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芭蕾舞剧的发展看中国舞剧改革

2020-07-13李倩芸

大众文艺 2020年14期
关键词:程式化芭蕾舞剧芭蕾

李倩芸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自中国的第一部舞剧——吴晓邦的《罂粟花》问世以来,舞剧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此后的舞剧发展虽经历风雨,但中国舞剧人从未停下探索的步伐,使得舞剧在中国舞蹈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现今,舞剧的发展态势在数量上步步高升,各大国家艺术院团的新作层出不穷,地方省市艺术院团紧随其后,逐渐成为中国舞剧产出的重要阵地,独立艺术家也不甘示弱,作品层见叠出。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今中国出产舞剧至少300部,仅2015、2016年两年期间就有近50部舞剧问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国可以称之为“舞剧大国”但是绝对不算舞剧强国,中国舞剧这座“大花园”从整体上看呈“花团锦簇”的局面,但当置身其中你会发现,园中的花儿都似曾相识,千篇一律,缺乏生气,距离“百花争妍”的局面相差甚远。

当今,中国舞剧的创作处在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与改革点。虽然中国舞剧在数量上取胜,出现了创作上的瓶颈,时代性的迷失使中国舞剧缺乏关怀;高度程式化的套路使中国舞剧缺乏特色;改革者的缺失使中国舞剧缺乏创新。

从目前中国舞剧创作的情况上来看,在舞剧的题材选择大部分集中于民族历史题材。具体来说,民族题材的舞剧,主要突出弘扬与表现本民族、本地区的故事和舞蹈特色,虽然出发点是值得鼓励的,但是这类的大部分舞剧有沦为政府宣传的工具的趋势,为了宣传生搬硬套,难免泯灭舞剧的艺术性。此外,中国舞剧有向中国传统的回归的态势,主要以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为主角展开创作与讲述,出现了《关公》《西施》《昭君出塞》《花木兰》《杜甫》等舞剧。古代人物的选择,他们本身的故事性和吸引力为舞剧奠定了文本与观众基础,但是距离现代人生活遥远的古代人物,生平故事的讲述与罗列,创作者的自我表达意识不够强烈。在时代性的表达和思想上还有“陌生感”,虽然人物与故事是熟悉的,但是给人的感觉是陌生的总给观众一种隔阂感,其原因是舞剧的表现只流于故事表面,思想不够深刻,缺乏与时代的联系与人文关怀。这是中国舞剧缺少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原因之一。另外,随着西方舞剧创作模式和手法的影响,一些编导在中国体裁的舞剧编创过程中采取意识流,甚至是超现实主义的手法,不能够与故事的表现进行融合,这也是当今观众反映部分舞剧晦涩难懂的主要原因。

从根本上说,形式与内容的脱离是当今舞剧创作的严重、也是最为普遍的问题,这种脱离具体表现为“舞的混乱”与“剧的凝固”,“剧的凝固”从当前的舞剧呈现来看,中国舞剧尚未摆脱“套路化”的戏剧模式,大部分的剧都以爱情为主线,人物关系大致包括是舞剧人物的大致包括善良美丽的女主,与英俊潇洒的男主,在某一个契机两者相爱,但是总会有“黑暗势力”的阻挠,一翻较量之后,正义战胜黑暗,其结局逃脱不了“大团圆”与时代悲剧两种情况,这种戏剧模式镶嵌于各种题材的舞剧之中。雷同的结构安排与表达方式降低了观众的期待感不说,千篇一律的模式也致使观众审美疲劳,这样逐渐降低观众对于中国舞剧的信心与观看的欲望。

经典的舞剧作品,是舞与剧的良性互动,舞与剧两者缺一不可,但是在中国大部分舞剧“剧的凝固”的情况下,舞剧中的核心部分舞蹈的创作也每况愈下,主要表现为舞蹈的混乱、填充与拼凑。舞蹈的创作场面大且冗长,现在的中国舞剧在舞蹈的创作方面也出现了两大模式,展现风土人情大场面的“性格舞”和类似于杂技的高难度“双人舞”,在舞蹈语言本体的探究方面不足,机械的表演使其缺乏特色。舞蹈本体不足的情况之下,有些编导会采用科技感十足的声、光、电来充斥场面,达到编导的意图。现今,在大批量生产的舞剧当中很少有人尽皆知的经典性舞段的出现。

究其原因,舞剧的发展现状是多方面的,从历史的角度来讲,程式化未形成中国舞剧的审美特征。中国舞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俄罗斯成熟舞剧模式的影响,程式化的模式阻碍了中国舞剧独立审美意识的形成。加之现今的中国舞剧的产出几乎都来自固定的几个创作团队,所以也导致中国舞剧缺乏特色。

此外,中国舞剧评论与创作的生态关系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没有普遍广泛的观众基础的情况下,中国舞剧出现了“圈内玩”的状况,这种“玩法”还体现在实践与评论界的分离,评论打感情牌,在文字与表面要给足创作者“面子”,评论以鼓励性为主,未深入问题本质,即使有敢于说实话的批评人,但实践者并不“买账”,所以已经是舞剧的创作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与进步。

说到舞剧这种艺术形式,到目前为止发展最为成熟的是芭蕾舞剧,芭蕾舞剧取得如今的成就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长久的积淀与改革使芭蕾舞剧走向独立与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讲,芭蕾舞剧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舞剧的改革史,它的每一次改革都是对芭蕾舞剧从根本上的完善与革新。迈出芭蕾舞剧改革第一步的是诺维尔。从戏剧中走出来的芭蕾,以主人公的姿态回归到芭蕾舞剧中,这要归功于法国芭蕾改革家诺维尔,他以“情节芭蕾”为核心,提出芭蕾舞剧改革的要求,他的芭蕾改革涉及芭蕾舞剧的审美源泉、舞剧的戏剧结构他的改革思想不仅奠定了舞剧改革的基础,也奠定了法国流派坚实的基础。提出改革的人,如果没人支持或者为之付诸实践,那就是毫无意义的口号,在诺维尔的影响下,他的弟子多贝瓦尔在领略老师的意图之后,创作出在作品内容与形式上高度统一并且至今活跃在舞台上的经典之作——《关不住的女儿》。

芭蕾舞剧在俄罗斯渡过了他的“青年时期”,“古典芭蕾之父”彼季帕为俄罗斯芭蕾舞剧奠定了“双人舞”与“性格舞”两大模式,使芭蕾舞剧的创作模式基本定型,在创作出《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出三大舞剧之后,古典芭蕾后期,芭蕾舞剧的创作模式逐渐走向程式化与模式化。程式化的发展标志着成熟,但是一旦程式化出现也预示着该模式走向死亡,一方面它为舞剧的创作提供了一个范本和标准,另一方面它也为投机取巧者准备了一条捷径,换句话说,成熟的模式本身。滥用程式会使艺术作品磨灭艺术性与感染力,最终走向僵化、甚至死亡。

由于古典芭蕾后期,对于前代艺术家的所奠定的程式的滥用,芭蕾舞剧的创作一路低迷,各种问题不断的浮出,情节性的舞剧出现题材单一、舞与剧的脱节、一味地炫技、人海战术的充斥着舞台,而抒情性的舞剧动作也是在机械地表达着芭蕾的唯美,从芭蕾舞剧的内部的发展,预示着下一个舞剧改革的出现。

福金芭蕾舞剧改革的序幕的拉开,为芭蕾舞剧进一步地健康发展迎来了新的曙光。他在充分了解了当时的舞剧创作的状况以后,一方面受到当时的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他意识到了当时芭蕾的困境,提出芭蕾改革的五项基本原则,他的改革的核心可以总结为强调舞剧的创作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在此基础上,他突出强调了芭蕾舞剧创作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多样性,在传统戏剧结构与哑剧的处理上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福金为芭蕾舞剧动作语言上受现代主义的影响,做了新的拓展与延伸。他提出的改革思想是他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重要的是按照他的成功点在于福金所提出来的改革点《火鸟》《玫瑰花魂》《彼得鲁什卡》印证与体现。

《火鸟》和《彼得鲁什卡》从题材上来说都是取材于俄罗斯本民族的神话童话,在舞剧的编排上,编导福金摒弃了古典芭蕾的冗长的叙事舞段的堆砌,而选择了更为精简的叙事结构,在舞剧的长度上做出了调整。在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之上,与当时的时代相勾连,表面上来看虽然是对神话故事的讲述,但它有着对20世纪初世界动态的一种反映与隐喻与“人性”开始有了勾连。这些作品的出现,动作上福金融合了多种身体语言融合来表达,来塑造人物形象,动作语言与舞剧风格相统一,突出舞蹈的抒情性的功能而不是一味地炫技。新式舞蹈的身体表达赋予芭蕾舞剧以新的生命与活力。

福金的芭蕾舞剧的改革使得“现代芭蕾”风格的到来,使世界芭蕾舞剧的创作焕然一新,在审美观上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创作上,他开启了芭蕾舞剧改革的新纪元,如果没有福金现代主义的蓄意改革,尼金斯基的《牧神的午后》和《春之祭》经典之作不会流传于世,福金的改革唤起了芭蕾舞剧新的生命,以一种清新之风吹遍了整个欧洲,更是为后世的巴兰钦等多种风格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从以上芭蕾舞剧改革与中国当今舞剧的发展中所出现的窘境来看,问题与改革点是不谋而合的,舞蹈作品的时代性的体现,程式化的摆脱,改革者的践行,是舞剧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三者缺一不可。

当然与有着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芭蕾舞剧相比,中国舞剧还很年轻,艺术的发展规律是呈螺旋式上升的,与探索真理之路相同,它总是向着真理无限的靠近,艺术的发展总是向完美靠近,但是探索之路并没有那么容易,问题也是逐渐的暴露,中国舞剧的发展亦是如此。中国舞剧的改革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努力与探索,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而好的艺术总是在追赶着时代的步伐。

中国舞剧的改革重点在于冲破程式化的牢笼,探索出独立的审美特征,就像福金在《新的舞剧》中所说:人有各种各样的人,人的造型语言也是变化无穷的。因此决不能把人体全部表现力只归结为一个公式。其后果是现成的公式取代了艺术中唯一宝贵的东西,即创造。

中国舞剧需要提出改革的诺维尔,更需要为之付诸实践的福金,希望窘境过后是繁华,中国舞剧的百花齐放,百花争妍的局面我们翘首以盼……

猜你喜欢

程式化芭蕾舞剧芭蕾
因为你的表演,我爱上了芭蕾
春天的芭蕾
不论何处,芭蕾跳起来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京剧服饰的文化内涵
浅谈京剧身段表演的艺术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央芭蕾舞团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