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汾阳方言语气词“喽”

2020-07-12扬州大学文学院225000

大众文艺 2020年8期
关键词:汾阳末尾陈述句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000)

汾阳市是山西省吕梁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其方言属于晋语吕梁片的汾州小片。该方言有丰富的语气词,本文将具体介绍汾阳方言词“喽”的特点及用法。

一、“喽”的分类

从“喽”的功能入手,根据李小凡(1998)可以将其分为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和句中停顿语气词。下文从这三方面作具体分析:

(一)事态语气词

事态语气是“对实际发生的事态加以客观表述的语气。”(李小凡,1998) “喽”作事态语气词时,多用在陈述句末,具体分析如下:

1.“喽”可用在陈述句末,用作事态语气词,表示动作已完成或已发生。例如:

①我买喽一块[xuai312]新书包。(我买了一个新书包。)

②不看电视就把电视关喽。(不看电视就把电视关了。)

例1是已然态用在肯定句中,例2是用在否定句中。例2句末的“喽”字还有成句作用,不可以省略,省略后的句子无法成立。

2.陈述句末用在否定词“没啦”的后面,表示某事没能干成。例如:

①没啦去喽。(没有去成。)|没啦喝喽。(没有喝完。)

3.用在含有可能意义的陈述句中,表示说话人预估接下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例如:

①这些作业今儿都能做完喽。(这些作业今天能做完。)

②做不完第明再做也行喽。(做不完明天再做也行。)

例一中作业还没有“做完”,仅仅是说话人预估可能今天能完成;例二“第明再做也行喽”是说话人告诉对方明天可能发生,应该要完成的事情。

(二)情态语气词

情态语气词主要是表示说话人的某种主观态度或情感,如命令、强调、提醒等,多用在祈使句、感叹句和疑问句末。

1.“喽”用于疑问句末,表示提醒,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吗”,含有“能xx?”的语气,语调上扬。例如:

①不看书背出来喽?(不看书能背出来吗?)

②第明早上六点起来喽?(明天早上六点能起来吗?)

③不用梯子上的喽?(不用梯子能上去吗?)

2.“喽”用于祈使句,表示命令或禁止,如:

①把碗刷喽!(把碗刷干净!)

②不敢把钱儿丢喽!(不能把钱丢了!)

3.“喽”用在感叹句末,表示开心、兴奋的语气,语调是上扬的。例如:

①看火红的喽!(看表演去了!)

②风筝飞上的喽!(风筝飞到天上去啦!)

(三)句中停顿语气词

“句首成分后表示停顿所用的句中语气词,具有话题标记的功能。”(方梅,1994) “喽”作为句中停顿语气词,经常出现在表示假设的分句末或者句首名词性成分之后。具体用法如下:

1.“喽”可用在假设复句或条件复句的前一分句中,后一分句表示可能带来的结果。在时间表现上为未然态,表示没有发生但可能发生的事情。例如:

①等你放暑假喽,就带你去上海耍嘿。(等你放暑假就带你去上海玩。)

②你抽开空儿喽,就到我家来吧。(等你有空了就来我家。)

③我成年喽,就能学开车考驾照啦。(我成年就能学开车考驾照了。)

以上例句都表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转换成普通话后,可以在句子前面加“如果”。这些句子的前一分句都是假设的条件,后一分句的结果可能实现,也可能不实现。

2.与否定词“不”构成固定搭配“不喽”,是承接上一分句的省略表达,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要不然”。如:

①咋们赶紧回家吧,不喽一会就天黑啦。(咱们赶紧回家,要不然一会就天黑了。)

②鸡蛋要轻些儿放,不喽就打啦。(放置鸡蛋要轻一点,要不然就打碎了。)

③糖尿病要早些儿治,不喽就不好治啦。(糖尿病要趁早治疗,要不然就不好治了。)

3.用在句首名词性主语之后,造成语音上的停顿,以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多表示对前一分句主语较为消极的评价,后一分句是整句话的核心。例如:

①你喽,可是会鬼说六道咧。(你太会胡说八道了。)

②这部电影喽,看过的人不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不多。)

二、“喽”的连用

在实际口语交际中,语气词的连用比较普遍。汾阳方言语气词“喽”可以和“呀、吧、哈、的、咧、唻”等语气词连用。具体分析如下:

(一)“喽呀”的连用

1.祈使句末尾催促或阻止某一动作的发生,心情较为急切。例如:

①你快把水喝喽呀!(你快把水喝完。)

②你不敢一个人走喽呀!(你不能独自一个人走。)

2.用在疑问句末尾,对是否能完成某一动作表示疑问。例如:

①这一碗饭你能吃喽呀?(这一碗饭你能吃完吗?)

②第明早上六点能起来喽呀?(明天早上六点能起来吗?)

(二)“喽吧”的连用

1.祈使句末尾催促完成某一动作,语气上表示商量。例如:

①赶紧把课文背喽吧!(赶快把课文背完吧。)

②明天把作业交喽吧!(明天把作业交了。)

2.用在疑问句末尾,对完成某一动作表示怀疑,语气上表示猜测商量,相当于普通话中“V+得+可能补语”。如:

①这一碗饭你能吃喽吧?(这碗饭你吃得了吧?)

②六点出发,能赶上喽吧?(六点出发能赶得上吧?)

(三)“喽哈”的连用

1.祈使句末对某一动作的完成或阻止表示叮嘱,带有强制语气。例如:

①你可把这杯酒喝喽哈!(你得把这杯酒喝完。)

②你明天不能给我走喽哈!(你明天不许走。)

2.用在疑问句末,表示对某一动作的完成存在疑问,带有商量的语气。例如:

①明天早上六点你能来喽哈?(明天早上六点你能来吧?)

②这道题你能做喽哈?(这道题你能做出来哈?)

(四)“喽的”的连用

陈述句末尾提醒对方注意或要求对方稍等片刻,语气上表示提醒或商量。例如:

①圪等一哈,等我吃完喽的。(稍等一下,等我把饭吃完。)

②操心把钱儿丢喽的。(小心别把钱丢了。)

(五)“喽咧”的连用

1.用在特指问句末尾,对完成某一动作的人或事物表示提问,语调上扬。例如:

①谁把这碗饭吃喽咧?(谁吃这碗饭呢?)

②他吃甚药把病治好喽咧?(他吃什么药把病治好了呢?)

2.正反问句末尾怀疑某一动作能否完成,语调是上扬的。例如:

①这碗饭能吃喽吃不喽咧?(这碗饭能不能吃得了?)

②这杯水能喝喽喝不喽咧?(这杯水能不能喝得了?)

(六)“喽唻”的连用

陈述句末尾确认不久前发生的动作,语气表示确定。例如:

①西瓜就是他捣烂喽唻。(西瓜就是被他摔碎了。)

②大哥刚才把弟弟骂的哭喽唻。(大哥刚把弟弟骂哭来着。)

三、“喽”的语用表现

(一)完句功能

“从一些副词独立使用时必须带有语气词这一点看,语气词的作用不只表示语气,似乎还有成句的作用。”(陆俭明,1982)汾阳方言的语气词“喽”用在句末表示语气时,具有完句功能,删掉该语气词的话则句子不能成立。例如:

①把饭吃喽!

*把饭吃。

②他刚才走喽。

*他刚才走。

③你能不能吃喽?

*你能不能吃?

例一中“把饭吃喽!”对听话人有强制作用,去掉“喽”不仅没有该强制语气,句子也无法成立;例二要表达的意思是“他刚走。”去掉“喽”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句子也不成立;例三是问听话人“能不能把某个东西吃掉”去掉“喽”整个句子表义不明,无法成立。

(二)停顿功能

句子的停顿主要包括句间停顿和句内停顿。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句内停顿,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句中停顿语气词,用在表示假设或条件的复句中或者名词性成分的后面,舒缓语气,造成语音上的停顿。具体用例上文已经提到,在此不赘述。这里补充另一种用法:用于表示列举或对举性成分之后,造成语音上的停顿,带有比较或选择的语气。例如:

①你去喽,我就等等你;你不去喽,我就一个人去。

②你喽,我比较放心;他喽,可就说不准啦。

③五十块钱喽,我就买啦;七十块钱喽,就不要啦。

④大米喽,我就不吃啦;面饭喽,就少吃一口吧。

四、结语

本文对汾阳方言语气词中的“喽”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从功能上看,“喽”有作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和句中停顿语气词的用法;与方言中其他语气词的连用也很普遍,用来表示不同的语气;从语用表现上看,“喽”还具有完句功能和停顿功能。

猜你喜欢

汾阳末尾陈述句
山西汾阳王酒业中国食安大会上获嘉奖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0”的读法和要领
民国时期的《汾阳行政周刊》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蜕皮的季节
Playing with“tl”
关于汾阳工业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汾阳出土唐代墓志校理
中考英语陈述句和疑问句专项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