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20-07-12杨昳辽宁科技学院

消费导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抗联东北课程体系

杨昳 辽宁科技学院

从2017年春季开始,中国历史教材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这是对东北抗日战争史的重新定位,也是对东北抗联将士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14年的抗日战争,东北抗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一、东北抗联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1.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东北抗联从成立之初就有坚强的党组织领导,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并发表了《为建立全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决议草案》,掀起一场场爱国救亡热潮。

2.勇敢顽强、前仆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东北抗日联军以不畏强敌、舍生忘死的斗争精神、奋勇杀敌战斗品格,在一次次斗争中赢得对日作战的胜利。东北抗联面对极其艰难的处境,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品质同敌人浴血奋战,展现出饱满的战斗热情和高昂的精神风貌。

3.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在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人员伤亡惨重。东北民众为争取战争最后的胜利付出惨烈的代价,但即便如此东北抗日联军也从未畏缩退却。众志成城的东北人民用鲜血捍卫了民族尊严。

4.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东北抗联这个英雄的群体,人数最多时只有3万人,最少时仅千余人。在日军日夜不休的军事“围剿”、时时刻刻的政治诱降、苛刻严密的经济封锁下,东北抗联的旗帜始终不倒,抗联将士就是凭借这种为民族独立、祖国解放的信念坚持战斗到最后。

5.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 齐心协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东北抗联战争是一场抗日救国的战争, 是一场和平与正义的战争, 这场持久战的胜利除了本国人民的顽强斗争, 也少不了国际友人的大力支持。

二、旅游专业融合东北抗联精神的意义

1.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东北抗联精神是红色文化的一部分,红色文化资源有积极的思想引导作用。红色文化融合于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系列化的东北抗联精神教学,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信念,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修养。

2.更好发挥旅游专业优势。旅游专业的日常教学中,专业基础课、课内实验和实习实训课都会涉及到红色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东北抗联精神系统化,在学生、旅游者中宣传、践行东北抗联精神,是进一步的具体体现。

3.开辟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天地。“课程思政”蕴藏着深刻的育人目标,包含着“课程”与“思政”的双重路向,即以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本位”逻辑和以思政为核心的“思政本位”逻辑。“课程本位”主要解决如何育人的问题,“思政本位”主要关注“育何种人”的问题,二者都统一于“课程思政”育“人”之中。以东北抗联精神为切入点进行主题思政教育,搭建教师交流共享、通力合作的育人平台,形成协同育人的新阵地。

三、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框架

1.课程理念:东北抗联精神融入课程体系,要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政治性、实践性、地域性、专业性和实效性。要提炼东北抗联史实中蕴含的时代价值,确保课程与时俱进;要通过实地调研、参观,感受当时的艰苦卓绝、勇往直前;要挖掘当地的史实,讲好当地的故事;要设计相关旅游产品,不断创新。

2.课程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构建开放多元、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为核心,以打造精品课和特色课为重点,以问题为导向,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完善提升, 挖掘抗联文化资源,增强学生爱国情怀,激发他们报效祖国之情。

3.课程设置与内容:建设有效的课程体系,需要科学搭配各类课程,实现“知、情、理、信、行”五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旅游专业融合东北抗联精神,在所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里都要进行设置,凸显主题;在课程内容中,要通过多维度解读抗联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帮助学生了解抗联将士为国家独立所作的卓越贡献,从坚守理想信念、东北抗联精神解读与传承、创新应用等角度进行设计;专业教师也要开展东北抗联精神主题教育科研活动,注重理论学习和指导,依托学校平台交流共享,确保课程体系“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机制在旅游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施。

4.课程评价:确立听课、评教、评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教研室教研活动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等,形成良性的评价、监控体系。设计统一问卷,组织学生对每门课程、每位授课教师的评价活动,并会同相关教师一同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5.课程保障:学校制度层面要保障好,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要强化专业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主导作用,形成专业课与东北抗联精神的有效衔接、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结论: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旅游专业教学工作的各项环节中,可以切实帮助旅游专业大学生坚定政治地位、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具有深远的战略性指导意义。旅游专业的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发挥专业优势,学习、践行东北抗联精神,做东北抗联精神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猜你喜欢

抗联东北课程体系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