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慢旅游及其成因研究
2020-07-13蘧海伦
彭 丹 蘧海伦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引言
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高压的快节奏下,身体亚健康、人际关系疏离、生活索然无味等问题频繁出现(白凯、胡宪洋、吕洋洋等,2017)。这促使人们在生活世界之外寻找一处可以摆脱都市生活束缚和压抑感的安宁之地。旅游为现代人提供了暂时的“避难所”,为人们展示了一个美化了的梦幻世界(王宁,1999)。正如谢彦君和谢中田(2006)对旅游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看法那样,“我们之所以能够禁受得住漫长的日常生活中的这一切,原因在于我们梦想中还怀有一个假期,还怀有一个到远方旅行的承诺”,旅游世界是人们基于对现代社会的不满和社会现实存在的缺憾而建构出来的理想世界,驱使人们“利用有限的时间去从事有意义的事情”。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正如木心先生在诗中所阐述的,在快节奏的生活世界中,每个人心中都怀有一处安宁的乌托邦之地,只为找寻现实中缺失的那一份“慢”。丽江古城就是一个以“慢”闻名的旅游古城,它被俄国作家顾彼得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另外丽江古城的旅游形象定位和宣传口号也常以“慢”为主题,当地也积极营造“慢”的氛围。因此,本文选择丽江古城作为“慢旅游”目的地的典型个案,通过对丽江古城的慢旅游呈现形式及成因进行实证分析,深化对慢旅游的认识和理解。
一、文献回顾
慢旅游中的“慢”源于意大利的慢食和慢城运动,彼此之间的慢内涵是共通的(Heitmann,Robinson & Povey,2011),慢食运动促进了慢旅游理念的形成,慢城也成为一类独特的慢旅游目的地(李庆雷,2014)。本文通过分析和整理慢旅游的研究资料,发现目前慢旅游的研究主要围绕慢旅游内涵与旅游体验、旅游者动机与慢旅游的产生及发展等话题展开。
1.慢旅游的内涵与旅游体验
针对“慢旅游到底是什么”的问题,由于看待慢旅游的出发点和视角不同,学者之间还存在一些分歧。Jafari(1988)认为,慢旅游是人们在旅行过程中逃离当前社会,摆脱时间和工作压力,享受旅游带来的美好过程,它可以满足人们暂时摆脱高压社会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部分学者反思了大众旅游的不足,重点关注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深度体验。Peters(2015)和Buckley(2011)认为,慢旅游不是追寻旅游目的地的数量而是旅游者用适合自己的速度体验旅游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旅游者没有大众旅游所带来的时间上的紧迫感。Gardner(2009)认为,慢旅游是旅游者通过享受旅行过程不断满足自身深度体验的一种旅行方式。Heitmann、Robinson 和Povey(2011)研究了慢食、慢城与慢旅游的关系,认为慢旅游摒弃了“快”交通(如飞机和汽车等),更倾向于速度较慢的交通方式(如火车、公共汽车、巴士、自行车和步行)。Timms和Conway(2012)遵循了慢食运动的哲学原则,认为慢旅游具有追求“生活质量”、提倡深度体验和回归可持续慢生活的特征,反对追求“快速和激烈”。Guiver 和McGrath(2016)通过分析慢旅游相关文献和16 个慢旅游网站的文本,提出慢旅游意味着旅游者在一个地方停留更长时间,试图与当地居民“生活”在一起,沉浸在当地的文化中,通过地方消费来感受慢旅游的氛围。曹宁和明庆忠(2015)认为,慢旅游是旅游者以满足愉悦身心、回归本性和满足精神需求为目的,放慢旅行节奏,在目的地长时间停留的休闲旅游方式。以上定义是基于旅游者的需求和体验而提出的,重点关注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深度体验,这也是本文所认同的。
2.旅游者动机与慢旅游的产生及发展
西方学者最早关注的慢旅游内涵是源于旅游者对“逃离现实”的需求,Dann(1981)认为慢旅游的关键是确定旅游者“逃逸”或“追寻”的需要。近年来,慢旅游成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对慢旅游的研究重点开始关注旅游者的需求和体验动机。Dickinson、Lumsdon 和Robbins(2011)认为,在慢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通过放慢脚步获得和当地居民互动、交流的机会,并加深对目的地的了解。除了旅游者对慢旅游体验的自我追求以外,旅游目的地的属性和宣传也得到了学者的关注。Conway 和Timms(2010)认为慢旅游的产生是对快速和激烈社会活动的反对,因此有学者提出慢旅游的“原型”起源于偏远地区,它们更容易让人产生“深林人不知”的意境。Losada 和Mota(2019)通过召集受访者观看葡萄牙西北部杜罗社区的旅游宣传片发现,慢镜头的播放不仅可以促进旅游者选择慢旅游活动,还可以增强目的地慢形象的传播。胡家镜、万秋和吕兴洋等(2019)指出,慢旅游发展了古镇旅游的新形态,古镇慢旅游存在4 个方面的特质要素,即文化空间、休憩场所、自然元素和人文意蕴。由此可知,旅游者动机、目的地的属性和广告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慢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总体来看,国外对于慢旅游的研究倾向于“内涵”“体验”“产生和发展”等内容,早期以概念界定和理论研究为主,近几年的研究主题较广泛,研究方法兼具定性和定量研究,已经初步形成相关的研究体系。虽然国内对于慢旅游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探索主要以概念界定为主,多应用于对慢旅游理念的探讨和旅游开发路径的研究,相关研究依然有限。
因此,本文关注国内旅游目的地的慢旅游发展及其成因,从旅游者的体验入手,尝试对我国的慢旅游目的地进行实证性的个案分析。同时,为了拓宽慢旅游的研究视角,本文借鉴了王宁(1999)提出的“旅游与现代性”观点,即旅游和现代性之所以能产生联系,是人们对现代性所造成的异化、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生活节奏程式化的暂时“解脱”,旅游反映的是人们对现代性的反思和不满。本文中使用的“慢旅游”一词,指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活动和整体体验,强调旅游者想要摆脱日常生活,追求宁静、放松、简单的生活体验,并在这一概念基础上深入探究本文要解决的“丽江古城慢旅游的呈现形式和成因”问题。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自2016 年至今,笔者对丽江古城开展持续调研,调研中对丽江古城“慢旅游”等问题进行了访谈,主要的访谈对象是去过丽江古城的游客和未去过的潜在游客,针对每个对象的访谈时间在30~60 分钟,共获得128 份访谈资料。根据质性研究扎根理论的理念,访谈的数量不需太多,只要达到理论饱和即可,故本文从128 份访谈资料中选取了与本文最为契合的10 位受访者的访谈文本,且保证了受访者的年龄多样化和性别多样化。访谈内容包括受访者前往丽江古城的旅游动机、对丽江古城的想象以及在丽江古城的旅游体验。笔者首先对收集到的访谈文本进行词频统计分析的预处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编码分析。
1.文本资料预处理
为了保证分析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对收取的访谈文本进行预处理,运用定性分析软件Nvivo11.0 Plus 对访谈文本抽取与本文相关的高频词(见表1)。词频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文本中的主题(谢彦君,2018),了解旅游者对丽江古城慢旅游的感知和体验,以此作为丽江古城慢旅游研究的基础数据。
2.文本资料的编码分析
本文在对访谈文本资料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分析,借鉴扎根理论创始人Strauss 所提出的三级编码方法对本文进行类属分析,形成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通过开放式编码获取初始资料中的概念类属单元,通过轴心式编码探寻和建立基本符码中所隐含的概念的关联度,通过选择式编码确定本文的核心范畴,并反复进行饱和度检验,直至不再出现新的范畴,最终发现丽江古城“慢旅游”存在两个核心类属,分别是环境和慢旅游体验(见表2)。
表1 文本资料高频词表Tab. 1 High frequency word list of text data
表2 文本资料编码示例Tab. 2 Examples of text data encoding
三、丽江古城的慢旅游
1.环境
现代社会常常令人们对现实世界产生不满,致使远方的旅游地被投射了美好的想象。人们把对边远地方的美好想象与对身边现实世界的不满结合起来,形成了弥补性的旅游(彭丹,2016)。慢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形式(Dickinson & Lumsdon,2010;Oh,Assaf & Baloglu,2016),从旅游社会学中现代性概念的角度分析,它同样属于弥补性旅游。笔者基于对访谈文本的分析发现,旅游者首先感受到的慢旅游是当地的环境,主要表现在地理位置和景观两个方面。
(1)地理位置。Conway 和Timms(2010)指出,偏远地区且环境未被破坏的目的地更适合发展慢旅游。国内学者同样提出了这一观点,即慢旅游目的地开发区应该选择人类活动强度较低的地区,以便给“慢游族”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方琰、殷杰,2014)。从地理环境上看,丽江古城处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衔接段,北枕玉龙雪山,海拔高达2 416 米;从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上看,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内,中心位置大约在北纬26°52′50.43″,东经100°13′27.70″,是我国的西南边陲之地。丽江古城特殊的地理区位造就了自然环境的独特性,这是丽江古城作为慢旅游地的地理基础:高海拔的地形特征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呈现出悠闲、缓慢的生活状态;西南边陲的生活步调与东部大城市的快节奏全然不同,吸引众多的人前往丽江旅游或者长久定居。在问及受访者“对丽江古城最大的感受”时,多数受访者会将丽江古城与自身生活的城市作比较,认为丽江古城是位于我国偏远地区的旅游地,生活节奏慢且生活压力小,如“你发现他们的生活节奏都不是很快的,不像深圳、上海、北京那样生活节奏很快,这也是我所追求的东西”。(T01)
(2)景观。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地完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同造就了当地的慢旅游环境。丽江古城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保留了完好的少数民族文化,因此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景观。例如,丽江当地居民以纳西族为主,同时融合了汉族、藏族等其他民族,这使得当地民居在颇具纳西族风采的同时又呈现出了多元糅合的形态。再如,相对于规范化和同质化的城市空间,丽江古城的整体街道布局呈现出“曲、幽、窄、达”的特征,更加满足慢旅游者逃离现实的需求。
2.慢旅游体验
现代社会如同一台“机器”,而我们每个人则是这台机器上日夜运转的“齿轮或螺丝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摆脱都市生活带来的束缚和压抑,寻找一个可以享受自由、回归自我的地方,而慢旅游地恰好满足了现代人的这个需求。丽江古城历来被认为是与现代性相悖的地方,置身于古城之中的旅游者,可以感受到旅游世界的安逸与轻松,这是日常生活世界所欠缺的。
笔者基于对访谈文本的编码分析发现,丽江古城的慢旅游体验主要包括旅游者自我追求和慢生活体验两个方面。
(1)旅游者自我追求。慢旅游是旅游者在异地停留、深入追求精神享受和自我价值的新型旅游方式,是旅游者在闲适状态下的自我实现(杨柳松、周璇,2018)。丽江古城在旅游业发展初期并不知名。最早来此的旅游者在这里感受到了与外界社会完全不同的生活节奏,感受到了与现代城市完全不同的“慵懒”,他们中的部分人最终选择在此定居,成为丽江古城最早的旅居者。他们被这里的环境所吸引,在这里践行了理想中的生活方式,将想象中的田园牧歌式的自然生活移植到现实世界之中。如今,丽江古城游人如织,但还是有很多旅游者能够感受到舒适与安逸的氛围,如“我是和老公还有我老公的朋友们一起来的丽江。来了之后,真的想留在这里,生活节奏慢,很安逸,而且景色好。我们一行人都被这里的舒适打动了”。(T06)
丽江古城作为慢生活氛围之城,吸引了许多“慢”气质的人群在此驻足停留,如艺术家、文人、流浪歌手、诗人等。在丽江有一间酒吧叫“大冰的小屋”,老板大冰是众多90 后文艺青年追随的偶像。大冰在选择做酒吧老板之前是一个画家,转行后成为一名电视台的当红主持人,后来又成了流浪歌手、民谣歌手、酒吧老板……他来到丽江后,被这里淳朴的生活环境以及慢节奏的生活步调吸引,留了下来。正如他在自己的作品《丽江之歌》中坦言“爱丽江胜过爱自己的故乡”:
关于丽江 你到底为何而来 这个据说最慵懒的城市
每天有上千部肥皂剧在同时直播上演
这个据说最慵懒的城市 每天有上千部韩剧在同时直播上演
这个据说最慵懒的城市 每天有上千部偶像剧在同时直播上演
这个据说最慵懒的城市 每天有上千部伦理剧在同时直播上演
(2)慢生活体验。“慢生活”是一种面向身心深度体验的高品质生活(汪斌锋,2018),倡导的是适度的节奏、内在的品质、雅致的趣味和“自然、自在、自持、自知”的文化姿态(管宁,2012),成为现代人反思现代社会的重要方式。随着《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中餐厅》等慢综艺节目的热播,慢旅游日渐受到市场追捧,一些边陲的旅游地凭借其自然和社会优势成为旅游者体验慢生活的重要依托。
丽江古城的“慢”强调的是与现代都市生活相反的慢节奏,表现为一种都市里难得体验到的“慵懒”,而这种“慢节奏”又在旅游者的持续体验之下得到强化,进而产生慢生活氛围。与此同时,丽江古城也在某些方面体现出“快节奏”的特征,如24 小时营业的肯德基、彻夜喧闹的酒吧、挤满四方街的旅游团等。笔者从对访谈文本高频词的提取和文本分析中发现,丽江古城在商业方面呈现出快节奏,而正是在与“快节奏”的强烈对比中,丽江缓慢的生活节奏再一次被印证。正如一位去过丽江的女士所说:“在我的印象中,虽然这里有很多商家,但是我可以在古城内慢慢走、慢慢看,我觉得这里特别悠闲、自在,生活变得特别幸福,我比较喜欢这样的慢生活”。(T06)
四、丽江古城慢旅游的成因
1.自然环境和本地人生活理念的互动
本文通过调研发现,丽江古城的慢元素是自然存在的。在访谈中,受访者对丽江古城的第一印象就是丽江的“慢”:慢城、慢生活抑或是慢旅游。他们直接将丽江与“慢”画上了等号。当丽江古城原本的生活理念与旅游者的慢需求无形中契合时,慢理念成为丽江古城的自然存在。
在发展旅游业之前,丽江古城是我国西南的一个边陲小镇,很少有外面的人来到这里,城内聚居的都是纳西族人,他们过着与世无争的恬静生活。俄罗斯著名作家顾彼得(1992)在《被遗忘的王国:丽江1941—1949》中写道:“所有的纳西族人都不曾想要离开丽江,即使他们去过上海、香港、加尔各答这些充满霓虹的大城市,他们也总是想回到丽江生活。”由此可以发现,丽江古城是一个舒适、安逸之地。虽然在旅游开发后,古城内大量的原住民搬到新城,但是这种慢生活的状态却一直在古城内延续了下来。
2.旅游利益相关者制造了“慢”的符号和象征意义
李庆雷(2014)提出建设慢旅游目的地应该符合4 个基本条件:一是良好的生态,适宜的气候,最好拥有特殊的休闲度假资源;二是闲适的氛围,缓慢的节奏,最好具备文化遗产或民族风情;三是安全的环境,友好的居民,最好具备好客的传统和包容的性格;四是多样的休闲设施,完善的公共服务,最好拥有慢性系统。本文发现丽江古城具备建设慢旅游目的地的条件。
第一,丽江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所在地,地处金沙江的中上游,自古便以“金生丽水”而得名。在丽江用古老的纳西象形文字写就的《东巴经》中,曾记载着“人与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人类要像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对待自然,否则就会祸及自身”,丽江良好的生态离不开丽江人始终恪守的行为准则。高原山地气候下的丽江阳光资源充足,大部分旅游者都喜欢享受当地的日光浴,他们认为在丽江晒太阳会更加舒适与惬意。一位去过丽江古城的旅游者说道:“丽江风景很美,那里的景色让我觉得真的是上天的恩赐,去体验一下纯净的大自然真的很值,像玉龙雪山这样没有被污染的地方,特别纯粹,到这里来感受一下也是很不错的。”(T02-M)
第二,诸多旅游者在丽江古城中感受到的是当地缓慢的生活节奏,“生活氛围还是蛮融洽的,至少我感觉是这样。在丽江古城生活了两天,还是蛮舒服的,还是个蛮平静的地方,不闹腾,生活节奏比较慢。我们住在古城里面,感觉又干净又舒服”。(T03-Y)
第三,大部分旅游者在丽江古城感受到了当地人的淳朴与热情。虽然近年来,丽江频频出现抢劫、游客被打等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人民热情好客的形象,但人们依然对丽江充满向往。“我觉得这里的民风还是蛮淳朴的,不像有些人描述的那么不好,而且这里的人民挺善于表达的,这点让我挺惊喜。”(T04-F)
第四,丽江拥有酒吧、客栈、文艺店铺等一系列休闲场所。经营者为了迎合旅游者的需求而努力营造慢的氛围,使旅游者在丽江任何场所都可以感受到慢旅游体验。“首先听到丽江这两个字啊,想到的就是古香古色。再者说我觉得丽江古城对于生活在快节奏的城市人来说,那里可以远离城市的烦恼,可以享受无忧无虑的慢节奏的生活,没事发发呆、喝喝小酒、泡泡吧,其实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T05-X)
随着丽江市旅游的发展,丽江古城名声大噪。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涌入雪山脚下这个安逸的古城,古城内质朴的民风遗存、神秘的纳西文化以及原始的象形文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面对这种情况,丽江市政府出台保护条例,用法律手段保护古城、传承文化,使得古城的“慢”得以延续。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丽江市政府打造丽江古城时重视旅游者对“慢生活”的需求,鼓励和支持经营者在古城内营造“慢”的氛围,以此将古城打造成一座处处有着“慢”符号的古城。在利益相关者的不断建构下,丽江古城的四方街、酒吧、客栈、店铺、民谣、阳光等成为渲染丽江古城“慢旅游”的符号。
为什么丽江古城能营造出“慢旅游”的氛围?一方面是由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本地慢生活节奏;另一方面是丽江古城具备建设慢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条件,使古城内的情景再现了过去“什么都慢”的意境。当地政府、旅行社、商家等利益相关者在慢旅游的框架下,在古城内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刻意向市场传递“慢”的形象,再现了传统生活。这种“慢”以一种比现实缓慢的节奏调节了旅游者内在的心理失衡。“慢”成了丽江古城内的经营者努力宣传和维护的形象。因此,很多人认为丽江古城的慢旅游是当地经营者努力营造的结果。古城的生活节奏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是慢的,但是这种“慢旅游”也表现得过于刻意,以至于有人认为这并非真正的慢旅游。正如一位去过丽江古城的旅游者所言:“就我去旅游过的地方来说,我很想定居的地方是泰国清迈,那里是真正的慢节奏,不管是商店还是当地的居民,比如说白天,你会发现那边的很多商店都没有开门,或者到中午才开门,是那种很随意、很随性的。但在丽江古城,你会发现他们的商店很早就开门了,晚上也是灯火通明,因为有酒吧嘛。如果说清迈的居民是真正的慢节奏,游客过去就是享受那种慢节奏的生活,那么丽江的慢节奏就像是特意营造出来的,不是真正在那边生活的人在过慢节奏的生活。所以说它相对于大城市来说属于慢节奏生活,但这种慢节奏是人造的,与我想象的慢节奏还是有差距的。”(T06-Z)
3. 旅游者的需求和认同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雾霾、噪声、疾病以及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促使很多人都想寻找心中的世外桃源,满足内心的精神需求。丽江旅游的发展以及当地的生活氛围使丽江古城成为现代人逃离都市的选择之一。顾彼得(1992)在他的书中真实地描述了其在丽江古城的生活体验:“在我动荡的人生中,我没有在任何地方欣赏过像丽江那样宁静、那样幸福的生活。对我来说,那是天堂。我在丽江的幸福生活,不只来源于悠闲地欣赏鲜花及其香气,欣赏雪峰永远变化的光辉和连续不断的宴席,更为重要的是,我心地坦然了。”
慢旅游的特性使旅游者可以有更真实的体验(Dickinson & Lumsdon,2010)。丽江古城的慢理念恰好满足了当代旅游者的这种深度体验的需求:漫步在古城的街巷中,入住一家有特色的客栈,躺在客栈的摇椅上沐浴阳光,看一本书,品一杯茶,放空大脑,或与偶遇者聊天交友……正如一位旅游者所说:“关于慢生活,丽江有很多的书店,装修都蛮清新,你可以挑上一本好书坐在那儿,或者写一张明信片寄给未来的自己,还有各式各样的小店,坐在小吃店里,看窗外的行人人来人往。丽江的慢生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T07-X)丽江古城的慢生活满足了旅游者暂时逃离现实的需求。
综上所述,丽江古城慢旅游表现在环境和慢旅游体验两个方面,给旅游者传递了与大众旅游不一样的感受,满足了现代人“逃离”都市和追求自我的需求。丽江古城的慢旅游正是自然环境与当地生活理念的互动、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建构以及旅游者的需求和认同共同营造出来的美好想象。
结语
本文以丽江古城为案例地,采用深度访谈法和扎根理论对丽江古城慢旅游的呈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并对丽江古城慢旅游的成因进行了探索,得出以下结论:(1)丽江古城的慢旅游呈现在丽江古城的环境和慢旅游体验两个方面,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和景观两个维度,慢旅游体验则体现于旅游者的自我追求和慢生活体验之中。(2)丽江古城慢旅游的形成受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丽江自然环境与本地人生活理念的互动是丽江古城慢旅游形成的基础;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利益相关者制造了“慢”的符号和象征意义,进一步促进了丽江古城慢旅游的形成;旅游者对“慢”的需求和认同,验证并强化了丽江古城的慢旅游。
作为丽江古城慢旅游的实证研究,本文尚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本文通过访谈获得的一手资料主要来自客源地,二手资料来源于网络、报刊等,对丽江古城慢旅游目的地形成原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后期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