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学的经典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构

2020-07-12郑瑶

河北画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原创性当代文学文学史

郑瑶

辽东学院

本文研究文学史与文学经典的辩证关系,探讨文学作品成为文学经典的标准,以及文学经典对文学史建设的主要影响。在文学多样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促进文学家进行更优质的文学创作。

一、文学经典化的基本标准

(一)真切反映社会生活

当代文学创作日益繁荣,文学的社会需求更加广泛,如何判断和掌握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应当从文学作品的人文属性出发。评价文学作品应当看这部文学作品是否反映了社会生活,是否呈现了个性解放的主题,优秀的文学作品应当具有丰厚的人文意蕴,有助于对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进行生动的描写。文学的艺术性应当为文学的真实性服务,只有真正地描绘了人类世界,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普遍性价值理念,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引发人们对社会生活深度思考的作品才能成为文学史的经典。例如,在我国文学史上,正是因为鲁迅对中国国民劣根的揭露,老舍对北京市民性格的描写,以及沈从文对自然淳朴人性的描述,莫言对中国当下社会的深入反省与思考,才激发了人们的审美体验,又引导读者对社会生活进行了深刻的关注,从而彰显了人性的美,体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歌颂人类的美好,鞭笞人性的丑恶,描绘理想的精神世界,通过作品引导读者对人性、人生、社会进行关注,才是文学作品的至高境界。经典的文学作品来源于对现实社会的诗化写作,来源于对真善美的热切关注。

(二)具有良好的艺术性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优质的言语表达,独特的语言风格,具有良好的审美性和艺术欣赏 价值,这样的文学作品才能成为经典。当代文学作品能否经典化的关键还在于文学作品是否有足够的艺术性。文学不同于历史研究,不仅要保证内容的真实,而且还要做到艺术化的真实。只有关注百姓的日常生活,运用艺术刻画的手法记录历史的真实,这样才有成就价值永恒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有特定的社会原因,文学创作需要关注社会政治生活。但是,文学作品还要采用诗化的语言、艺术形象的刻画,情感的融筑,促进读者仔细品读文学形象,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艺术化的表现意识形态是文学家的使命,文学的审美性与艺术性是衡量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的基本标准,竭力用艺术的方式来传递思想观念、进行社会问题研究,挖掘文化价值,才能铸造一部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名著比皆探索了文化发展的新方向,以最热忱、最真切、最忠实的笔触描绘了独特的思想价值观念。事实上,只有运用艺术的方式进行精神的表达,才能促进文学经典化,提高文学作品的质量。

(三)考量作品的原创性

文学经典还要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有突破、有超越。应当把文学作品与前人、同代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只有保证现代文学作品在语言风格上、形象刻画上与主题内容上有所创新,才能称其为经典。只有作品的原创性越加丰富,作品的思想价值越大,文学作品的文学性才越强。格式的特别与表现的真切是当评价鲁迅作品的《呐喊》《彷徨》的基本表述。只有注重形式上的不断创新,注重在意象上进行有效的选取,才能展示独特的文学意境。只有挖掘文学作品深刻的象征意蕴,擅于对文学形象进行严格的剖析,才能体现作家对原创的追求。

二、文学经典对文学史的重构

(一)影响现代文学史格局

文学发展没有既定的走向,任何形式、风格、主题的作品都会各领风骚,都会一时成为文学的主流,随意时间的演化,读者欣赏水平的提高,文学日益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表现出百花齐放的特征。文学的历史是由众多作家共同创造的,当代文学的创作往往要迎合当代读者的“口味”,文学家、评论家、读者与社会现实共同构成了时代文学风貌。一些立足于当代,具有原创性、思想性、丰富性的文学作品往往成为了时代写照,从而给特定时代文学贴上了独特的标签。文学史的研究主要是时代文学家创作的精品,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经典,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在不断地被重写。例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重视文学的写实,当代文学更重视精神的重构,强调展示文学的潜在内容,原创性、艺术性与审美性成为文学发展的规律。

(二)影响文学史的深度

文学经典的质量影响时代文学的深度,现代文学史不再留恋于留存作家作品的收集,更重视对文学作品价值研究。以艺术性和原创性为代表的研究,进一步促进文学样式与文学风貌变革。当代文学研究不仅局限在题材、人物、语言等元素,文学评论家更注重从历史的传承、文化的继承,以及时代的超越角度来评价作家作品。例如,农民与知识分子的题材是文学的永恒,而描给新一代农民形象的作品往往从以往的外在形象描写逐步地深入对农民内心世界的展现。经典文学作品能否融入一种知性美,能否打破当代人思想与情感的困惑,成为文学经典的重要使命。值得揭示和代表当代文学影响力和价值的作品,才能被奉为时代的经典。

(三)代表现代文学影响力

文学经典代表了现代文学的成就,除了专业的文学研究人员以外,很少有读者能够深切地关注文学史。文学史研究应当突破狭小的理论圈,应当放眼于大众的需要,力求在文学理论研究中找出影响大众文学审美理念的因素。经典化可以打破文学研究的壁垒,有助于构建一个融作家、出版、媒体、编辑与一个多层面体系,从而促进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给予读者更好的引导,从而形成一个时代诵读经典的热潮,进一步达到推动普通读者不断汲取优质精神食粮的效果。

三、结论

时代的经典成就了文学的历史长河,只有擅于抓住时代经典,才能发挥文学的精神引领价值。新的时代还要把握评价文学经典的标准,进一步从文学发展角度促进文学创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原创性当代文学文学史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开阔的价值理论与经济实践的视野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评介
陕西当代文学创作透析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
辩证理解现代文学史书写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