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文科”视域下艺术硕士“四位一体”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2020-07-12南京邮电大学210023

大众文艺 2020年8期
关键词:邮电大学交叉文科

(南京邮电大学 210023 )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与多学科、多行业的交叉渗透,融合创新,不断激发新的教育培养模式。南京邮电大学在艺术硕士培养方面,始终把握学科、产业发展的趋势,注重内涵建设,以“大文科”知识与电子信息技术交叉渗透为依托,促进艺术与科学、感性与理性、虚拟与现实、个性与共性之间的融合,搭建文科与信息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凝练出“信息文科”的学科研究方向,突出在电子信息领域中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鲜明特色。

一、“信息文科”与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1.“信息文科”在教育界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信息文科建设要求结合学校现有的信息与通信学科基础,将信息文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重要战略及新的学科增长点,各文科学院按照一级学科进行建设,并保持研究方向的相对稳定同时加强顶层设计,积极转型实现“信息”与“文科”的交叉融合,调动人文学科教师的积极性,努力将文科学院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

2.“培养质量”指培养单位教育水平高低以及培养效果的优劣,最终体现在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思想道德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等。影响因素有教育制度,培养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以及评估与反馈制度的合理程度等,导师的素质、学生的基础以及师生参与培养过程的默契程度等也是重要因素。“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指培养单位以目标和过程管理为支撑,在内部和外部运用科学系统的制度方法,构建培养质量有效影响因素的保障体系。

学校在现有的信息与通信学科基础上开展“信息文科”的建设,努力实现“电子信息”与“大文科”之间的学科交叉融合,以望实现艺术硕士的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并最终可以形成完整的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二、“信息文科”交叉渗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必要性: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已贯穿于国民经济各领域,推进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在人才培养的政策方面,文件还提出“要优化专业设置,鼓励高校加强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扶持和鼓励相关企业与高校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信息文科”这一概念的提出,努力实现“电子信息”与“文科”的交叉渗透,响应了国家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2.可行性:本文的研究对象南京邮电大学,其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特色学科已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构成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南京邮电大学立足“信息文科”学科发展方向,发挥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学科优势,在艺术硕士培养方面着眼于将艺术设计和信息技术交叉融合,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和虚拟信息技术,对艺术设计对象加以数字化建模、数字展示等,改变艺术设计开发的传统展示方式,提供一个与真实情景几乎没有区别的虚拟数字影像。例如开展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设计开发”建设项目,是利用数字化来进行文化遗产保护,这将成为文化遗产永久保护的途径之一。通过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将文化遗产开发为文化及旅游资源,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传播中华文明,同时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也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览和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资源,凝聚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和精神文明,此建设项目的开展有力的证明了电子信息与艺术硕士培养交叉渗透融合的可行性。

三、艺术硕士“四位一体”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素

“信息文科”视域下的“四位一体”是指“学科+企业+导师+研究生”四个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要素之间的有机融合。

1.学科—凝练“信息文科”发展方向。南京邮电大学高度重视信息文科建设,以项目形式推动信息文科建设的持续发展,搭建出文科与电子信息学科的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早在2015年,学校立项建设了信息与艺术设计、教育信息工程、智慧城乡规划等8个“信息文科建设工程项目”,在2018年这些项目全部顺利通过结题验收,完成了每个文科学院至少1个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项目建设任务。2019年,学校又开展了“信息文科高峰建设项目”,最终3个项目被确定立项,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学校将对项目实施年度考核进行动态调整。信息文科高峰建设项目旨在推动人文社科类一级学科注重内涵发展,注重彰显特色,注重交叉融合,打造人文社科学科高峰。

2.企业—“产学研”协同培养。南京邮电大学以“理念奠基、全程对接、深度融合、形成机制”的四大原则,努力实现与信息领域大型企业全方位合作,通过签订长期稳定合作协议、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实践教育中心等,逐步形成研究生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体系。目前学校与企业创立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基地主要有:江苏教育电视台节目部实习基地、南京邮政局设计制作中心实习基地、南京音像出版社实习基地等七个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形式,艺术硕士培养以项目研究、问题驱动式教学为导向,让学生的学习与研究融入创新、研发的项目实践中,真正实现跨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3.导师—双导师制度。南京邮电大学在艺术硕士校内导师队伍建设方面,根据信息技术标准,优化组建整体水平高、充满活力的导师队伍,建立实用的评估体系,制定导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科学化标准,促进逐步规范化,构建出符合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模式;根据高校信息化的具体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鼓励导师自我发展,支持导师继续教育或出国深造等。在校外导师建设方面,南邮为明确企业导师的任职条件与职责等,制定了《兼职导师遴选及管理规定》,构建与研究生教育相适应的兼职导师队伍。学校目前已聘任校外导师150余名,其中江苏省产业教授52名,这些校外导师定期举办行业发展前沿的学术讲座,还为研究生开设产业与专业对接的企业参与课程,大大加强了前沿特色研究生课程的建设力度。目前,南邮艺术硕士的研究生课程新建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题研究实践》《视觉传达设计专题设计与实践》《信息产品设计专题研究与实践》3门工具实验类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交互设计》2门企业参与课程,艺术硕士的课程建设既注重了电子信息与文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又注重了校内外双导师的联合培养,两者共同促进艺术硕士的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4.研究生—“产学研”一体化。南京邮电大学在艺术硕士培养过程中确立“有知识、有能力、有应用、有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创新、互惠互利”的原则,实现了校内实践创新平台与校外企业实习基地、校内导师与产业教授的“四位一体”有机融合,“产学研”一体化的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与学校、企业、校内外导师实现良性互动,理顺了课程学习、学位论文、课题研究、产品研发之间的关系,形成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和谐局面,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不断攀升,已经培养和造就适应当前数字动漫、数字影视艺术、视觉传达和信息艺术设计领域需求的硕士毕业生,为相关教育、研究、生产和管理单位输送了大量宽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多功能人才。

猜你喜欢

邮电大学交叉文科
西安邮电大学设计作品
西安邮电大学成果展示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Justifying Choices in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系泊系统分析设计
孙文科
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