等感受。接触得久了,不用手触摸,脑袋里也会浮现这种材料带给你的感受。例如,看到树皮你会想到摩擦皮肤的粗糙,看到丝绸你会想到穿在身上的丝滑柔软,看到仙人掌你就会想到手被刺痛的感觉。这种联想有着不可思议的魅力,联想赋予人们视、听、触觉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在现代艺术中,艺术家们也早早地发现了材料的魅力,将不同的材料搭配起来,通过对比、烘托、交错等手法,让人产生多重感受,丰富作品的层次。

(四)材料的化学属性

了解材料的化学属性是开始一件工艺美术品创作的必不可少的步骤。选择的材料是自然材料还是人工材料?该材料是怎么制成的?在选择之前都要弄明白。艺术创造必须以科学为依据,不懂科学,就不可能创造出具有专业性、创意性的作品。例如大漆,大漆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割开漆树皮便可以得到。质地黏,色白,具有流动性,经轻加工后可作为涂料使用,亦可入药。大漆具有耐潮、耐腐蚀、耐高温等优良属性,因此收获了“涂料之王”的美誉。大漆的成分因产地不同而有区别,但其主要成分都是漆酚、漆酶、树胶质和水分。漆酚,可溶于有机溶剂和植物油,但不溶于水,它是大漆的主要成膜物质。这是大漆常常用来刷在家具表面的原因,坚硬防潮,能够长久的保护家具。漆酶,是一种催干剂,促进大漆氧化和聚合。适宜漆酶催干的条件为,温度40°C左右、相对湿度80%,因此,漆画工作室往往会配一个窨房,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让漆画干得更快。树胶质则会影响大漆的黏度和品质。正是因为树胶质的黏性,在做漆画时,可以将各种材料融合进去,螺钿、蛋壳、布料甚至橘皮各种质感的材料与大漆相结合,使漆画的视觉效果与形式总是让人耳目一新,让漆画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此外,大漆的缺点我们也要了解,大漆耐紫外线不佳,大部分人会对其过敏。选择大漆作为材料时就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备好口罩、手套、罩衣等,避免直接接触大漆,这会大大降低过敏的风险。了解大漆的属性,做好准备工作,会使你的创作事半功倍。

二、材料的文化内涵

材料的文化内涵来源于多个方面,挖掘其文化内涵有助于创作者思想的表达,也有助于创作者打开新的艺术视角,创造出具有突破性的成果。材料的发展史是材料内涵的源泉,只有摸清材料的发展脉络,并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和梳理,才能更详尽地了解材料。

(一)材料的发展史

以大漆为例。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期,“物有饰而后能享”人们出于装饰器物的目的孕育了漆器发生的胚胎,此为漆工艺的萌芽阶段。到夏商周时期,随着青铜器的鼎盛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开始用大漆镶嵌螺钿、金玉进行装饰,使大漆的装饰艺术更加多元化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时代到来了,人们的生产技术有了跨越式的进步,也引起了生活观念的改变。漆器的制胎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并发明了“油漆”,这项发明使大漆的装饰艺术体系更加完善。漆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秦汉时期,在大统一的背景下,漆文化不仅延续了战国时期的繁荣,更是在兼容、交流、整合的社会潮流下发展得越来越波澜壮阔,达到了鼎盛期。而在三国至隋唐,战乱与纷争充斥的时代,人们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时代,漆工艺作为一种奢侈品,自是少有人来欣赏了。这个时代漆工艺进入了消长期。至宋元时期,战乱逐渐被平复,人们的生活趋于平稳,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人们对物质、精神方面的追求也开始提高了。手工业发展繁荣,漆器工艺品也逐渐大众化、商品化、艺术化,这时漆文化的发展又达到了一个高峰。再到明清,人们对漆文化的钻研与创新似乎进入了疲软期,不再有突破性的发明,开始着重于技术和细节的改良。我国的漆文化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影响深远。日本的漆文化就源于中国,甚至后期的发展强于中国。自秦汉时期,中国的漆文化便从朝鲜半岛间接地传入日本,日本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钻研,发展起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漆文化,建立起自己民族的漆文化语言。于南宋时期,日本开始与中国进行漆文化的交流与学习,不再是中国单方面地向日本传输。中国学习了日本许多创新的技法,如“泥金”“彩绘”等,日本也从中国的漆器样式中受到启发。而到了清朝,日本的漆工艺已经逐渐超越了我国,开始向我国传输漆文化与技法。我国漆文化繁荣与衰弱的因素,日本漆文化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等等都值得创作者们去深挖。梳理清其中任何一点,也许就能为你的创作提供新的思路,为我国漆文化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二)材料所处的时代环境

调查材料所处的时代环境同样也很重要。人们的审美往往受当时工业发展水平、审美标准、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如夏、商、周时期,青铜熔点低、硬度高,一出现便深受人们喜爱。因为青铜器的发明象征着人类文明,是人类从原始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一种进步。然而到了春秋战国晚期,成本低廉的铁器出现了,铜器便开始走向没落。原材料的成本也影响着材料的发展。而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环境深深地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当时欧洲人终于打破了黑暗的宗教统治,人们开始崇尚人文主义精神。他们反对宗教神性,倡导回归人性贴近生活。反对上帝的美,提倡人体自然美。《蒙娜丽莎》《最后的审判》《西斯廷圣母》《十日谈》等当时的代表作品都展现了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

三、材料与创作者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变化多端的,是发展迅猛的。材料的知识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和更新的。研究材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材料还有更多的维度和层面值得创作者们去挖掘。工艺美术,是创作者们选择材料,用技术加工,去达到实用和审美的要求。工艺美术离不开材料,但同样也需要创作者们的想法、阅历和技术。材料本无感情,但是经过优秀的创作者之手,便能展现出材料的魅力,并且表达出创作者内心的感受。因此,创作者们不仅要深刻地了解材料,还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材料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终日在书中了解艺术之美,学习艺术之法,不去真正接触材料、了解材料,永远无法创造出具有新意的作品。而在研究材料的过程中,产生灵感与感悟,如何敏锐地抓住它?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与见识,便无法表现自己的想法。

猜你喜欢

大漆漆画肌理
李思思漆画作品
李凤作品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作品
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应用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蒲美合作品选
感受肌理
郭栋、路艳红漆画作品
百里千刀一斤漆 薪火相承守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