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域下电视戏曲栏目的艺术创新与传播价值研究

2020-07-12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610000

大众文艺 2020年8期
关键词:传播学视域栏目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 610000)

传统剧目与曲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形式在艺术长河中独树一帜,是劳动人民智慧与心血的结晶,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有极少部分得到了整理与编排,多数仍留在老艺人的记忆里,散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无法为戏曲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在新兴媒体日益发展、娱乐方式多元化的时代,传统戏曲艺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传播学视域下的电视戏曲栏目的传播困境

传播学视域下现阶段电视戏曲栏目面临着一定的传播困境,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电视戏曲栏目日渐被边缘化

戏曲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至今已经拥有了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是艺术领域一朵艳丽的花朵,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但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改变,许多传统剧目与曲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1。电视戏曲节目集娱乐性、艺术性、参与性为一身,是一种重要的戏曲传播媒介,在传承戏曲文化、吸引观众回归剧场等方面,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2。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电视戏曲节目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但戏曲毕竟是一种表演艺术,演员与观众不在同一个空间里进行情感交流,戏曲的魅力会被削弱。在众多综艺娱乐节目盛行的时代,即使制作了优秀的戏曲节目,也无法引起观众的注意,许多电视戏曲节目被撤销或合并。电视戏曲节目的发展举步维艰。

(二)电视戏曲栏目地域指向性太强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地域文化差异,传统戏曲在千载的传承过程中,也带上了浓郁的地域差异,“地方化”成为戏曲发展的重要指向3。如,黄梅戏温婉细腻,秦腔粗犷朴实,越剧俏丽多变,东北地方戏诙谐幽默,足以体现出某一区域内民众的审美情趣4。因此,电视戏曲节目也无法摆脱地域条件的束缚,如,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的节目多半为京剧,地方戏占比少,足以体现出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地域性特征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可以赢得某一地区观众的认可,也给异地观众造成理解困难,这也是电视戏曲节目收视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安徽卫视的《相约花戏楼》曾播出了一期以海南琼剧为主的节目,尽管节目组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却因琼剧语言难懂而受到了观众的排斥。

(三)电视戏曲栏目的表达方式待创新

电视戏曲节目肩负着传承弘扬传统戏曲文化、陶冶人们情操的重任,但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传统与现代文化并存,电视戏曲节目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与普通大众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始终无法得到普及,戏曲这一传统艺术瑰宝面临被边缘化的局面。因此,要想提高观众关注度,就要从表达方式上进行突破,以品牌节目吸引观众。电视行业在我国已经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不断有新的电视节目出现在人们视野,但电视戏曲节目的发展却明显滞后,在泛娱乐化的时代,收视率一再下降,许多优秀的戏曲节目从屏幕中消失,影响力不断下降,只能靠广告来维持运转,戏曲节目的本质逐渐发生了改变。

三、传播学视域下电视戏曲栏目的艺术创新路径

传播学视域下推进电视戏曲栏目的艺术创新,从内容、形式等多个层面推进电视戏曲栏目的改革和创新。传播学视域下电视戏曲栏目的艺术创新路径具备一定的多样性。以下以《梨园春》电视戏曲栏目为例展开探讨。

(一)传统戏曲与现代电视媒体的有效融合

传统戏曲与现代电视媒体的有效融合是传播学视域下电视戏曲栏目的艺术创新的主要形式之一。以《梨园春》为例,对这种形式予以探讨。具体如下:

《梨园春》是河南卫视推出的一档电视戏曲节目,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多个戏曲剧种,开创了电视戏曲栏目的先河。《梨园春》始创于1994年,最初以戏曲晚会的形式播出了各种戏曲节目,栏目风格与内容等,与其他电视戏曲类节目如出一辙。1999年,为了使《梨园春》从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节目组立足戏曲类电视节目发展现状,进行了大胆的改版,只保留了原节目中的名家名段欣赏,增设了许多新的节目形式,如戏曲MTV、戏曲小品、戏曲相声等,与此同时,还将“海选”概念融入节目当中,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娱乐性特征。改版后的节目迅速走红,影响力不断提高,覆盖面持续扩大,成功聚焦全国观众的目光,

(二)注重擂台赛形式与传统戏曲栏目的融合

擂台赛形式对传统电视戏曲栏目的艺术创新,借助擂台赛的模式,改变了以往电视戏曲栏目千篇一律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视戏曲栏目边缘化的问题。《梨园春》栏目为了使戏曲艺术永葆活力,让更多人把握戏曲节目的精华,在准确把握平民的审美取向基础上,试图以创新性的内容、综艺化的形式吸引不同年龄段观众的目光,提高节目的亲和力与生命力。《梨园春》栏目,通过举办戏迷舞台赛,使普通戏迷也能成为电视节目和戏曲舞台的主角,让他们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戏曲特长,这种做法很快引起了老、中、青、少观众的注意,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到河南参加节目,《梨园春》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百姓飞歌会。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之后,河南卫视决定趁机造势,大胆地在2000年除夕之夜以直播的形式为全世界观众奉上了《梨园春》春节戏曲晚会,这意味着该节目要在黄金播出时段向央视春晚发起挑战,节目播出后获得了如潮的好评。自此以后,《梨园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依托电视传媒这一平台,将厚重的中原文化发扬光大,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社会中站稳了脚跟。

(三)注重专业剧团与电视戏曲栏目相结合

结合地域文化资源,契合观众需求,借助专业剧团对电视戏曲栏目进行艺术创新。《梨园春》充分发挥出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以草根娱乐为着力点,将原汁原味的戏曲盛宴融入比赛与游戏中,为普通戏曲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极大程度地提高了专业剧团的社会地位。回顾二十多年的成长历程,《梨园春》极力追求内容与风格上的创新与突破,在河南与全国、全世界之间架起了戏曲文化的桥梁。同时,通过经常性的组织戏曲比赛、戏曲论坛,在专业人士的引领下,为广大戏迷互相交流提供了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戏曲、唱戏曲的浪潮,挖掘出大量优秀剧目,其中包括许多濒危剧种、稀有剧种,成功地帮助一些专业剧团摆脱困境,为其发展注入了动力,使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四)注重真人秀形式与电视戏曲栏目的结合

电视戏曲节目是一种重要的节目类型,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国戏曲等方面都将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传播学视域下,电视戏曲栏目的艺术创新还体现在引入了电视戏曲真人秀。充分发挥出新媒体的传播作用,利用网络受众面积广、信息密集等优势,从丰富的话题中选择优秀内容,与观众进行频繁互动,以立体化的节目内容满足观众精神层面的需求,成为电视戏曲节目的主流发展趋势。戏曲真人秀电视节目成功地将古老的戏曲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到一起,缩短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距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更加到位地演绎戏曲精华,有效化解了东方与西方文化冲突,充分体现出电视戏曲节目的创新与突破,无论是表现方式与手段,还是节目内容与播出时间,都能更加贴合观众的心理需求。

四、传播学视域下电视戏曲栏目传播价值

传统戏曲来自于民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代表着我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土人情,折射出中华的文明根性。传播学视域下电视戏曲栏目的重要传播价值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传统戏曲精粹的记录、保存和传承

戏曲是中华艺术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千载的积淀与传承,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范式彰显出华夏儿女伟大的艺术创造力。中国传统戏曲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重要的文化标志与艺术标杆,据统计,现存的中国戏曲共有三百多种剧目,是寻常百姓获取知识、洞知历史、接受道德教化的重要方式,欣赏戏曲成为中国人世代流传的审美风尚。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门类,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的精神风貌,每一种剧目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文化价值。最早的戏曲可以追溯到周、秦时期,到隋唐时期戏曲的发展日臻成熟,到了元朝以后,在大量文人的努力下,戏曲逐渐偏离了之前活态传承的方式,对语言文字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伴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许多原生态戏曲渐出历史舞台,留给我们的只是一页页发黄的稿纸。如今,我们已经习惯于通过文字了解戏曲,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曲”最主要的功能是表演,尽管文字能记录唱词与对白,也能对舞台动作与表演要领进行描述,但却不能全面完整地呈现出表演状态,这是戏曲传承过程中最大的缺失。电视戏曲能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因为电视能声情并茂地记录下与戏曲相关的所有信息,如服装、动作、神态、道具等,如实地反映出唱腔与风格,为戏曲艺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更好地对传统戏曲的演绎和再现

传统戏曲是一种典型的舞台艺术,戏曲传承并非简单地模仿,而要传神,这与传统戏曲的虚拟性、程式化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演员的举手投足之间,在观众的观赏中,戏曲的价值得到了升华。

电视戏曲在这方面独具优势。在拍摄与录制过程中,除了多机拍摄以外,还频繁切换镜头,扩大了观众的视角,能让观众从不同角度观欣赏到演员的表演。再加上俯仰拍摄、多场景同时拍摄等技巧的运用,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加了戏曲的表现力。除此以外,拍摄过程中也会反复运用特定镜头,将远距离的舞台观赏变成近距离的审视,使观众了解到更多的表演信息,提高审美感受。戏曲电视剧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是舞台艺术与荧屏艺术的结合体,既保留了戏曲的表演风格,也能通过一定的表演技巧展示人物强大的内心世界,也能使戏曲的表演模式得到传承与发展,扩大戏曲的传播面,涌现出一大批戏曲小明星,使得更多的青少年对传统戏曲产生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三)推动戏曲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弘扬

我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蕴含着古老典雅的艺术情愫,承载着宣扬正确价值观的重任,是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戏曲也走出国门,引起了国际友人的关注。在新媒体异常繁荣的时代,外国观众坐在电视面前就可以欣赏中国戏曲,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电视戏曲节目的发展,提高了戏曲无界性,使戏曲这道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风景亮相于世界舞台,让中国戏曲在世界文化舞台上闪耀着灿烂的艺术光辉。

五、结语

总之,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兼容了图像与声音的优势,以视听结合的方式赢得了观众的认可,电视戏曲节目的发展,使传统戏曲在传播方面不再受到舞台空间的限制,犹如千树万树的梨花散落到千家万户。通过电视媒介来提升戏曲的魅力,以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征服观众,将戏曲文化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注释:

1.李金兆.《从电视戏曲真人秀节目看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论坛,2018(6).

2.赵先政.《传播学视阈下戏曲艺术的传承与流播》.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6):125-130.

3.马亚琳.《传播学视域下的延安戏剧研究》.戏剧文学,2014(11):121-127.

4.邓彩兰, 郭讲用:《文化传播学视域下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类别及电视节目形态探析》,青海民族研究, 2008, 19(4):151-153.

猜你喜欢

传播学视域栏目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Baa, Baa, Black Sheep
栏目主持人语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