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错镂金钗映彩蝶
——安徽博物院藏南唐金银首饰赏析

2020-07-13裴亚

收藏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金银首饰纹样

□ 裴亚

图1 南唐 银镶琥珀双蝶钗

首饰,随着人类文明进程更迭而发展,在每个时期,人类对于美的标准都会有所不同,所谓燕瘦环肥,各有其美,首饰的发展变化映射了人类审美特征的转变,同时也是时代社会面貌与文化氛围的真实写照。金银首饰作为财富与艺术的结合,它的兴盛衰落更是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时代特征。发饰,中国古代首饰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发饰种类体现了独特的设计和具有时代性的精湛工艺,在中国首饰发展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唐朝,一个绚烂至极、气象万千的时代,强盛的国力为金银器制造提供了契机,因此金银首饰的发展进入了繁盛期,雍容华贵、熠熠生辉的金银首饰已经成为这个朝代独特的标志,久负盛名。国富民强、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赋予了唐人足够的民族自信,大气张扬的金银首饰无不透露出唐人骨血中的那份不羁与傲气。五代十国,唐宋变革期的过渡时期,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南唐,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国,幅员辽阔,地处吴越之地,跨安徽、江苏、江西、福建等省的一部分,南唐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高,是五代十国时期最发达的区域,安徽合肥这一时期处于南唐的统治。南唐的金银首饰延续了唐代的风格及工艺特征,造型别致、风格独特、纹样丰富、工艺精湛。

1956年,安徽省合肥市西郊发掘清理出一座南唐时期砖室墓,在该墓的清理过程中,出土了一块墨书木板买地券,从上面了解到该墓为南唐保大四年(946)纪年墓,保大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年号,保大四年为南唐建国后九年,正值国力最强盛的时期。该墓墓主姓汤,是一位五品官员的母亲或夫人,从墓葬中出土的遗物品类多样,有陶瓷器、铜铁器、金银、玉器、漆器等,因其为一座贵妇墓,所以墓中不乏具有南唐代表性的女性金银首饰,其中就有金银镶玉步摇3件,银钗3件,银耳扒1件、银镯1对、银耳挖1件。

本文精选了3件南唐纪年墓出土的金银首饰介绍,以飨读者。

南唐 银镶琥珀双蝶钗(图1)

通长27厘米,呈扁条状,分为两股。蝴蝶整体轮廓用极细的银丝编织而成,蝶翅的边缘均簇拥一圈用银丝卷成的银珠,此外密内疏的立体设计更衬托出蝴蝶冉冉欲飞之状,灵动自然之气。后由弹簧,一端系于蝶身,一端系于钗梁固定,双蝶便轻轻挑起,姿态各有不同。根根纤细的银丝正如此幻化为翩翩蝴蝶,栩栩如生,触动心弦。蝶身各又镶嵌琥珀三块,清莹秀彻的琥珀点缀其中,用轻柔温暖的色彩打破了沉寂,更添了一份精致,仿佛就如朵朵盛开在蝶旁的鲜花,正呈现出那一句“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之境。

唐五代时期,妇女流行高髻,插梳之风也随之盛行,自此金银簪钗此类发饰进入了繁盛期。绚丽多彩的时代背景,以及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不断地交流融合,更是激发了人们的创意,造就了独树一帜的首饰风格,不仅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同时还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发钗,《释名·释首饰》定义其为“钗,叉也,象叉之形,因名之也”,古代妇女佩戴的一种首饰,基本形制是上端为连在一起的钗头,下端为分作两股的钗股,有的一股长一股短,钗股插于发中,钗头留于发外,主要起装饰作用。发钗的使用追溯已久,春秋时期已出现了骨钗;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钗成为了女子最常用的首饰,材质有骨、铜及金银制品等,多为光素无纹。后至隋朝,又出现了玉钗,或将玉与金银组合制成的钗,并且作出各种装饰的钗。唐代,发钗材质更为丰富,金银钗的装点越发精妙,一改前期的古朴之风,华美与典雅并存,最具唐代特色创新的当属钿头钗,将钗与翠钿金钿结合,钗梁顶端装坠花钿;盛唐以后,自中晚唐直到五代十国,开始流行花钗,花钗完全是唐代新风,钗首花饰类似于鬓花,图案精致美观,工艺精美,将花钗制成金镶玉、银镶玉也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花钗整体形态锤成型,器形外轮廓各具形态,差异性大,然后通过编织、堑刻或镂空之工艺制作纹样,纹样也不尽相同,包括蔓草纹、蝴蝶纹、莲叶纹、菊花纹、牡丹花纹、凤纹、鸳鸯纹、鱼纹及几何纹样等,造型圆满,神韵逼真。种类繁多的纹样更加生活化,极富生活情趣,既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展现了精良的制作工艺,也折射出当时开放的社会精神面貌、思想观念等社会现象。花钗的插戴方法颇为多样,有横插法、竖插法、斜插法。花钗的佩戴者以皇宫贵族为主,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花钗佩戴的多少有严苛的制度,规定自皇后至下级命妇,依照自身等级地位差异,分别佩戴十二株、九株、八株、七株不等,不可逾越制度。禁锢在制度下的唐朝女人内心默默地向往着无拘无束的自由,亦正如这支发钗中在花间漫天飞舞悠闲自在的蝴蝶。

图2 南唐 蝶恋花银步摇

图3 南唐 蝶恋花银步摇背面(细节图)

图4 南唐 金镶玉步摇

南唐 蝶恋花银步摇(图2)

通长19厘米,钗扁长,主要由银丝和银片制成。钗首上卷打造成花卉形,向两边蔓伸出四枝弹簧状花枝(图3)。上部两花枝顶端绽放两朵六瓣银片花托,银丝编织而成的蝴蝶立于花托之上,银丝漫卷成蝶,挥翅起舞花间,正恋一瓣花香。下部两只蝴蝶收起翅膀休憩枝头,闲看花开,仿佛枝梢上生出的两片花叶,玲珑素静,淡雅嫣然。两对蝴蝶,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更显精妙。下部两只蝴蝶分别连接一坠,坠由两朵花卉纹上下排列制成,其下分别连三个菱形小银坠,宛如片片花瓣随盈盈莲步洒落。

“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步摇,簪或钗上悬系可以摇动的坠饰,随步而摇动,故名步摇。步摇最初出现在战国时期,作为王后礼服的配饰;至汉代,《释名·释首饰》进一步对步摇进行解释:“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可见当时步摇的一大特征是垂珠,汉代的步摇作为皇宫女子重要饰物,是一种礼仪用品。南北朝时期,步摇更为流行,不仅仅局限在皇宫,贵族妇女也可以佩戴,但它依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普通平民很少能佩戴。直至唐代,步摇佩戴逐渐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的日渐精细,步摇的材质更为丰富,有骨质、金质、银质、玉质、珠佩等;步摇的样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从早期单一的“垂珠”步摇,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花树步摇和步摇冠,再至隋唐时期又出现了螺旋状步摇,将细银丝或细钢丝制成螺旋状或弹簧状连接花叶珠玉,达到摇动的效果。唐代末期,在延续传统制作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制作方法,创造出一种步摇花钗,将步摇与花钗的形式结合,花钗上装饰吊坠步摇,这类步摇花钗成为我国古代社会后期步摇的主要形制。南唐承唐代遗风,本文介绍的两件南唐墓步摇均为此类步摇花钗。步摇花钗取材贵重,样式繁多,造型典雅精致,钗头大多呈扁平花叶形,缀以镂空堑刻而出的花卉、鸳鸯、蝴蝶、凤鸟等,下端垂有流苏、珠子等饰物。这种步摇花钗有四种佩戴方式:插在发髻上前端;插在发髻的侧面;插在发髻的后面;从发髻顶端往下插。步摇花钗在一步一摇之间将女人的优雅大方之态、风情万种之韵淋漓尽致的展露。“蝶舞花丛岁花飞,日暮迟迟不思归。难得有情蝶恋花,花蝶相知春意醉”,这支步摇钗灵动唯美地演绎了一曲蝶恋花,更隐喻了唐朝的女人对美好爱情大胆的追求和向往。

南唐 金镶玉步摇(图4)

通长约21厘米,通体鎏金,双股扁条状,“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此步摇正如以上诗词的实物呈现。钗首雕刻出一朵花卉形状,用细条金属棒连接向两侧伸出花卉纹两枝,花枝分别连接两片细薄的银片,满饰镂空缠枝梅花纹,中部镶嵌精琢的玉片(图5),如此制成一对蝶翼,精妙的将花与蝶融为一体,“花间做梦碧蝴蝶”,“梦为蝴蝶也寻花”。蝶翼之下坠以极细的银丝缠绕编织而成的花形坠饰,并点缀菱形小银坠,丝丝缕缕,繁复别致,独具风韵,稍一挪动步子则随翼摇动。这支步摇取材贵重,结合了镶嵌、镂空、金银丝编织等复杂高超的制作工艺,极为精美,更凸显了唐朝女人对雍容华丽之美的追求。

首饰中不论是钗还是步摇,它们的美都离不开栩栩如生的纹样装饰,而题材广泛、造型多样的纹饰多来自于人们从大自然的馈赠中提炼出的无穷素材,其中蝴蝶纹饰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和独特韵味的内涵受到世人的青睐和追捧。

许慎《说文解字》曰:“‘蝶’今俗为胡蝶,从虫平生,蛱蝶也(从虫夹声,俗呼蝶)。”后由李时珍《本草纲目》更明确地指出:“蝶美于须,蛾美于眉”,“俗呼须为胡,故名胡蝶”,至此“胡蝶”(通蝴蝶)一词完善。蝴蝶,会飞的花朵,大自然的舞姬,形体色彩斑斓,羽翼精巧,体态轻盈,身姿优美,无时无刻都向大自然呈现出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从古至今蝴蝶契合了人们的审美情趣,给予了人们审美愉悦,因此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当蝴蝶享受在阳光中,随风而舞,无拘无束,嬉戏花草之间,沐风而栖,人们从它们那看到了大自然的逍遥自在。“穿花蛱蝶深深见”“蝴蝶花间自在飞”,可见蝴蝶这种自由恬静正是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古人托蝶抒怀,表达着对自由的向往;当花丛中轻轻曼舞的蝴蝶总是成双成对,翼翅紧紧相随时,人们又将专一的蝴蝶认作了爱情的象征,抒发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畅想;当蝴蝶与花相依相偎共同谱写了一曲蝶恋花时,人们感受到了蝶对花的眷恋,花对蝶的依恋,内心为这海枯石烂的爱情而动容,因此借着“蝶恋花”的物语影射出自己对坚不可摧的爱情的憧憬。人们心中因蝴蝶产生的种种意象都代表着人们对蝴蝶经久不衰的喜爱之情,更促使了蝴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不管是在诗词歌赋,还是书画作品,或是器物纹饰等,蝴蝶这个主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首饰亦是如此,每个时期不乏蝴蝶纹样装饰的精品,从新石器时代发现的大量“蝶形器”,到两汉时期盛行的模仿蝴蝶的“步摇”,至唐五代时期,蝴蝶纹饰在饰物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蝴蝶纹样的使用一般不单独出现,经常与花卉纹、卷草纹、凤鸟纹等组合出现,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意境来打造出独具风格的首饰。最为常见的纹样组合是蝴蝶与花卉的组合,其设计构思大约是自五代以来绘画中的花卉草虫写生小品作为纹样装饰。金银发钗的装饰空间小,有局限性,因此蝴蝶纹饰多设计在钗首,采用锤、堑刻、镂空、金银丝编织的工艺制造出立体的形式,凸显其灵动之美。匠心独运的技艺将同样的意象呈现出了不同的意境,赋予了万种风情。“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这件步摇的蝶翼造型采用整体夸大的设计,大气磅礴地营造出破茧成蝶,“玉”火重生的意境,蝴蝶用坚韧逃离作茧自缚的状态,重塑梦寐以求的绚丽的翅膀,振翅高飞为了自己的追求义无反顾,既是痛心切骨也甘之如饴,坚强勇敢自由的唐朝女人亦是如此。

合肥南唐纪年墓出土的这3件精美绝伦的金银首饰,将首饰的造型、纹饰、制作工艺融汇贯通,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在欣赏它们独具一格的辉煌和成就时,更感受到持久永恒的中国文化魅力。

图5 纹饰

猜你喜欢

金银首饰纹样
首饰,是身体的告白
首饰设计效果图《TOUCH》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燃情岁月金银潭
“三八”节,来自金银潭医院的最美心愿
西夏陵出土砖饰纹样与特点
昔日“气死龙王爷” 如今变身金银山
首饰的数量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德珍:画梦里千年金银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