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瓷上丹青 烈焰传情
——“浅绛彩”瓷画的百年兴衰疏论

2020-07-12徐洪彬

河北画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窑厂瓷画同治

徐洪彬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一、“浅绛彩”的产生

“浅绛彩”是伴随着粉彩的衰落产生的。晚清时期的中国在经历了鸦片战争后国力大伤,随着八国联军的侵入,清政府自身难保,普罗大众的日子愈加贫困,整个社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迫使多地爆发起义,席卷了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其中最著名的。

“咸丰五年至咸丰六年,太平军攻占了江西的八个府、五十几个州县”“太平天国是一个农民政权……在太平天国的法律中,视清朝咸丰皇帝是‘老妖’,是‘妖’的总头目。清朝大小官吏是‘妖’,地主豪绅也是‘妖’‘妖’是太平天国的重点打击对象,规定‘迂妖必诛’,藏妖者与妖同罪。”清朝的御窑厂就坐落在景德镇内,咸丰五年太平军攻克景德镇,御窑场毁于战火,工匠死的死,逃的逃,一些珍贵的模板和样品也毁于一旦。

以景德镇为代表的官窑和众多民窑在晚清的内忧外患的局势中崩溃瓦解,原御窑画师和各类窑口的工匠们迫于生计,只能以昔日的制瓷技艺谋生。因工艺繁复、分工细致、集体创作、费工费时、价格昂贵等因素,粉彩和青花就很不合时宜了,而“浅绛彩”瓷画工艺相对简便、一人完工、价格亲民。当时的“浅绛彩”瓷一般都是日用瓷,一些署名“浅绛彩”的碗、盘、杯、碟进入市场销售,受到民众的喜爱,景德镇也因“浅绛彩”瓷画的出现而重新振作起来。

二、“浅绛彩”的兴盛

同治五年太平军落败后,在原御窑厂旧址重建堂舍,为同治皇帝大婚烧瓷。复建的御窑厂,经过战火的洗礼烧造能力已经大不如前,加上清政府对烧造瓷器的财政支出比原来减少许多,御窑厂的工匠受生活所迫还要继续绘制“浅绛彩”瓷来维持生计。例如,“浅绛彩三大家”的程门、金品卿和王少维,到后来出现的俞子明等人都有很多作品存世。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大量御用的瓷画师和工匠们流失,因此,御窑厂改“匠籍制”为“雇役制”,除了剩下的前御窑厂的画师之外,还雇用了一些较为知名的当朝画家进入御窑厂专职绘瓷,这是传统中国画与瓷器艺术相结合的很好契机。

胡夔是当时一位非常著名的专职画家,也是朝廷通过“雇役制”聘用的画家之一。“一百二十有零图”尊是胡夔作为“雇役制”聘用的画家期间的作品,尊上题有:“一百二十有零图。时在丁卯(同治六年)中秋前一日,画于昌江官廨南窗之下,奉赠芝泉明府大人雅玩,新安胡夔时年七五。”画面中心是用墨笔勾勒的一棵柏树并施以淡赭色,后有秀石、灵芝、丛草相衬,绘画水平高超。除此之外,“画于昌江官廨南窗之下,奉赠芝泉明府大人雅玩”这个落款,说明可能是奉上意所做,或者以下奉上以示意恭敬。“丁卯”是其创作时间,推算时间为1867年左右,也就是同治皇帝大婚的时间段内。

“浅绛彩”瓷画艺人尽情自由地抒发自己的个性,以瓷画为载体,打破了以往画绢者贵而画瓷者贱的认知。瓷绘上的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表现形式,使得文人画与瓷绘真正地走向了融合,与以往的纸绢作品相比别有一番风味。其可以用特殊的材料淋漓地表现文人意趣,具有很强的文人画韵味,开创了瓷绘文人画的先河。

后经发展,光绪时期涌现出许多“浅绛彩”作品,“浅绛彩”瓷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浅绛彩”瓷画的风格趋于稳定,技师们的整体创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名家辈出。这一时期的瓷上书画作品的水平与纸绢绘画水平相差无几。原因如下:第一,同治时期政局相对稳定,景德镇周边相对安宁,工匠们得以重拾技艺;第二,战后,对生活瓷和宫廷瓷的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这时“浅绛彩”瓷器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要;第三,技师们的技艺传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保障,宫廷御用窑厂的第二代、第三代技师们此时已经可以进行独立创作了,其中不乏技艺高超者脱颖而出。此外,经济的发展也给了民窑发展机遇,当时的私家窑厂和“红店”(清代专门烧制彩瓷之作坊)逐渐多了起来。此时的“浅绛彩”瓷画进入普通市民的生活,被民众所喜爱,达到了鼎盛。

三、“浅绛彩”的衰落

“浅绛彩”的衰落从民国开始。由于整个社会发展的环境发生改变,贸易带来了20世纪初期的洋货潮,新的西洋瓷器被带到中国,“浅绛彩”瓷画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一起经历了许多波折。

随着时间流逝“浅绛彩”瓷画的缺点慢慢呈现出来:首先,“浅绛彩”瓷画的地位从来没有被官方所认可。其次,由于日用瓷的需求增多,绘画技艺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民国初年的“浅绛彩”瓷画师绘画技艺比第一代技师的技艺水准有所降低,作品水平也不如前。更关键的是,“浅绛彩”瓷画是低温釉上彩烧制技术,彩料薄,与釉面粘接不牢,不耐磨,易脱落,不利于传世,这就严重影响了其价值和市场价格。最后,相对于色彩绚丽的粉彩,“浅绛彩”瓷画的颜色太浅,淡降低了其吸引力。特别是到了民国初年,新粉彩随着贸易进入中国,它颜色鲜亮、绘制便捷,因此,受到瓷画艺人们的欢迎,“浅绛彩”瓷画遇到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例如,当时非常有名的“珠山八友”,他们在晚清时期还参与“浅绛彩”瓷画的绘制,但到了民国就都用新粉彩了。

综合诸多因素,到了民国初期以后,“浅绛彩”瓷画这种釉上瓷画艺术在经历短短不足百年的时间之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虽是历史必然,仍无法抹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鼎盛时期的辉煌,“浅绛彩”瓷画的绘制技巧被传承和融入新粉彩瓷绘艺术中,它的创新精神至今影响着现代的瓷绘艺术。

猜你喜欢

窑厂瓷画同治
便秘、痔疮要“同治”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考古发掘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明清景德镇御窑厂规制布局探考
荒唐同治讲信义
蒋晓贝瓷画艺术作品
瓷画猫系列作品
王清丽瓷画
御窑厂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