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簪钗花钿锁云鬓
——明代江西藩王墓出土头饰赏析

2020-07-13陈建平

收藏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楼阁宝石江西省

□ 陈建平

金银器从其开始出现,便主要是社会上层,特别是朝廷和皇族享用的高档物品,是其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同时,又作为一种特殊工艺,金银器的雕饰与加工,既与上流时尚审美意趣密切相关,也是皇家和贵族需求的反映。

明代文化发展的总势趋于保守。其金银器制作一改唐宋以来或丰满富丽、生机勃勃,或清秀典雅,意趣恬淡风格,而越来越趋于华丽、浓艳,宫廷气息愈来愈浓厚。而且工艺高超,造型奇巧,采用锤打、焊接、镂雕、堑刻、掐丝、累丝、镶嵌等多种技法。特别是累丝工艺、镶嵌工艺在明代发展到了极致。这些特点在明代江西藩王出土的金银首饰中都得以表现。

1368年,朱元璋结束了元末以来的战乱,建立了大明王朝。明王朝为巩固皇帝集权而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措施之一——列爵封藩,此制度终明一世相沿无改。其中,明代封于江西的藩王主要有三大系:永乐元年(1403),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宁献王)改封南昌府治南昌,五世五王,是为宁藩王系;正统元年(1436),明仁宗朱高炽第七子朱瞻(淮靖王)改封饶州府治鄱阳,传八世九王,是为淮藩王系;弘治八年(1495),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朱槟(益端王)就藩建昌府治南城,七世八王,是为益藩王系。建国以来,通过抢救性发掘,明代江西藩王墓文物大量出土,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以其金银首饰绚丽多姿而领风骚。

首饰中发饰的品种最为丰富。明代男女将长发总束头顶,以笄、簪、钗等将盘起的发髻固定在头上。明代妇人还沿袭前代喜作假髻的传统,髻的出现,使得各种发饰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组合关系,品种逐渐增多。首饰的插戴之满成为明代女子的装束特点。精美的发饰装饰在女子挽起的高髻上,珠光宝气、风姿绰约,充分展示了东方女性婀娜多姿的风韵。下面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历史长廊中,欣赏明代江西藩王的金银头饰。

1.衔珠金凤簪(图1)

通高27、凤长10、凤高7厘米

1980年江西省南城县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益宣王朱翊鈏夫妇墓继妃孙氏棺出土

1对2支

《明会典》记载明代皇妃、亲王妃、公主的礼服为大衫霞帔,戴九翟冠,冠顶插金凤一对,口衔珠结。凤凰是百鸟之王,据说它能给人带来幸福、美好、光明。汉代东方朔《灵棋经》曰:“凤凰衔珠,来集庭隅。福为我致,祸为我除。”凤凰衔珠的形象,寓意凤鸟筑巢,准备育雏,象征多子多孙。

2.累丝金凤簪(图2)

通高22.5、凤长8.5、高8、厚1.4 厘米

1972年江西省南城县明嘉靖十九年(1540)益端王夫妇墓彭妃棺内出土

1对2支

金簪作凤形,凤簪除凤头用金片成型外,全身都采用累丝法制成,玲珑剔透。金凤展翅挺胸,足踏祥云,颈、胸、腹、腿等部分的外表用细如发丝的金线制成长长的羽毛,排列整齐。硕大美丽的五根尾羽从体后回旋向上而前翻卷,及于头部,成为金凤的主要部分之一,使凤鸟隽雅秀美的凤尾具有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脚趾有力地抓于用金丝累织而成的云形体上。云体下为簪足,簪脚上分别錾刻“银作局永乐贰拾贰年拾月内成造玖成色金贰两外焊贰分”24字铭文。

图2 累丝金凤簪

明代是金银器空前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因为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下,只允许宫廷皇室、亲王贵族大量使用金银器,并专门设立银作局监管。集中全国各地能工巧匠,“更番赴京输作”,使手工艺特别是金银制作出现繁荣发达的局面。许多制金工艺高手,融合南北技艺,制造出精美绝伦、华彩耀眼的金银艺术佳品。而各地亲王和异姓王公贵族所用金银器,也多出自“输作”制度下宫廷制作。像这件由南城益端王朱槟夫妇墓出土,錾刻有“银作局永乐贰拾贰年拾月内成造玖成色金贰两外焊贰分”铭文的金凤簪就是由内廷打造之后赐予王妃的。制作纤细秀丽、巧夺天工,几乎全部以累丝制成,极为精致,堪称永乐年间皇家金银器工艺成就的代表之作。

扬之水在《奢华之色》中赞道:“这里累丝的运镊便如运笔,要须熟练的造型技艺以及平填、攒焊等诸般细微处的一丝不苟,方能成就它的玲珑工致和运托风举的婉然与翩然。”

3.锤鍱凤头金簪 (图3)

通高20.2、凤长6.3、高4厘米

1958年江西省南城县明益庄王朱厚烨夫妇墓出土

1对2支

图1 衔珠金凤簪

图3 锤凤头金簪

图5 (三联)楼阁金簪之一

图6 楼阁金簪之二

图4 镂刻双凤穿花金掩鬓

图9 楼阁金簪之五

图8 (双层)楼阁金簪之四

图7 楼阁金簪之三

4.镂刻双凤穿花金掩鬓(图4)

通长16.1、宽6.7厘米

1952年江西省南昌县明辅国将军朱拱禄夫妇墓出土

1对 2支

金掩鬓鬓头呈朵云状,为底面二层扣合而成。底板上沿着如意云状形边沿錾刻一周点线纹,上片为镂空双凤穿花纹,用金丝固定在底板上,掩鬓脚作扁弧状。

从这些簪钗头饰可看出,凤纹成为王室装饰的主要图纹。鸾为传说中的凤凰。根据礼制,明代规定只有皇家能使用龙凤图形,其他臣民非受恩宠,不得逾制。凤凰是中国先人的艺术创造,是人们心目中纳福迎祥的吉瑞之鸟。明代的凤纹已成一种特定的形式,由锦鸡的头,鹦鹉的嘴,鸳鸯的身子,仙鹤的腿,大鹏的翅膀,孔雀的尾组成。凤纹表现手法多,有坐凤、立凤、飞凤、团凤等,形式感强,表现力丰富,洋溢着勃勃生机,被誉为“美”的化身。它的出现,预兆天下太平,人们认为它能带来光明,让祥瑞降临于世,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1958年南城明益庄王朱厚烨墓出土的9件楼阁人物金簪,有顶簪、挑心、掩鬓等,精美绝伦。这些金簪上的金缕楼阁式宫殿,有单层的,也有两层或三层的,或一栋、二栋或三栋连排,在一二寸见方的范围内以金片、金丝制成层楼高阁,外绕树木,内设神殿,殿内有仙鹿白鹤,一些不及米粒大的男女人物也都是神态栩栩,真是巧夺天工。

5.(三联)楼阁金簪之一(图5)

通高11.7、楼高楼宽各9、厚2、簪脚长9厘米

1958年江西省南城县明万历十八年(1590)益庄王夫妇墓万妃棺内出土

图10 镶宝石凤首金簪

图11 云头凤纹镶宝石金掩鬓

图12 镶宝石王母驾鸾金挑心

图13 双龙“福寿”镶宝石金掩鬓

图14 镶宝石嵌白玉仙人金钿

楼阁金簪,簪头为三座楼阁并列相联而呈弧弯排列式,花丝背底。楼阁有上下两层,重檐九脊顶,下层正面阔三间,两侧各一间,正中间有一踏步,两边围绕勾栏。各间内均有一尊女造像,居中的手捧圭状物,左右两边一尊掩袖拱手,一尊双手抱物,物体轮廓不清。上层一间,前边有勾栏。这种楼阁式金簪,造型奇特,实属罕见。

6.楼阁金簪之二 (图6)

通高8.5、通长15、楼高5.5、底面长9、底宽4.8、簪脚长12.5厘米

1958年江西省南城县明万历十八年(1590)益庄王夫妇墓万妃棺内出土

金簪造型为一阁一亭前后并立相连。周围饰以勾栏、仙草围绕,花丝底座。前为一阁,采用攒尖、庑殿、歇山组合而成的重檐九脊宝珠顶,阁中有一造像卓然中立,衣带飘扬,左右各一人持扇侍立;阁周有白鹤二只,展翅欲飞,瑞鹿一只,昂首而立,侍者1人,两手内让。阁后为重檐方攒尖六角亭,六面为花窗栏,亭中设椅,一人向右侧卧其上。亭四门外各有侍者造像一尊,或持物守候,或垂手而立。底为祥云、瑞凤,巧妙地与簪脚连为一体,造型优美,刻画生动。

7.楼阁金簪之三(图7)

高者通高18.7、楼高7.5、宽3 厘米

1958 年江西省南城县万历十八年(1590)益庄王墓万妃棺出土

这两件金簪器形相同,为竖式朵云相对形,花丝背底。阁有上下两层,重檐九脊顶,下层阔三间,正中一间有踏步,两边有勾栏。各间内均有一尊造像,居中的捧圭,左右两边一尊掩袖拱手,一尊双手抱物,物体轮廓不清楚。上层一间,前边有勾栏。

8.(双层)楼阁金簪之四(图8)

高者通高12.5、宽5.5、厚3厘米

这两件金簪器形相同,为横式朵云相对形,花丝背底。阁有上下两层,重檐九脊顶,下层阔三间,两侧各一间,正中一间有踏步,两边有勾栏,各间内均有一尊造像。其中一簪居中造像侧座向右,右手执笔,右膝上有一圆形物;其右有一童子屈身向前状,再右侧一尊轮廓不清,其左一尊双手举物,再左侧一尊轮廓不清。另一簪居中一尊右侧坐女造像,其右为侍女捧盒,再右之侍女捧物轮廓不清;其左为手执团扇的侍童,再左侧侍女拱手而立。居中者捧圭,左右两边一尊掩袖拱手,一尊双手抱物,物体轮廓不清楚。

9.楼阁金簪之五(图9)

通高13.7、楼高9 厘米

1958 年江西省南城县明万历十八年(1590)益庄王墓万妃棺出土

这件楼阁式金簪花为丝背底。阁有上下两层,重檐九脊顶,下层正面阔三间,两侧各一间,正中一间有踏步,两边围绕勾栏。各间内均有一尊造像,从左至右,手上分别抱有盒、琴、棋盘、画轴、不明物。上层一间,前边有勾栏,内有二人侧身对坐,两旁各立一侍童。

金镶宝石工艺,是在成形的金器表面镶包宝石,宝石奇妙色彩与金色光泽交映生辉,争奇斗艳。明代镶宝石金器的流行,得益于海外贸易的畅通,东南亚宝石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人们普遍认为,郑和下西洋开启了宝石进入中国的大门。明人遴选、鉴赏宝石能力提高,配金的宝石质优形美,因而能制作出大量的镶宝石金器精品。一物之上金镶玉、宝石嵌玉的三珍之器更为奇特。

10.镶宝石凤首金簪(图10)

通长17.5、凤首高2.5、体宽0.7厘米

1980年江西省南城县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益宣王夫妇墓继妃孙氏棺内出土

2支

图16 圆头金簪

图17 方头金簪

11.云头凤纹镶宝石金掩鬓(图11)

通长15.5、首宽7.8、簪径0.6厘米

1980年江西省南城县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益宣王夫妇墓继妃孙氏棺内出土

2支

云朵形掩鬓分上下两层:下层中间以累丝梅花纹相连,四周有11宝石座环绕;上层中间固定一只锤成形的飞凤,凤为长方形头、细颈,五根尾羽长而飘逸。鬓脚扁细,一面平,一正面正中起脊。2支掩鬓现存蓝宝石8粒、红宝石10粒。

12.镶宝石王母驾鸾金挑心(图12)

通长12.5、凤高3.8、凤宽7.5厘米

1980年江西省南城县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益宣王夫妇墓继妃孙氏棺内出土

挑心打造成一只舒展双翼的鸾鸟,鸾鸟昂首挺胸,呈展翅飞翔状。翅膀和尾羽两侧分别焊接做成菊花形的石碗,里面嵌珠镶宝。薄金片做成光头,西王母凤冠云肩、广袖长裙、手持如意,盘膝座于鸾鸟之背,衣袖飘起仿佛天风鼓荡,正是驾鸾凌空而行。整个挑心造型奇特,制作精致,极富想象力。西王母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传说为生命之神,能使人长寿。至明代西王母几乎变成祝寿祈福的祥瑞题材。

13.双龙“福寿”镶宝石金掩鬓(图13)

通长17、鬓头纵7.3、横6.6厘米

1981年益宣王夫妇墓孙妃棺出土出土

掩鬓为近圆形,作双层。底层以花丝工艺作花卉、流云饰;上层在花丝上用粗金丝绕成两条呈相对上升状的五爪龙、中间的“福”“寿”篆体字围饰以花卉、朵云,然后采用累丝、掐丝等手法,用细金丝在其中饰细小、繁密的卷云、卷草纹。每个掩鬓的字中间及上下边共焊有7个宝石托。簪脚扁细,由粗渐尖。其表面有污迹,宝石残缺,现存蓝宝石、红宝石各3粒。

14.镶宝石嵌白玉仙人金钿(图14)

横21、纵4.5、厚1厘米

1980年江西省南城县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益宣王夫妇墓继妃孙氏棺内出土

15.旋纹金发簪(图15)

通长10.7、头径1.4厘米

1953年宁康王女儿墓出土

螺旋花头金簪1对,簪头饰五瓣螺旋花纹,呈蘑菇状。簪脚圆实暂细。

16.圆头金簪(图16)

长6.4、簪头直径1.6 厘米

1958 年江西省南城县明万历十八年(1590 年)益庄王墓出土

圆头金簪1对,簪头呈半球形,簪脚圆实扁细,无纹饰。圆头金簪出土时位于墓主枕头边的瓷盘中,正当头顶之处。

17.方头金簪(图17)

通长28.5、头边长4.6厘米

1982年江西省南城县明崇祯七年(1634)益定王夫妇墓益定王棺内出土

簪头为双层方正台状,下焊接一圆柱形空心管,管渐细,直至端口,封口平整。簪又名笄,原是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后来成为妇女绾髻的专用首饰。此金簪为益定王的固冠之簪,明代藩王有冕冠及皮弁,戴上这两种冠帽时需用长簪固定。

18.镶宝石金冠(图18)

通高5.5、冠长径7.6、短径6.7、簪长11.2厘米

图18 镶宝石金冠

1958年江西省南城县明万历十八年(1590)益庄王夫妇墓继妃万氏棺内出土

冠1,簪2

冠可分帽圈、帽盖、帽檐、帽舌四个部分。帽圈及帽盖主体部分以绳纹粗金丝构架出筋梁轮廓,在筋梁间填于卷草纹细金丝,盖顶镂空带上镶有9颗宝石,冠帽前后部分各镶有8颗宝石。冠帽前面中部位及左右两侧各有一孔,以固发插簪之用,簪头呈螺旋花形,簪脚上錾刻有“银作局嘉靖二十六年十月造金五钱”铭文。冠体前后左右有4个帽檐:左右为新月形,上有4粒宝;前后为磬形,各有6粒宝石。帽舌2片,分垂于后帽檐之下,上狭下宽,每片各嵌宝石5粒。

此件金冠,全用金叶剪成长4、宽约1毫米的小股绕成“巳”形,然后逐个焊接成列,再按所需大小和轮廓焊接成片。每片边缘焊以较粗的金丝为边,以为冠的部件。筋以绳纹金丝焊于表面,配备好各部的应力和全器的美观。由于金丝细小,所构成的穿眼极细,光线照之,全器有透明之感。益庄王王妃万氏棺出土的这件镶宝石金冠上就镶嵌了50余颗大小不一、五颜六色的宝石,其数量为目前全国出土明代金器之冠。真是灿烂一片,光彩夺目。

纵观可知,江西藩王墓出土的金银器首饰,品类丰富,风格趋向华丽、浓艳,宫廷气息非常浓厚。器形和花纹装饰图案等都呈现出雍容华贵的面貌,或镶嵌宝石,或珍珠点翠,色彩斑斓,或精雕细琢,或累丝制成,纤细秀丽,巧夺天工。金银器物的纹饰大多以龙凤为主体图案,可说是高贵与权势的象征,这与明朝的宫廷装饰风格是一致的。

猜你喜欢

楼阁宝石江西省
模拟成真
江西省音协八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昌召开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种”棵宝石树
考了个大的
他用筷子搭起心中的楼阁
吊兰
亭台楼阁知多少
宝石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