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演奏中音色的作用研究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24期
关键词:音质琵琶演奏者

(南京民族乐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1)

乐器的材质与结构决定了其音色,也决定了乐器在演奏中能够呈现什么样的音响效果,因此,我们在研究琵琶音色的作用时,需要对音色的产生也做相关了解,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乐器音色的特点与本质。琵琶的音色及其演奏风格决定了它既可以作为一件独奏乐曲,又可以作为一件伴奏乐器,在乐曲传承、乐器改革以及音乐创作发展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音色最为琵琶演奏中非常重要的表现因素,其体现不同题材、技巧以及情绪所产生的演奏效果的差别。

一、琵琶音色的产生

琵琶在音色上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决定了不同的种类[1]。主要有自然音色、变化音色。自然音色的产生首先取决于琵琶的材质,这对其音色的形成有基础性作用。乐器背板与琴弦的材质都会影响音色的呈现。如尼龙弦发出的音色较厚实,钢丝弦则会偏明亮。因此,在具体的演奏中所呈现的音色也不一样。其次,音色还受到演奏技法的影响,弹、挑、轮、扫等技法是右手演奏的基础,可以呈现点与线的音色特征。每一种演奏技法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类型,运用不同类型的演奏就发就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如在演奏时,左手把位的控制会影响音色的呈现,低把位演奏时音色偏低沉,高把位演奏时,音色较为明亮,因此,演奏者需要综合技巧的把握去呈现乐曲所需音色。

琵琶的变化音色会受到人为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人为因素是指对于不同的演奏家对于同一乐曲的理解存在差异,演奏者在演奏时所运用的技法,也会影响音色的具体体现,这种从技巧层面表现出的音色之间的变化与对比可以将演奏家或演奏流派的特点进行体现。这种变化音色之间的对比可以让听众产生不同的音响感受。很多知名演奏家在处理作品时,在细节音色的处理上也可以体现各自的风格特点。如在《霸王卸甲》的演奏中,李庭松与林石城运用的技巧不同,音色就存在差别。李庭松为了使音色更好地统一,将长轮指与勾轮技巧相结合,带有整齐划一的效果,林石城在演奏中将挽、扫轮、吟东森德国技巧结合,使音色产生较大幅度的变化,有叹息之感。客观因素指的是在不同乐曲的演奏中,不同的音色表达可以帮助更好地塑造作品的音乐形象。也可以更好地表达乐曲的音乐意境,如在《十面埋伏》的演奏中,需要通过较多的轮指与扫拂等技法的综合运用去渲染乐曲中的战争场面。因此,变化音也会综合作品音乐形象的具体表达以及情感呈现。

此外,触弦的角度、义甲的材质、把位的高低等也会影响琵琶的自然音色,触弦角度大,把位低时,音色刚劲有力,触弦角度小,把位靠上时,音色偏清脆,颗粒感也更强。要想以何种音色呈现,演奏者需要依据作品综合考量。

二、琵琶演奏与音色的关系

1.音色与音质的差别

在西方音色的表述中,音色与音质在概念上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但在音乐技术的运用中需要将音色与音质区别开来。“音质”从宏观层面来说,指音乐的品质,但在音响技术层面却涵盖了是三个方面:声音的音高、音调和音色,对于音响音质好坏的评判主要是衡量上述三个方面能否达到一定的标准,即处在某一频率的音高能否达到一定的强度,且需要在一定的频率范围之内[2]。相同音量的前提下,各音频的幅度是都均衡,乐音的音准是否准确。能够真实再现音源频率的原来目的,频率的变化也要符合要求。如果声音的泛音适中,谐波又较为丰富,音色就会优美和谐。

关于乐曲的演奏,刘德海先生曾在其《每日必弹》中提及音色与音质的区别。音质的“质”,指乐器的材质,制造工艺、结构、琴码、琴弦以及弓子、甲片等,甚至也会受到演奏环境的影响;音色会受到演奏技巧的影响产生不同的效果,无法量化。音质是琵琶演奏中无法随意变更的因素,但音色则不同,不同演奏者在运用同一乐器、同一指甲处在相同的环境之下演奏时,也会呈现不同的声音特点,这也就是所谓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与乐器和人的关系相同,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

2.力度与强度

很多人会错误的将力度简单地等同于强度,其实不然,弱而快的演奏也可以很好地表现音乐的力度,力度的变化可以是音色的刚柔表现,也可以是右手的弱奏反弹。如在演奏平湖派传统的乐曲《塞上曲》时,强度很弱,但力度很刚。刘德海在表现这一技巧是曾用“凤眼”的手型,弱而不虚,这其实也是力度的另一中呈现方式。力度并非局限于音量大小的层面,这也可以从音色上得以体现。因此,刘德海先生在研究时,对力度做了新的诠释。结合当下琵琶演奏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发展中显示的倾向性,情绪越激昂,音乐越躁动,对这样的演奏态度,刘德海先生是否定的,他认为,真正有力度的思想表达应该是内在的,通过左右手之间的配合,有感情的演奏作品。或者我们也可以认为,琵琶音响的丰富与音色的丰富有很大的关联性。

三、琵琶音色在演奏中的作用

琵琶的音色极富表现力,演奏者在演奏中会通过不同音色之间的配合向听众传达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从演奏者的角度来说,会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与感悟表现在音色的处理上,进而呈现给观众;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可以激发听众对乐曲的共情,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作品的情感表达。因此,琵琶的音色在演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表现不同题材作品

文曲、武曲和大曲是琵琶作品的三种类型,在风格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文曲主要以风景描写为主,在风格呈现上较为细腻婉约;武曲通常描绘热烈的场面或表达豪迈的气概,在风格呈现上较为粗犷;大曲在风格上会综合文曲与舞曲。三类作品风格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色在演奏中的不同运用。我们可以在感受作品内容的表达时可以将音色作为重要参照,通过其具体变化感受乐曲的表达。如在《海青拿天鹅》中,整首乐曲故事线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琵琶的音色变化来呈现的。第一乐段中,将轮指技巧与扫弦技巧相结合,生动地刻画了海青展翅高飞的形象。之后的音乐发展中,有通过不同的技巧结合音色特点刻画海青与天鹅激烈搏斗的整个过程。乐曲中激烈性、紧张性的效果也通过不同的扫、弹、挑的手法呈现出来,其实也显示出琵琶演奏技巧与音色表达以及作品风格呈现方面,相互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

从作品的风格分析,无论哪一流派的演奏家对于音色的认知与把握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如汪派的演奏朴实粗犷;浦东派的风格偏向于细腻沉静;崇明派的演奏偏向于优雅柔和。由此可见,各流派演奏风格的差异也会使乐曲带有个性化的音色特点,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从演奏家的个人角度而言,不同演奏家对于音色也会有不同的追求,个人风格由此形成。因此,通过控制音色的不同产生效果的差异,也是影响作品风格呈现的重要因素。

2.表现不同音乐形象

很多琵琶乐曲会在音乐形象的呈现上非常具体,尤其是在叙述性较强的乐曲中,对于音乐形象的刻画更为直观。如对《草原小姐妹》主题的刻画中,主要描写了草原小姐妹舞蹈的场面,将姐妹之间快乐逗趣的情境呈现出来,因此,作品的动力性很强,舞曲风格的表达将姐妹玩耍嬉戏的场景刻画的十分形象。乐曲中颤音的运用带有鲜明的蒙古族音乐的特点,让听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仿佛看到了广袤的草原。滑音与颤音的配合是有意模仿了马头琴的音色,在民族性音阶的表达中,将乐曲主题核心音呈现出来。长轮指的运用时还需要注意演奏的手型,因为在高音区的演奏中,如果出现破音,就会影响乐曲整体的意境表达,因此声音要结实明亮。整体的形象刻画得非常准确。此外,作品中作曲家通过弹挑、双弹等技法体现了一种非常活泼的音色,演奏时需要演奏者对触弦的角度与深度有准确的把握,否则会影响音色的呈现效果。

在《秦俑》中,作曲家在前半部分的创作中,较多的采用了无调式写法,结合演奏技巧的表达,将乐曲中紧张的情绪传达出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作品之中。演奏中以右手敲击面板的音色描绘万马奔腾的场景,通过跳跃的泛音,使音色效果的呈现更加明亮,说明勇士们已经做好迎战的准备。

3.表现不同音乐情绪

在琵琶乐曲的演奏中,音乐情绪的表达会受到很多关联要素的影响,通过相互作品产生情感的碰撞,如对于力度、速度的处理以及调式调性的变化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乐曲的情绪表达[3]。如《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一曲,是作曲家吴厚元依据白居易的《琵琶行》创作的,整首作品的情感表达极具特色,音色的变化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元素,如引子部分的表达,通过婉转低沉的音色和滑音的使用塑造了悲凉的氛围,也为整首作品奠定了凄凉的情感基调。后续快板乐段中,又通过拉弦去刻画诗人在历经痛苦之后内心的挣扎及对生命诉求的呐喊,表达上极具挑战性。

在《霸王卸甲》中,作曲家也会通过旋律变化结合技巧和音色的呈现来表达乐曲的情感,如在“楚歌”与“别姬”两段的表达中,作曲家通过旋律的下行与乐句的变化,结合琵琶不同技巧的表达,在情绪上渲染了一种悲伤的情绪。但在该乐曲中描写战争场面中,如“点将”与“接战”两段的表达,作曲家以速度与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对比体现,来呈现乐曲高亢的情绪。

在乐曲《狼牙山五壮士》的第四部分中,右手通过轮指与滚奏等技法配合左手的揉弦,蛀牙表现出了对牺牲者的惋惜之情,在这一部分的表达中,琵琶的线性音色得到很好的体现,情感表达非常浓烈,虽然音色整体柔和,但情感力度直击听众内心,属于化悲痛为力量的代表。

综上所述,音色在琵琶演奏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作为演奏者与听众之间传递情感的重要媒介,也是琵琶演奏中需要把握的核心要素。对音色的准确把握与运用可以帮助伴奏这更好地理解作品,进而演绎作品。这也是整体艺术呈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四、结语

琵琶音色的多元化呈现是琵琶音乐表达的基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琵琶音乐发展已经开始朝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无论哪一流派的演奏,都会通过不同的音色与技巧特点去呈现作品。琵琶音色最终还是为作品的艺术呈现服务的,不管乐曲的表达是以抒情为主还是以叙事为主,都可以通过音色的变化呈现出来,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今后琵琶音乐的发展中,对于音色的探索与研究始终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结合实践,深入挖掘琵琶音色的表现特点是琵琶艺术创新与发展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也希望更多的琵琶教育工作者能将相关理论融入教学实践中,让更多人了解琵琶演奏中音色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音质琵琶演奏者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私人影院音质优选 ATT(安缇)SUB-12+
让全家人共享Hi-Fi音质 DALI(达尼)OBERON C系列
在小空间享受大型音箱的音质 Definitive Technology UIW RLS Ⅱ/UIW RSS Ⅱ
其它都好,音质有待提高 小米AI音箱
窈窕淑女琵琶妹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
器乐演奏者艺术修养的重要性探析
我的“反弹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