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敏感度-主观偏好矩阵的宜兴竹海视觉景观关键区识别
2020-07-12姜小雨范少辉尹子旭张美曼官凤英
姜小雨,范少辉,尹子旭,张美曼,官凤英
(国际竹藤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
视觉景观是从游玩者视角出发,通过视觉感官刺激对景观环境产生美学感知的地理实体[1-2]。它是地理环境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视觉是美学感受的主要方式之一,一般理解为由景观产生的感性认识和审美体验,即感知层面上的景观[3-4]。人民对绿色生态的生活需求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优美的森林资源,为达到视觉景观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的融合发展[5-6],首要问题是评价景观质量以确定森林资源的保护等级[7-8]。游玩者对森林景观资源的破坏首先体现在视觉感知上,自然环境在与人类活动相融合中可能会影响景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9-11]。景观视觉评价是景观影响评价的一部分,是评价者利用定向定量、主观描述信息等方法[12-14],以公众心理对美学感知为标准感知自身所见视觉景观[15]。景观在人视觉上呈现的动态特性称为景观视觉敏感度。景观美景度是衡量评价者对景观的直观感受[16-17]。作为最广泛的景观评价方法,景观视觉敏感度和景观美景度是将视觉景观的客观衡量方法和主观审美诉求结合起来,确定视觉景观保护等级[18-19]。
对于视觉景观的研究,最早源于20世纪60年代欧洲对景观的形态、风景和特定景观的表达[20-21]。此后,国内外学者开展视觉景观理论体系研究和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探索[22]。20世纪80年代后,研究学者将目光投注在景观评价等级的内在因素上[23],景观评价方法分2种组织模式[24]:一种是以人的主观评价为标准,另一种是以景观自身的属性为标准。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4种学术派别:专家学派、认知学派、心理物理学派、经验学派[25]。后来学者将四大学派归纳为3种评价方法:描述因子法、公众偏好法和量化整体法。描述因子法强调评价客体拆解为多个考核指标评价,公众偏好法注重大众审美的真实感受,美景度评估法(SBE法)是评估者将选取的景观样本按照标准打分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提出将生态美学与视觉景观结合共同评价视觉景观环境,这是首次将景观评价融入公众审美偏好评分[26]。因此,由景观专业专家和公众共同完成评价是当下景观美景度的主要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使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进行景观视觉评价的定量研究虽然便捷,但难以反映公众的美学感受。很多学者开始将SBE法弥补GIS技术对景观视觉评价中美学感知的不足[27]。近年来,中国众多学者利用SBE法对视觉景观开展相关研究。另外,对景观视觉评价的研究也涉及道路行车环境景观、历史街区景观风貌、城市滨水空间景观、风景名胜区景观及山体破坏面景观等多方面[28-31]。
宜兴竹海森林公园是公认的“华东第一竹海”,拥有壮美的竹林景观风光,园内泉、溪、瀑景观元素遍布,构成了宜兴竹海综合竹类景观群。随着以生态利用为目的的竹林旅游成为了新潮流,节假日暴增的旅游活动也造成了竹海公园视觉景观的问题。研究使用GIS空间分析模块,调查竹海公园内竹林景观的视觉敏感度分布,并用SBE法获得专业人士及公众判定竹林景观的主观审美偏好,主客观指标融合量化竹林景观感知,构建敏感度-主观偏好矩阵,评价宜兴竹海森林公园的竹林景观保护等级,划分竹海公园视觉景观关键区,为竹类森林公园景观保护和规划建设提出科学依据。
1 研究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与数据来源
宜兴竹海森林公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风景区位于宜兴市西南部的湖父镇境内,地理坐标为31°09′35″-31°10′30″N,119°40′36″-119°42′35″E,占地478.02 km2,属低山丘陵,其中海拔最高为玉女峰611.5 m,最低84.7 m,属于亚热带温湿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8℃,年均降水量1 178 mm,温和多雨,季节分明,日照充足。竹海公园历史悠久,地貌多变,水量丰沛,其竹林景观美学价值极高。宜兴竹海横跨苏、浙、徽三省,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竹资源风景区,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占公园绿化面积90%以上,有“华东第一竹海”之称。竹海公园主要有镜湖、海底、峰顶三大竹林观景区,游览路线呈线性分布,途径映竹轩、观瀑阁、嬉水池、百竹园、太湖之源、赏竹亭、冒龙池、苏南第一峰多个景点,本研究调查了11个供游览者欣赏竹林风光的人工观景平台(图1)。
图1 研究区及观景点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of viewing points in the study area
本研究收集宜兴国有林场提供的1∶10 000宜兴竹海省级森林公园红线图、无锡市竹海公园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的宣传资料(2019)、宜兴市湖父镇村镇建设管理服务所提供的现状地形图等。以高斯·克吕格投影为参考,利用ArcMap 10.2对宜兴竹海的现状地形图配准,根据竹海公园范围把地形图转换为上述地理坐标系中,并进行图像校正、数据矢量化、DEM构建等数据处理。通过实地调研和GIS目视解译绘制宜兴竹海核心景区的道路分布图、观景台分布图。
1.2 主观偏好评价
1.2.1 风景照片拍摄及筛选 本研究所用风景照片均有Nikon D610全画幅单反相机拍摄,有效像素值最大可达2 426万,拍摄模式采用光圈(F)优先模式,光圈(F)设在5.6,感光度(ISO)不低于500,焦距设为24 mm,11个观景平台所摄风景照片均由同一摄影者,拍摄高度保持在1.6 m左右。拍摄时间为光线情况良好的9∶00-12∶00,拍摄地点为竹海公园11个观景平台共14个观景点,图1为观景点分布图。经过调查发现映竹轩、百竹园、苏南第一峰观景平台的视域较广,因而设置多个观景点模拟不同观景视角所呈现的景色(映竹轩、百竹园、苏南第一峰各2个)。拍摄照片应从观景点正前方保持1.6 m高度从左45°开始平视至右45°拍摄5张照片,总共拍摄70张照片。
1.2.2 评价者的确定 查阅资料得出,个体审美差异的主要来源是文化背景的差别。因而选择景观领域的专家和研究者作为评判人群具有较好的辨别力和极小的差异性。选择风景园林学及竹林培育学的教授、研究员和硕士研究生共70人,其中男性32人,女性38人,作为这次美景度调查的评价者(表1)。
表1 评价人员组成Tab.1 Evaluation staff composition
1.2.3 评价方法及数据的标准化 采用SBE法获取个体对竹海公园竹林景观的主观偏好评价。首先,按观景点及不同视角将拍摄的风景照片分类,使用PS自动拼接风景照片使每张照片都尽量展示观景平台的竹林景观,如图2所示。其次,利用问卷星将个体对风景照片的评价制成问卷,发送链接给本次美景度调查的评价者。他们需要对每张风景照片反映的竹林景观美学感受打分,评价者则在下列7个选项“极优美、很优美、优美、一般、不优美、很不优美、极不优美”中单项选择。为了减轻因评价者审美差异造成结果偏差,将竹海公园11个观景平台的美景度转化为分值,依次是“-3、-2、-1、0、1、2、3”,并标准化处理,公式如下:
图2 入口广场观景点1的视觉景观(由五张照片拼接裁剪合成)Fig.2 Visual landscape at the entrance square,a viewing point in Yixing Bamboo Sea
公式中,Zij是第j个专业评判者用SBE法对宜兴竹海第i个观景平台的标准化分值;Rij是第j个专业评判者用SBE法对宜兴竹海第i个观景平台的评分值;¯Rj为第j个专业评判者用SBE法对宜兴竹海11个观景平台的平均值;Sj是第j个专业评判者用SBE法对宜兴竹海11个观景平台的标准差;Zi是用SBE法对宜兴竹海第i个观景平台的标准化分值。登录问卷星系统下载数据,使用EXCEL将汇总整理,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得出竹海公园11个观景平台的美景度评分。(映竹轩、百竹园、苏南第一峰则取相应多个观景点美景度的平均值)。
1.3 景观视觉敏感度评价
景观视觉敏感度是反映游玩者视域范围内客观实体的景观视觉特征。一般计算它分为相对坡度、相对距离、出现几率及醒目程度4个景观因子并进行敏感度综合评价。景观视觉敏感度高,则景观实体的位置、周围环境及自身特征更能吸引游人的目光;景观表面与游玩者视线的坡度(0°≤a≤90°)越大,景观重要性越强。游玩者一般都沿竹海公园主路欣赏竹林风光,越能清晰地观看到景观实体的结构特征和要素状态,景观视觉敏感度越高;在视域范围内景观实体出现时间越长,景观视觉敏感度越好;景观实体的醒目程度由对比度决定,如动静、色彩、形状、线型、材料甚至历史等,景观与环境的对比越强,景观越敏感。
宜兴竹海森林公园景观类型多样,竹林、水体、人文景观层次分布,景观资源组合和谐。经实地调查后得到的醒目景观:嬉水池、飞来瀑、扑虎潭、索桥凌波、太湖之源等、苏南第一峰、百竹园、翡翠长廊、赏竹亭、寂照禅寺、映竹轩和竹文化馆等,这些醒目景观也是此次研究的观景点,因此不纳入醒目景观因子的研究中。经专家咨询及文献资料[32-34]并结合实地调查制定宜兴竹海森林公园视觉景观敏感度因子的评价标准(表2)。
表2 景观视觉敏感度评价标准Tab.2 Evaluation criteria of landscape visual sensitivity
1.4 敏感度-主观偏好矩阵的构建
由Martila和James在1977年提出的重要性-表现分析法(IPA法)常用来评估不同要素对主体的影响程度,具有形象直观、便于决策的优点[35]。把重要性(y轴)和表现程度(x轴)构建一个二维象限,以平均值为交叉点将二维象限划分为4个区域。实验把景观视觉敏感度和美景度评分作为X、Y轴建立二维象限图,图中第Ⅰ象限为高/高区域,该景观区更易被游人发现且对美学感受强烈,景观的吸引力强应作为重点保护区域;第Ⅱ象限为低/高区域,本区景观不易被游人发现,美学表现好应顺其自然发展;第Ⅲ象限为低/低区域,本区景观不易被人发现且美景度评分低,不做重点发展区;第Ⅳ象限为高/低区域,本区易被游人看到但景观美景度评分低,应作为重点改进区。以上4个象限构建了敏感度-主观偏好矩阵,形象直观的识别视觉景观关键区。
2 结果与分析
2.1 宜兴竹海视觉景观敏感度评价
2.1.1 相对坡度景观敏感度 运用ArcGIS中空间分析模块中Slope Sensitivity功能,从宜兴竹海栅格高程图提取坡度图,按坡度的敏感程度将整个区域坡度划分为3个等级,分别是0°-14.5°的低敏感区,14.5°-30°的中敏感区,30°-90°的高敏感区。使用ArcGIS中栅格计算器将各观景平台的视域范围和三级坡度梯度叠加,见表3。
表3 景观视觉坡度敏感度评价Tab.3 Evaluation of landscape visual sensitivity to slope
景点Viewing point坡度敏感带Slope sensitive zone可视域面积Area of visual field占总面积比例Percentage分值Score总分Total score索桥凌波低敏感带5.455 0.145 0.145 2.166中敏感带20.43 0.544 1.088高敏感带11.69 0.311 0.933观瀑阁低敏感带20.577 5 0.183 0.183 2.182中敏感带50.865 0.452 0.904高敏感带41.152 5 0.365 1.095嬉水池低敏感带15.957 5 0.135 0.135 2.221中敏感带60.225 0.509 1.018高敏感带42.155 0.356 1.068百竹园低敏感带19.312 5 0.157 0.157 2.152中敏感带65.55 0.534 1.068高敏感带37.9 0.309 0.927寂照禅寺低敏感带12.642 5 0.137 0.137 2.239中敏感带45.087 5 0.487 0.974高敏感带34.862 5 0.376 1.128太湖之源低敏感带6.057 5 0.153 0.153 2.285中敏感带16.197 5 0.409 0.818高敏感带17.305 0.438 1.314赏竹亭低敏感带3.345 0.067 0.067 2.531中敏感带16.852 5 0.335 0.670高敏感带30.062 5 0.598 1.794冒龙池低敏感带44.832 5 0.335 0.335 1.864中敏感带62.477 5 0.466 0.932高敏感带26.637 5 0.199 0.597苏南第一峰低敏感带43.672 5 0.356 0.356 1.828中敏感带56.427 5 0.460 0.920高敏感带22.645 0.184 0.552
计算得到各级敏感带占总面积比例并按照三级评分标准赋值,结果见表3,各观景平台视域相对坡度景观敏感度的结果依次为:赏竹亭>入口广场>太湖之源>百竹园>嬉水池>观瀑阁>索桥凌波>寂照禅寺>映竹轩>冒龙池>苏南第一峰。
图3 各观景台可视域的相对坡度敏感度Fig.3 Sensitivity around the visual field of various viewing points to relative slope
2.1.2 相对距离景观敏感度 经实地调查发现人清楚的观察景观实体的最大生理视觉距离为200 m(即映竹轩至镜湖对岸的距离),当d≤200 m时,游玩者能辨别清楚景观特征,为近景带;当200 m<d≤400 m时,游玩者看清景观形状,为中景带;当400 m<d≤600 m时,为远景带;当d>600m时很难看清景观原貌,为鲜见带。本实验的观景平台均设在道路沿线,以竹海公园道路及栈道为基线分析相对距离景观敏感度。在ArcGIS中通过缓冲区分析及栅格计算器叠加各观景平台的可视域面积(表4),并绘制相对距离景观敏感度分布图。
计算不同距离景观敏感度占总面积的比例并按照评分标准赋值,得分见表4。各观景平台相对距离景观敏感度的结果为:赏竹亭>索桥凌波>冒龙池>苏南第一峰>百竹园>太湖之源>映竹轩>入口广场>嬉水池>观瀑阁>寂照禅寺。
图4 各观景台可视域的相对距离敏感度Fig.4 Sensitivity around the visual field of various viewing points to relative distance
表4 相对距离敏感度评价Tab.4 Evaluation of relative distance sensitivity to relative distance
景点Viewing point距离敏感带Relative distance可视域面积Area of visual field占总面积比例Percentage分值Score总分Total Score嬉水池近景带57.21 0.484 1.935 3.156中景带34.732 5 0.294 0.881远景带13.987 5 0.118 0.236鲜见带12.362 5 0.105 0.105百竹园近景带48.23 0.393 1.572 2.994中景带41.017 5 0.334 1.002远景带18.107 5 0.148 0.295鲜见带15.405 0.125 0.125寂照禅寺近景带52.56 0.568 2.272 3.406中景带28.995 0.313 0.940远景带6.997 5 0.076 0.151鲜见带3.982 5 0.043 0.043太湖之源近景带22.257 5 0.563 2.253 3.349中景带9.285 0.235 0.705远景带7.457 5 0.189 0.378鲜见带0.507 5 0.013 0.013赏竹亭近景带34.105 0.681 2.723 3.541中景带10.332 5 0.206 0.619远景带4.317 5 0.086 0.172鲜见带1.345 0.027 0.027冒龙池近景带81.185 0.606 2.425 3.449中景带34.247 5 0.256 0.767远景带15.882 5 0.119 0.237鲜见带2.59 0.019 0.019苏南第一峰近景带72.957 5 0.595 2.378 3.440中景带32.772 5 0.267 0.801远景带14.99 0.122 0.244鲜见带1.975 0.016 0.016
2.1.3 出现机率景观敏感度 出现机率景观敏感度是以景观实体在游玩者视域出现时间与游玩总时间的比值作为标准。实验以竹海公园道路及栈道观景线,在观景线上间隔100 m取一个观景点,视域分析表示(Visibility Analysis)游玩者在观景点的可视区和不可视区,反视域分析栅格图中各单元数值代表景观实体被看到的次数。
从出现几率景观分布图中可知,观景点被看到的次数最多56个,最低0个。使用ArcGIS栅格计算器叠加各观景平台的可视域面积,见图5。按照评分标准赋值并叠加视域面积,结果见表5,各观景平台出现几率景观敏感度因子的结果为:嬉水池>寂照禅寺>索桥凌波>观瀑阁>映竹轩>赏竹轩>百竹园>入口广场>冒龙池>苏南第一峰>太湖之源。
图5 各观景台可视域的出现几率敏感度Fig.5 Sensitivity around the visual field of various viewing points to sight-probability
表5 出现几率敏感度评价Tab.5 Evaluation of sight-probability sensitivity
景点Viewing point被看到的次数Sight-probability可视域面积Area of visual field占总面积比例Percentage分值Score总分Total score 15≤t<30 2.59 0.023 0.046 0≤t<15 28.702 5 0.255 0.255嬉水池45≤t 85.442 5 0.722 2.888 3.501 30≤t<45 19.032 5 0.161 0.482 15≤t<30 1.565 0.013 0.026 0≤t<15 12.297 5 0.104 0.104百竹园45≤t 64.847 5 0.528 2.113 2.837 30≤t<45 13.122 5 0.107 0.321 15≤t<30 4.682 5 0.038 0.076 0≤t<15 40.11 0.327 0.327寂照禅寺45≤t 63.857 5 0.690 2.759 3.248 30≤t<45 8.085 0.087 0.262 15≤t<30 0.385 0.004 0.008 0≤t<15 20.265 0.219 0.219太湖之源45≤t 8.255 0.209 0.835 1.746 30≤t<45 0.935 0.024 0.071 15≤t<30 2.895 0.073 0.146 0≤t<15 27.477 5 0.695 0.695赏竹亭45≤t 9.577 5 0.191 0.762 1.930 30≤t<45 1.705 0.034 0.102 15≤t<30 14.6 0.290 0.581 0≤t<15 24.377 5 0.485 0.485冒龙池45≤t 43.622 5 0.326 1.303 2.238 30≤t<45 9.66 0.072 0.216 15≤t<30 15.635 0.117 0.233 0≤t<15 65.03 0.485 0.485苏南第一峰45≤t 35.355 0.288 1.152 2.152 30≤t<45 9.912 5 0.081 0.242 15≤t<30 15.5 0.126 0.253 0≤t<15 61.977 5 0.505 0.505
2.2 宜兴竹海美景度主观偏好评价
表6是70名评价者对宜兴竹海森林公园景观实体的主观偏好评分。经数据处理后,竹海公园11个观景平台竹林景观的美景度评分均大于0,且均值为1.078,说明宜兴竹海森林公园有较高的视觉景观资源。其中美景度最高为苏南第一峰,得分为1.378。由于苏南第一峰极佳的地理位置,是拍摄宜兴竹海竹林风光、欣赏竹海公园全貌的最佳位置;映竹轩处美景度得分为0.52,排在主观偏好评分的第二名。由于映竹轩处在竹海公园中心区,修建在园内主要水利工程省庄水库之上,是负有盛名的水文景观区,倒映在湖面上的竹林风光使此处受到评价者较高的主观偏好评价;竹海公园内美景度排名靠后的是寂照禅寺和入口广场,寂照禅寺美景度为-0.579,寂照禅寺属于园内遗址遗迹建筑,观景空间被周围绿化植被遮挡,空间封闭性增强,景观要素减少,地理位置较差,近年园内工程活动的剩余材料都堆积在寂照禅寺前的大广场上。入口广场美景度为-0.634,此处的高程最低且缺少景观要素,评价者普遍打出较低美景度评分。竹海公园各观景平台主观偏好评价的结果为:苏南第一峰>映竹轩>索桥凌波>嬉水池>太湖之源>百竹园>赏竹亭>冒龙池>观瀑阁>寂照禅寺>入口广场。
表6 主观偏好评价得分Tab.6 The scores of subjective preference evaluation
2.3 宜兴竹海视觉景观关键区识别
景观敏感度和主观偏好的各项指标评价见表7。以景观视觉敏感度标准化分为X轴,景观美景度标准化分为Y轴,(0,0)为原点,构建二维坐标象限图,分析和识别宜兴竹海森林公园的视觉景观关键区,见图6。
表7 各观景台综合评价Tab.7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ach viewing point
图6 敏感度-偏好评价矩阵Fig.6 Sensitivity-preference evaluation matrix
第Ⅰ象限具有较高美景度且景观特征易见的特点,是“视觉景观关键区”。映竹轩、索桥凌波、嬉水池3个观景平台均处于区域,景观的变化易使游玩者视觉景观强烈变化;第Ⅱ象限具有较高美景度但景观特征不易见的特点,称为“景观自然发展区”。苏南第一峰、太湖之源2个观景平台处在此区,景观美景度高但难被游玩者看到或需要在特定位置才能观赏(苏南第一峰需要爬行或乘缆车直达);第Ⅲ象限具有较低美景度且景观特征不易见的特点,冒龙池、赏竹轩、寂照禅寺、入口广场4个观景平台属于该区域,是“景观次优先改进区”。第Ⅳ象限具有较低美景度但景观特征易见的特点,此区域存在较大问题,属于“景观优先改进区”。如百竹园和观瀑阁2个观景平台,景观美景度低且景观特征易造成游人负面的视觉冲击,地理位置也居竹海公园中心区,对宜兴竹海森林公园整体景观感知产生负面影响。根据IPA法划分视觉景观保护的优先级依次是:视觉景观关键区>景观优先改进区>景观次优先改进区>景观自然发展区,图7为宜兴竹海森林公园视觉景观关键区图。
图7 视觉景观关键区分布Fig.7 Distribution of the key areas of visual landscape
2.4 宜兴竹海不同类型视觉景观保护管理对策
映竹轩、索桥凌波、嬉水池作为“视觉景观关键区”,地势低、视野广阔,主要是竹海公园“水域+竹林”景观,需加强竹林景观和水域景观保护,避免竹林景观形态重大变化。竹林游览区维持竹林景观原貌,定期组织人员对竹林进行正常经营。
百竹园、观瀑阁位于“景观优先改进区”,对该区造成游人负面视觉效果的问题开展规划改造,整理混乱的景观元素并增加有效的景观休闲设施,改善美景度较低的现状。百竹园是竹类植物科普园区,长期使用但缺乏工程维护和竹类植物的保护使此处美景度优势逐渐消失。观瀑阁处盛庄水库上游的仿古建筑,此处地理位置极佳,但由于观景平台设置不合理,游人无法欣赏到竹林山水的光影美。
太湖之源、赏竹亭、寂照禅寺、入口广场属于“景观次优先改进区”,在竹海公园主路及步行栈道上不容易被看到,需在特定位置才能观赏竹林景观。相较于其他位置,地势较陡峭、坡度高,可开展使游人深入竹林的竹林康养活动。
苏南第一峰、太湖之源属于“景观自然发展区”,自然生态度高,地形地貌多样,景观特色鲜明,对于距离较远的问题,已有空中缆车可以到达。景区管理不宜投入太大改变此处的视觉资源,宜加强“苏南第一峰”独特的云海日出景观的宣传力度,在景区内设置摄影路线导引及拍摄指南,引导游玩者进入此区获得较高的竹林景观感受。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使用GIS空间分析计算相对坡度、相对距离、出现机率3个景观因子,得到宜兴竹海森林公园11个观景平台的景观视觉客观评价,最后的排序结果依次为:索桥凌波>百竹园>嬉水池>映竹轩>观瀑阁>赏竹亭>寂照禅寺>入口广场>冒龙池>苏南第一峰>太湖之源;同时补充公众对宜兴竹海景观的主观偏好,运用SBE法收集专业人士对宜兴竹海视觉景观的美景度评价,最后的排序结果依次为:苏南第一峰>映竹轩>索桥凌波>嬉水池>太湖之源>百竹园>赏竹阁>冒龙池>观瀑阁>寂照禅寺>入口广场;融合GIS和SBE法构建了X轴景观敏感度-Y轴主观偏好的宜兴竹海视觉景观评价矩阵,将宜兴竹海视觉景观保护划分4个分区,分别是:映竹轩、索桥凌波、嬉水池所在的“视觉景观关键区”;观瀑阁、百竹园所在的“景观优先改进区”;冒龙池、寂照禅寺、赏竹亭、入口广场所在的“景观次优先改进区”;苏南第一峰、太湖之源所在的“景观自然发展区”。文中用IPA法构建矩阵兼顾主客观因素对宜兴竹海森林公园视觉景观评价,GIS量化抽象的视觉景观数据,主观偏好评分反映公众对景区景观质量的视觉感知,直观形象的识别视觉景观关键区,划分视觉景观保护等级,为目前竹类公园的景观视觉评价提供思路。
美景度评价法是利用瞬时照片进行视觉景观评价,但宜兴竹海森林公园的视觉景观在时空尺度上存在差异,季节变化对视觉景观实验中还不明确;就空间上看,宜兴竹海森林公园既有远眺欣赏竹林景观和水域景观的观景平台,也有沿着步行栈道从微观尺度上观察竹林的植物资源和竹林环境等,两者空间尺度的差异也影响视觉景观;另外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对竹杆的乱刻乱画、垃圾的随手丢弃等,都会影响评价者的主观偏好评分,降低游览的视觉愉悦。在后续的科研活动中,作者会就研究中存在的尺度、时间及对象方面的缺陷开展补充研究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